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5555|回复: 2

郝天挺 一代名师2(陵川郝氏传奇第五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7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晋川行者 于 2010-8-7 20:47 编辑

       要说元好问怎么要拜郝天挺为师,这还得从陵川东关的武氏说起。元好问拜师前,武氏家族有四人先后在朝中任职。
    其一为武明甫,生于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年),贞元二年(1154年)词赋科状元及第,时年24岁,初授翰林应奉文字,正隆二年(1157年)官拜谏议大夫右正官。完颜亮发倾国之兵南征宋室,武明甫犯言直谏:“现今国家虽然已在军事上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新都于汴,政治上并不稳固,应该实行安民之策,以争取民心,巩固根本。”完颜亮不但不听良言,反要治他“阻挠军机”之罪。经宰相李通设法营救,虽未遭杀身之祸,却被革职。后来世宗即位,查阅以往向海陵王进谏的本章,发现了武明甫的奏疏,便说:“当初海陵王若听此忠言,何至于被部众所杀!”于是下诏任他为征仕郎,让他帮宰相完颜思敬修历代实录。后不断升迁,至大定十九年(1179年)任户部尚书。
    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他请求告老还乡,世宗再三挽留,见明甫去心已决,遂准于所请,赐予黄金百两,白绢百匹。武明甫还乡后在陵川城东北一块高地上修建了一座别墅,名“乐天园”,隐居起来,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年)寿80岁而终,谥文瑞。
    其二为武俊臣,他是明甫的胞弟,也是正隆年间的进士,才高学富,几乎与明甫齐名。初任著作郎。世宗即位,俊臣管理朝中书牍奏章,以精密谨慎著称。后又升户部侍郎,枢密院承旨,中京留守,继任大理寺少卿掌管司法(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最后任礼部侍郎。大定27年,告老还乡同其胞兄武明甫同居“乐天园”。
    其三为武天佑,系明甫之侄,19岁赴京探望叔父。明甫问他所学的知识,他对答如流。明甫对他应试时的文章很是赏识。及至考试揭晓,榜上无天佑名,明甫甚为不平,天佑却说:“侄儿迟一日功名,多一日学问,叔父何必以此为憾?”从此返家,与弟天和苦读。至章宗承安四年(1199年),中词赋科状元。初授翰林应奉文字,并为章宗讲“河图”“洛书”,得到章宗夸奖,任经筵讲官。泰和八年(1208年)任典试官。
    其四为武天和,也是明甫的侄儿,武天佑之弟。章宗泰和初(1202年)又中经义科状元。传胪时,章宗问他:“你是明甫之侄,天佑之弟?”他随口答:“是的。”章宗十分喜欢地说:“你们叔侄,连中三元,虽是一门之庆,也是国家之光啊!”遂御书“三状之弟”令制匾悬于其门。
    武天和初任翰林应奉文字,补尚书令后入翰林侍读,不久升学士。
    武氏兄弟后因卫绍王昏庸,不听良言而辞官归隐,亦居于乐天园。
    由上述可知,武氏叔侄四人在世宗大安至章宗泰和年间,都在朝中充任要职,都出自陵川小县,这在朝中必然会引起强烈反响。人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山区小县居然出现了一家三状元,一进士,究竟是谁教出来的呢?
    当然是世代出儒的郝氏家族了。而武天佑、武天和中状元仅隔三年,章宗又赐于“三状元弟”的题辞,这时执教庙学的正是郝天挺。
    这在京都的影响该是多么大啊!
    谁不想让名师来教?
    这是元好问从师郝天挺的根本原因。
    当然,想让名师教还得有机会才行。元好问又是怎样拜郝天挺为师的呢?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其父元德明,善诗赋,累举不第,终生未仕,教授过乡学,自号“东岩”,著有《东岩集》。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就过继给二叔元格、婶母张氏。四岁开始学习认字读书。七岁入小学,八岁学作诗,被人誉为神童。十一岁,元格官冀州(今河北冀县),在那里,元好问受到翰林侍读学士路铎的赏识。路铎曾指点元好问作文章。
    据元好问所撰的《郝先生墓铭》记载:
    泰和四年(1204年),元好问十四岁,元格调官中都,将去何处赴任呢?元格的选择标准与众不同,不是何处当官有利于升迁,而是何处有利于元好问成才,就到何处当官。他曾向亲旧咨询:“孩子去何处求学为宜”。亲朋旧友都说:“泽州一带风俗淳厚,人们直爽、质朴,崇尚义气。北宋时,俊造辈出,详情见于黄庭坚叔父的《行县》一诗。自那时形成的好学之风益久益盛,现今带经而锄者(即带着经书锄田的人),四野相望。即使是小巷里的平民百姓,也能道古说今,通晓文理。若为孩子求师,再没有比泽州更合适的了。”
    而陵川就在泽州治下,竟然出了七状元,最近以来仅武氏一家就出了三状元一进士,而武天和正是两年前的新科状元。于是元格就选择了赴任陵川县令。现在家长为子女成才不也选择在名校附近租房而居吗?可见古今一理。
    元好问拜郝天挺为师,对先生的印象怎样呢?
    元好问在《郝先生墓铭》中写道:
    “时乡先生郝君,方聚子弟秀民,教授县痒。先生阅人既多,虑事亦慎,故其容止可观,而话言皆可传。州里老成宿德,多自以为不及也。”意思是郝天挺教授县学,由于见多识广,虑事十分周到,所以先生的行为举止都十分可观,而所说的话都可传之后世。州里的老年德高望重的人大多以为比不上他。
    为此,在《陵川郝氏传奇》小说中,我特意设置了“崇安寺门前展才情”一节。
    当时崇安寺新修,要请州里书院与郝先生为各处题辞,且每人要赋诗一首,从中选出适当词语作为题辞之用。书院佐所题之诗为:
    风吹槛外草如茵,雨临窗前花深色。
    遥望寺内烟云起,巨龙凌空欲高飞。
    因元格在山门前题了“行山钟秀”四个大字,长老便选了“巨龙凌空”四个字与之相对,悬于山门后面。
    郝天挺题的诗是:
    卧龙岗上起凌烟,俯瞰中州路八千。
    雄踞西北入云表,留云栖月壮河山。
    长老选了“留云栖月”四字作为大雄宝殿两旁偏殿的题辞。
    书院来的两位先生,立即提出责难:“陵川紧邻河南,可谓近在咫尺,何‘有路八千’之说?言此处距中州八千里,无乃太远乎?”
    结果却收到评判者的批评。评者说:“作文诗不同作文,评诗不同评文。文意平实而诗意空灵。‘路八千’并非实指,而是说此处距中原山高路险,曲折南通,虽近在咫尺却有十万八千里之遥。这样解诗方是正理。”另一评者说:“‘路八千’是指虚指并非实指,用的是‘夸张’之法。李白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若象二位先生这样较真,岂非也是不通之至?”
    驳得二人哑口无言,只得躲入山门,不敢露面。
    而院佐的诗虽然得到书院二位先生的称赞,他本人却有自知之明,认为郝天挺的诗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他说:“虽然当时下了一阵细雨,我二人都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但郝先生的诗,意境开阔,气象不凡,我的诗远远不及了。‘卧龙岗上起凌烟’可谓首句突兀,‘俯瞰中州路八千’,可谓居高临下,‘雄踞西北入云表’大有‘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气势,‘留云栖月壮河山’真乃英雄豪杰语!名为写诗实则抒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合一,难能可贵。”
    这一情节主要是体现“州中老成宿德,多以为不及也。”应该是对郝天挺这一人物细节方面的塑造,是符合实情的。
    元好问向先生究竟学了些什么呢?
    据《墓铭》载,元好问说:“我跟先生学习之后,先生常教导我:“学习的人其可贵之处在于有授学之‘器’。‘器’是什么?就是慈爱与孝道。今你有志于学,你的‘器’又怎么样呢?这是首先要考虑的。”这说明先生教元好问之初先从“如何做人”开始。人必须先有慈爱之心,讲求孝道,然后才能有‘授学之器’。”
    郝先生以为“慈”、“孝”就好比“杯”,“杯”大才可以容物。
    元好问对先生这些教诲可谓永志不忘!不仅先生逝世多年后,言犹在耳,记得一清二楚,而且将先生的教诲付诸行动。
    金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兵破汴京(开封),元好问听说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深通汉学,是位儒士,便向他上书,请他保护、资助金朝的秀民才士(即杰出的文人学士),含衍庆公孔元措,状元王鹗、李治、张仲经、麻革、杨奂、张德辉、李谦、徐世隆、刘祁兄弟、程思温兄弟、乐蘷等54人,酌加任用。这种同情士人的慈爱之心,应该是先生谆谆教诲的结果。
    先生对元好问的另一教诲是:打好基础,不要急于求成。
    先生说:“当今的人学习辞赋,以速见成效为功,《六经》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分裂补缀外,有些人连篇题、句读都弄不懂;幸而弄懂了,且不免成为庸人,何况那些一败涂地的人呢?”
    元好问听从教诲,除学写诗外,对经、史、诸子都广为涉猎,所以后来不仅写诗,了《中州集》(诗与作者小传兼收)还收集史料,编写《壬辰杂编》,成为元代修“金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先生还教导元好问,深明大义,树立名节。
    他说:“读书不把‘文’作为一种技艺而炫耀,选择当官不为求利而供养自身,只有深明大义的人才能做到。当今世上的官员们,大多因贪赃枉法坏了官声,都是因为苦于饥寒而不能坚守大义。丈夫处世,不能忍耐饥寒,这虽是一件小事,尚且不可立,何况是树立名节的大事呢?你试着用我的话去验证一下,是不是这样呢?”
    元好问受到先生的此番教诲,一生坚守大义,即使在被俘期间也一直忠于前朝,“金亡而不仕”便是明证。
    郝先生对诗很有造诣,曾作诗让元好问“属和”(即和诗一首)有人便说:“县令之子是要参加科举入仕途的,写诗并非当务之急,这不是徒费时间和精力么!”郝先生却说:“你不知道,我教他作诗的原因,正是要他不仅仅是当什么举子而已!”
    这对元好问一生影响极大。可以说为他以后既入仕又为文、为诗、治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郝先生施惠于学子的大致就是这样,不仅仅是对元好问如此。
    当然,郝先生能安心教学子,得益于社会安定,秩序良好,百姓衣食足而后才能受教育啊!
    郝天挺29岁以后(即教元好问等学子时)生活在金章宗时代。这一时代却是金的盛世(即全盛时期)。
    章宗这个人又如何呢?金的盛世究竟怎样呢?郝天挺此后还有哪些作为呢?
    请听第六讲《郝天挺一代名师(三)》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0-8-7 21: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不错。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0-8-10 20: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春风


    春风先生请继续关注,后续更精彩!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