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8942|回复: 13

关注底层社会 德国女作家赫塔·穆勒获09诺贝尔文学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9 18: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8日,德国女诗人赫塔·米勒走出位于柏林的住所。瑞典文学院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公布,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新华社/法新
  人民网文化频道10月9日综合报道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于2009年10月8日揭晓,瑞典皇家学院宣布:德国作家赫塔·穆勒(Herta Müller)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称“赫塔·穆勒的文章具有诗歌的精炼和散文的平实,描绘出了一幅底层社会的众生相”。

    另据网易读书消息,赫塔·穆勒作品的最高成就应该是2009年夏季新出的长篇小说《呼吸钟摆》(Atemschaukel),这部作品讲述的是纳粹时期在一个苏联劳改营里俘虏的故事。德国《时代周刊》文学评论如此评价:“这是一部关于政治纪实文学的不可忽视的作品。”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8: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赫塔·穆勒个人简介

  赫塔·穆勒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是德国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她来自一个讲德语的罗马尼亚少数民族家庭,父亲在二战期间在德国党卫军中服役。1945年以后,罗马尼亚共产党把她的母亲驱逐去了苏联劳改营。 她曾在提米索拉大学修读德国文学和罗马尼亚文学。1976年,穆勒开始在一家工程公司担任翻译,由于她拒绝和国家安全部门合作,1979年失去工作。随后,她通过在幼稚园教书以及做德语家教谋生。穆勒嫁给了另一位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纳,1987年,穆勒与她的丈夫离开德国,在随后的日子里,她获得德国以及海外诸多项目资助。如今她居住在柏林。穆勒于1995年荣膺德国写作与诗歌学会成员,以及其他一些荣誉。1997年她退出德国笔会(她曾加入民主德国分会)。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8: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赫塔·穆勒作品介绍

  赫塔·穆勒的作品描绘了罗马尼亚下层人民的凄惨生活,处女作1982年在罗马尼亚用德语出版,并成为禁书,一时引起广泛争议。代表作品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洼地》《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 中文译本有《风中绿李》(台湾,时报出版,1999)。 尽管穆勒20多年前就离开了罗马尼亚,然而她之前的生活经历应该说是巨大的写作财富。她的诗作也好,小说也罢,都较多着墨于集权统治和社会底层的现状。《约会》,关于一个在集权统治下服装厂工作的女工,把小纸条放在来自意大利男人的西装里,写着“娶我吧”。她的另一本作品,英译为《护照》,讲的是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小村落里,一个乡下人移民西德的故事。穆勒的新作8月出版,这次她的视角移至一个去乌克兰工地的17岁男孩身上。法兰克福评论如是说,“光怪陆离的,移动的以及谦逊的小说,也许是这个秋天最不可错过的作品。”“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生活便是在罗马尼亚集权统治下的那段经历。德国的生活非常简单,就在几百公里开外,就是我那些过去的经历,”穆勒曾经说“当我离开的时候,我打包了自己的过去,并且意识到集权统治在德国仍旧是一个尖锐的话题。”

  皮特安顿供职于独立出版商Serpent's Tail,他曾翻译并出版了穆勒的作品。他说自己看到穆勒获奖的消息是“绝对感动”,他说“真是棒极了,我觉得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发对人了,终于开始关注那些无与伦比的,但是往往被忽略的作家。对我们来说,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还未声名大噪的作家。”他还说,“在罗马尼亚,她是德国裔的少数名族,并且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她撰写的那些非同一般的生活。但是这不仅仅是政治讽喻的写作,这些作品充满诗意且圆融一体。穆勒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8: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多丽丝·莱辛(1919年10月22日—)

    多丽丝·莱辛,英国女作家。1919年10月22日生于出生于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国人。在莱辛5岁时她全家迁往罗得西亚,此后20余年家境贫困。她15岁(又有说是12―13岁)时因眼疾辍学,在家自修。16岁开始工作,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等。她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参加共产党。莱辛曾两次结婚并离异,共有3个孩子。

    1949年她携幼子移居英国当时两手空空,囊中如洗,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该书不久以《青草在歌唱》(1950)为题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它以黑人男仆杀死家境桔据、心态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为题材,侧重心理刻画,表现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与种族矛盾。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即《玛莎·奎斯特》(1952)、《良缘》(1954)、《风暴的余波》(1958)、《被陆地围住的》(1965)以及《四门之城》(1969)――以诚实细腻的笔触和颇有印象主义色彩的写实风格展示了一位在罗得西亚长大的白人青年妇女的人生求索。这期间她还完成了一般被公认是她的代表作的《金色笔记》(1962)。大约从六十年代以来,莱辛对当代心理学及伊斯兰神秘主义思想的兴趣在作品中时有体现,但她仍然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七十年代中她撰写了有关个人精神崩溃的《简述下地狱》(1971)及讨论人类文明前途的《幸存着回忆录》(1974)。《黑暗前的夏天》(1973)讲述一位中年家庭主妇的精神危机。此后她另辟蹊径,推出一系列总名为《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的所谓“太空小说”;包括《什卡斯塔》(1979)、《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1980)、《天狼星试验》(1981)、《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等,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写出了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与忧虑。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长篇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中也有不少佳作。近年来仍不断有新作问世。像《简·萨默斯日记》(1984)和《好恐怖分子》(1985)一类作品,就题材和风格而言,似是对作者早年写实方法的一种回归。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曾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瑞典文学院2007年10月11日当地时间下午13时(北京时间19时)称,“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并授予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诺贝尔文学奖。她获得的奖金额将达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8: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耶利内克(1946年―)

  耶利纳克于1946年出生于奥地利小镇穆尔祖什拉克。她于1967年出版了她的首部作品集《利莎的影子》。随后她参加了70年代在欧洲爆发的学生运动,并出版了她的讽刺小说《我们都是诱骗物,宝贝。》, 她还于1990年出版了《美好的、美好的时光》、1998年出版了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该小说后被拍成电影并获2001年戛纳电影节多项大奖。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8: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希姆博尔斯卡(1923年―)

  波兰女诗人。主要作品:《我们为此活着》《向自己提出问题》《呼唤雪人》《盐》《一百种乐趣》《桥上的历史》《结束与开始》等。不久前,中央编译出版社引进了她的诗文选,编译者选取了波兰最新出版、并由诗人亲自选定的作品,同时还增加了诗人的一些随笔。而她本人也表示,“诗歌只有一个职责,把自己和他人沟通起来。我的诗在中国如果能遇到细心的读者,我将是幸福的。”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8: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托尼·莫里森(1931年―)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黑人女作家。生于俄亥俄州钢城洛里恩,父亲是蓝领工人,母亲在白人家做女佣。1949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专为黑人开设的霍华德大学,攻读英语和古典文学。曾担任高级编辑,为拳王穆罕默德·阿里自传和一些青年黑人作家的作品的出版竭尽全力。她所主编的《黑人之书》,记叙了美国黑人300年历史,被称为美国黑人史的百科全书。70年代起,她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和巴尔德学院讲授美国黑人文学,并为《纽约时报书评周报》撰写过3O篇高质量的书评文章,1987年起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讲授文学创作。莫里森的主要成就在于她的长篇小说。著名的有:《最蓝的眼睛》(1970年)、《秀拉》(1973年)、《所罗门之歌》(1977年,获美国图书评论奖)、《柏油孩子》(1981年)、《宝贝儿》(1988年,获普利策奖)、《爵士乐》(1992年)等。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8: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纳丁·戈迪默(1923年―)

  纳丁·戈迪默是南非女作家。生于约翰内斯堡附近一座名叫斯普林斯的矿业小城中,父亲是立陶宛的犹太移民,母亲是英国人。戈迪默从小就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醉心于读书写故事。13岁时,戈迪默在约翰内斯堡《星期日快报》儿童版上发表了一篇寓言故事《追求看得见的黄金》,从此开始了笔耕生涯,至今已著有20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以及160余篇杂文和评论。

  戈迪默的前期作品主要以现实主义笔法揭露南非种族主义的罪恶,着重刻画这一社会中的黑人与白人的种种心态,控诉种族主义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8: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奈莉·萨克斯(1891年―1970年)

  奈莉·萨克斯是德国女作家。生于柏林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工业家和业余钢琴家,萨克斯是独生女。她的幼年教育是在优越的家庭中完成的,主要是习舞、学音乐并练习写作。17岁开始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木偶剧。1921年发表处女作《传说与故事》,1933年以后,在纳粹排犹的恐怖中煎熬7年之久,后得到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夫的帮助,流亡瑞典后加入瑞典国籍,定居于斯德哥尔摩。主要作品有诗集《在死亡的寓所》(1947年)、《星晨晦暗》(1949年)、(度日如年》(1956年)、《无人再知晓》(1957年)、《逃亡与蜕变》(1959年,获德国工业聪明文化奖)、《无尘世界的旅行》(1961年,获德国多特蒙得文学奖)、《死亡的依旧庆祝生命》(1961年)、《晚期诗作》(1965年,获德国出版界和平奖)、《探索者》(1966年)和《分开吧,黑夜》(1971年)等。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8: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45年诺贝尔文学奖:米斯特拉尔(1889年―1957年)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是智利女诗人。父亲在她很小时弃家出走,不知去向。她自幼生活清苦,未曾进过学校,靠做小学教员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的辅导获得文化知识。从1905年起米斯特拉尔就在地方报刊发表诗歌。1906年,她与一位年轻的铁路工人相爱。婚前,对方抛弃了她,另有所爱。数年后,此人又因爱情与生活的失意而举枪自戕。这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催开了米斯特拉尔的诗歌之花。1914年,在圣地亚哥的“花节诗歌比赛”中,她以悼念爱人的三首《死的十四行诗》获第一名。1922年,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绝望》。其中大部分是女性深邃的觉醒、憧憬和绝望。她以清丽的形式表现内心世界,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1924年,她的第二本诗集《柔情》出版。这是一本歌唱母亲和儿童的诗集。1938年第三本诗集《有刺的树》出版,诗歌的内容和情调有了显著的转变。她放开了眼界,扩展了胸怀,由个人的叹惋沉思转向博爱和人道主义。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