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2220|回复: 8

族和宗,族亲和宗亲有何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2 17: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族和宗,族亲和宗亲有何区别?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其它种种原因,现在许多人对以往传统家族的一些概念已经很模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或许还可以用得很好,但是遇到什么宗亲族亲的,那就分不太清了。事实上,在古代宗族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它具有政治功能,能够保护一个王朝的政治制度有序;另一方面在民众发展人际关系和精神寄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族和宗,族亲和宗亲有何区别?
宗和族之间的区别:宗为同姓族的血缘关系,是指同一脉姓氏上的先祖;族为血缘上面的先祖流传下来的血脉,有五服之内是一家的说法。总的来说,宗在前,族在后,宗已经把族包括在内,宗的范围更广,族的概念则为细。

宗亲:总的指同宗的亲属。这一称谓最早起源于《吕氏春秋》的《大乐》部分里的一段阐述:“故能以一听政者,乐君臣,和远近,说黔首,合宗亲。”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所以,能够用“一”处理政事的,可以使君臣快乐,远近和睦,人民欢悦,兄弟和谐”。《三国演义》第一回中也有提到: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 ,名备 。"

因此能够被称为宗亲的,包括下面几类人:
同源于一个祖先的男系血亲。如高祖父、曾祖父、孙、玄孙等。
旁系(男性)宗亲。如族曾祖父、族祖、族兄弟、从祖、从父、从祖兄弟、亲兄弟、伯父、叔父、兄子弟子、从子、族子、族孙等。
本宗男系血亲的配偶,即嫁入本家的女性。如曾祖母、祖母、母、儿媳等。
本宗未出嫁的女性。如未出嫁的三从姐妹、未出嫁的再从姐妹、未出嫁的堂姐妹、未出嫁的亲姐妹、未出嫁的女儿、未出嫁的侄女等。


族和宗,族亲和宗亲有何区别?
族亲:指同一个家族或者民族聚居在一起,组成一个战斗单位,所以,族也可指氏族和家族。族亲,具体指父系单系亲属集团,以一个成年男性为中心,按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这是宗族的主线。主线旁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会有若干支线。族内有家,所谓“大宗,尊之统也。”(在族的概念内所有的女性都是男性的附庸,“无专门之道。”)

在正常生活中基本上都是宗族不分来说,宗把族已经包括在了里面,族把宗的大意细致化,宗的范围可以扩展到十几代以上的同性族人,而现在的族其实基本上都只是算在五服之内,什么是五服呢,五服就是以自己为中间点前四代和后四代加起来上下总共九代人称为五服,在在九代关系以内的直系和旁系亲属都属于五服。

五服之内就是一个家五服族关系,正常来说超过了五服基本上很少联系有来往了,所以推算下去基本上不算在一个家族内了,只能算是一个宗族,家族和宗族的区别就在于家族血缘近,宗族不只是有血缘近的关系,还包括了超出五服之外的遥远稀薄的血脉关系,说宗族近还是家族近,其实这个没有的区别的。

在历史发展中,宗族很多时候都是同时使用,有时,宗和族甚至可以互相交换,具有相同的意思。而越往近代发展族的概念还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比如:家族、氏族、姓氏族、同行族、民族等等。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嫡”“庶”的区别有多大?



古代“嫡”“庶”的区别有多大?嫡,正妻为嫡,正妻所生的儿子谓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在古代通常是嫡出子嗣(即嫡子)继位,因古代有立嫡,立长的规矩。

古代“嫡”“庶”的区别有多大?
庶,旁支也,妾所生的儿子谓庶子、庶出。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庶出子嗣一般不虑继位,但有立贤之说,所可立为太子或世子。

古代的时候考虑继承人,一是立长,二是立嫡,三是立贤,大多数情况下用第二种,因为皇帝会有很多个儿子,万一他们都想做皇帝,就会引起宫变,皇帝立了这个,剩下的都不服气,皇帝就麻烦了。所以祖宗就定了一个死规矩,皇后是正宫娘娘,只有皇后生的儿子是嫡出,她的第一个儿子就是继承人,这样就没有争议,太子之位就只有一个了。

那么为何要有“嫡”“庶”之分?

这要从周代的宗法制度说起。“宗法制度”,是以“血脉”来衡量一切的价值,包括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个人身份。宗法制度的社会,最基本的、最普遍的、最本质的内核就是“嫡庶”。简单的说,大老婆生的儿子就叫嫡(嫡出),小老婆生的儿子就叫庶(庶出)。比如周代的大王,他与王后产下的儿子就是“嫡”(嫡出),他与妃子产下的儿子就叫“庶”(庶出)。

庶嫡之分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是为了继承。前一代大王,即统治者去世了,他的接班人如何决定?比如周王朝的天下,就是姬姓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俩带领一帮人推翻商王朝,打下来的天下,江山当然姓“姬”而不能够是别人的了。可是,坐天下的大位传递就成了一个问题——谁来承接?周大王的儿子很多,如果大家都想要争夺天王的位子,就会发生流血事件,天下就会大乱。于是,根据历史上的经验和过去的传统,周王朝改造、确定并完善了嫡长子继承制——大位由嫡子,并且是最先出世的那个嫡子来继承,也就是说,大王与王后结合后生的儿子,最大的那一个,才是合法的继承人,其他的都是非法的。除非王与后没有男性后代,才可以有替代品(庶出)。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

“宗法”设立的本意,其实是古人想要依靠人类自然形成的血缘的亲疏,来划定人们的社会地位——嫡出的地位高,庶出的地位低,地位低的权力比地位高的权力小,地位高的受到地位低的尊敬和拥戴,并由这种自然形成的地位差别,来形**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意识——让大家从小接受并认可这样的思维:嫡庶的区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宗法相当于现代人理解的“法律”,谁要是侵犯了、扰乱了、冲击了按照血脉关系排列起来的社会等级地位和等级关系制度,那他就是社会的公敌。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西周时期形成了一整套贵族的等级制度,所有的贵族之间的关系还算融洽,其社会的结构在几百年间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稳固了皇室内部的动荡。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3: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亲会里家族文化研究为何吃力不讨好?

在一个姓氏中,真正搞研究的人是有限的,也是吃力不讨好的。但为了信念,这些人在坚持,有限的人未必加入了理事会和宗亲会等等机构。

牌子大,职位多不能没有成绩,那怎么办,无非到处拉人头,树大旗,或不作为。甚致搞一些"中华,全国,世界级“宗亲会。

目前的了解理事会真正做事的又有几人?绝大多数都有个人私心和目的。埋头苦干,跑信息釆集,募善款就这几个人。

家族组织很少有健全的规范制度,你不服我,我不理你,没有公平、民主监督机制。导致真正在为家族用心付出的宗亲受伤,出钱出力,费心整理资料,研究族谱,却得不到支持,甚至没有发言权。

以前修谱的都是家族德高望重、有文化、有家族责任感、有历史责任感、有公益心的宗亲参入。现在好了,出现了有权的讲话算,有钱的讲话算。

原本是修家谱凝聚人心,加强族人间的团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力支持的奉献精神。而如今什么人都参入,不管懂不懂谱、了不了解历史、有没有能力参入,都不管,一窝蜂的涌出来,也不谦虚,违背“恭谦,慎让”之祖训。

占用了真正家族文化研讨交流的机会,利用善款全国到处跑,参加名目繁多的宗亲会,联谊会,有些冠以研讨会其实就是游游派对大吃大喝,对家族文化发展没有实质的发展很多人对此乐此不疲。

导致那些真正懂的人不吭声又默默地心痛!现在修谱的手段,方式,人力物力,印刷都比以前好很多,但修谱的内容质量平均水平可能在下降。

宗亲群是宗亲交流的平台,要有实质性内容。

成立宗亲会本是交流研讨家族文化、商议家族团结、促进发展的一个平台,结果蜕变没有实质的内容和议程,别人不可提意见,更谈不上监督,有不同声音时就给你扣上一顶破坏团结的帽子,说你对祖宗不敬。

这句话不是万能膏药,想往哪贴就往哪贴,就是有议程,有计划也只是曾经而已,搞一些华而不实的走访,参加一些聚会,事后啥成果也没有。

特别是家谱文化的传承得不到家族历史的正本清源!倒不如把这个钱用于家族的学子困难援助得到的效果都不是这样的。可有些人就是热衷于家族大型“派对聚会”,搞形势主义,为有场面而场面,来塑造自己形象,却不肯去做一些真正有实质意义的事情上。

家族文化去伪存真敢与说真话,不能迎合与浮夸。

家族文化要去伪存真地大整合,要创新传承,丰富内容和形式。但不是在面子上下功夫,或在排场上比高度,而更重要的是要多关注家族年轻一代人的参入,团结和学业扶持。而不只是几个人的“游戏”。

什么时候家族年轻一代积极参入并主动研究、传阅时,家族文化的活力才得到了彰显!宗亲联谊会、祭祖、清明扫墓、修谱、建祠堂,要大力鼓励,邀请家族的年轻大学生广泛参入,甚至让他们去做!

家族文化不是简谈的问题,而是“破与立”的问题,要系统思考“如何整合,如和持续促进,如何有效传承,如何持续发展”,这是姓氏文化交流和宗亲会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让家族文化挤出“水分”,凝聚活力,彰显家族文化的“代表性和先进性”,展示出新时代“家与根”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克制本位思想和单边行动,应该有大胆尝试创新的精神,发挥团队的作用,各尽所能,各负其责。

成为真正的家族族人的正能量和家族信仰者,把姓氏文化提升到与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使得族人对自家文化有着自信心,渴望得到博大精深的家族文化的精髓。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3: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记载的有你先祖,你不拜谁拜?



“在当代社会来说,没什么用”,“都什么时代了,还讲究这个”。……凡事从事宗族事务,特别是参与家谱编修的人来说,基本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这种情况甚至更甚,大多数人谈到这块,都会耿耿于怀,甚至有些人寒了心,从此退出家族事务。

其实大多数人听到或看到这些口出狂言之辈都会义愤填膺,甚至想骂这些人是家族败类,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只想着现在不麻烦,只想着现在能少出一点钱,少出一点力,都没有想到过自己的子孙怎么办?难道就想自己的后代如断线的风筝,如无根的浮萍,没有族群归属,没有家族认同?

有人说,家谱又不是史书,即使是史书,也有错误百出的地方,何况是家谱呐?真实性又有多高?

是,家谱记载的并不一定是事实,伪造名人作为自己的先祖;通过扶乩占鸾乱接世系;甚至为了壮大家族势力争夺生存空间,不同支系甚至不同姓氏合修族谱、合建宗祠,造成不可思议的子孙过千万的超级祖先现象等。这种现象是有的,甚至是普遍现象!

但是谱牒里记载的有没有你过世的父祖兄弟?你的父祖兄弟有没有假,有没有伪造?除了谱牒对他们的生平有过记载外,你的身边还有多少他们的印记?你能不能记得到你爷爷、你曾祖的名讳?你难道就这么迫切的想摆脱家族的束缚,消除先祖的痕迹?他们在世时对你没有养育之恩?你跟他们有仇?

谱牒里既然记载着有你的父祖兄弟,你不拜谁拜?难道指望着族人?当你脱离家谱、脱离了家族的那一刻起,你已经没有了族人!你就是那无根的浮萍!

再者家谱仅仅是记载你的父祖兄弟吗?其实家谱是在教你怎么做人,教你怎么做一个对家庭、对家族、对国家用的人!

反观那宗族文化淡薄之地的北方,有哪一个村子,没有发生过亲兄弟为了争夺田地、争夺遗产、不奉养老人等,轻者动口谩骂,重者拳脚互博,甚至对簿公堂?说好的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呐?为什么在礼仪之邦,能江风日下到父子互博、兄弟相拼的地步?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最后想借孟子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愤怒“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4: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俗语: “明堂如播米, 子孙穷到底”, 你理解什么意思吗?



说起“明堂”这个词,很多人会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因为“明堂”这个词汇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明堂”具体是什么意思,则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关于“明堂”,古人有这样一句话:“明堂如播米,子孙穷到底。”你理解什么意思吗?咱们一起分析一下。

在世界上,中国历史较为特殊。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是世俗国家,很少存在政教合一的情况,但是,这不代表古代中国人没有信仰。至少从商朝以后,中国就奉行祖先崇拜思想,这种思想在周朝以后形成定制——即祭祖专门用的仪式。

对于古代中国来说,祭祖就是自己的信仰,祖先就是自己的神。并且在古代,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有祭祖的传统。甚至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武帝因为祭祖的时候不守规矩,还被当时的儒家知识分子所批判,认为梁武帝的行为是昏君所为,坏了祭祖的规矩。而上文所说的俗语,其实指的是祭祖这方面的规矩。

先说“明堂如播米”。所谓“明堂”,最初指的是天子在发生重要事件、举办重要活动的前提下接见大臣、接受外臣朝拜的地方。比如《木兰辞》里面提到花木兰在前线为朝廷立下不少战功,于是北魏皇帝接见花木兰,在接见花木兰的时候,北魏皇帝是在“明堂”这个地方。

《木兰辞》:“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并且,历史上,古代皇帝举行祭祖仪式也是在明堂。因此,明堂逐渐有了祭祀祖先的含义,最终成为祭祖之地的代名词。

所谓“明堂”如“播米”,指的是在祭祖的时候,祭品如同“播米”那样稀少。此外,“播米”还可以引申为态度问题。因为在过去,播米是在喂鸡的时候才有的动作。因此,“明堂如播米”可以做两种理解:一种是祭品太过稀缺;而另一种则是祭祖的时候对祖先态度太不端正。

再说“子孙穷到底”。在当下,很多人在化险为夷以后,都会不自觉地说一句“祖宗保佑”。古人认为,一个人的运气好坏乃至子孙后代是穷还是富有,和祖先的保佑有着很深刻的关系。因此,古人认为,祭祖的时候,如果对祖先的态度恭敬、祭品丰盛,那么,祖先一高兴,就会全力帮助后人。

相反,如果子孙祭祖的时候,贡品很少或者没什么祭品,那么,祖先就会感到愤怒,轻则不帮助子孙,重则甚至会对子孙进行惩戒。因此,古人认为,“明堂如播米”的行为,必然会得罪祖先,从而给自己以及子孙引来各种麻烦。

慎终追远,知道怀念祖先、追思祖先是一种美德,并且这种美德值得延续和提倡。但是,怀念祖先固然重要,但切记陷入迷信的深渊。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应该知道,一个人的事业是否兴旺,子孙是否有出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斗志以及家风的培养。而祭祀祖先只是我们传统美德的一种表现,二者并无直接联系。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19: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明宗族制度科普:不要以为宗族就是家族微信群



宗族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社会最主要的组织单位之一,时至今日宗族的影响依然可见,各种家族微信群常常在春节前后出现,都彰显着宗族在这片土地上的顽强的活力。尽管人们对宗族这一话题也很感兴趣,然而常常弄不明白宗族结构与文化。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宗族究竟是什么?

宗族是什么

解读“宗族”这一概念,必须首先弄清楚“族”的含义。按照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说法,“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从㫃从矢。”“族”所代表的含义是人群的聚合,即人们对“族”这个字的最初了解是基于对同类事务的归纳认识。到了周朝,“族”逐渐成为了父系亲属集团专有的称呼,可见“族”所涉及的范围逐渐缩小,内涵逐渐清晰。及至后世发展,“族”逐渐泛指亲属。而“宗”这个字,一般意义上指根据父系世系原则所认定的那部分亲属,即宗亲。因而,“宗族”一词是一个“宗”、“族”各有发展过程,各有历史特征的二元结构。

与传统“家族”观念不同,“宗族”是在宗亲基础上基于家庭又超越家庭的亲属团体,因此,它不具备以家族观念、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情感联系。它更倾向于一种工具性的联系,它是以祠堂、族田、族谱等具体的物质基础而存在的。

我们今天所言的宗族制度,并非自古袭来,而是在宋明清时期逐渐建构而成的,其孕育形成与国家政权力量的促进休戚相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亘古有之,在中央权力逐步渗透到地方之前,宗族在处理地方事务上享有极大的权威,可以说,宗族是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中间力量。正因如此,宗族受现世权力影响甚大。一旦当权者不再希望宗族制度成为地方上的“实际”掌控者以后,宗族便在政权影响下日渐式微,及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20世纪五十年代,社会历史的变迁使得宗族赖以运作和联系的族产被逐渐破坏,宗族就慢慢淡出了乡村社会。而自19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文化观念使得民间传统逐渐复兴,重修族谱、家族祭祀等活动一时成为热潮,宗族再次跃入世人的眼帘。然而这一时期人们所认知的“宗族”带有更多的寻根问祖的意味,而不再是明清时期基于血缘关系而组成的一种组织制度。

宗族的范围

在先秦文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已出现宗族一词。多数情况下称为“宗”,殷墟卜辞中多见“宗”字,意为供奉神主的庙宇,《说文》中对宗的解释为“尊祖庙也”。意为供奉同一祖先的父系成员,一般五服为界限。元明清时期士大夫提出收族,即在始迁祖一下同姓成员都可以为宗族。族谱作用就是收族,将出服之外的组员收归族内。

《礼记·丧服小记》中论述族属亲属关系时指出“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如此亲属关系就形成了一个以自己为同心圆包含了父、自、子直系三代,旁及母、妻、儿媳的一整套宗亲体系。

分房制度

房是中国宗族中特有的概念,台湾人类学家陈其男认为房是厘清汉人家族制度的关键,他给“房”的划分提出了六个原则。

其一:只有男子才称房,任何女子皆不能构成一房。

第二:只有儿子对父亲才能构成房的关系,隔代亲不成房。

第三:每一个兄弟只能单独出来构成一房。

第四:房永远是族的次级单位,是以父亲为主的家族。

第五:房可以指一个儿子也可以指以他为主的包括妻子的父系团体。

第六:每一个世代均根据父系团体诸子分裂为不同的房。从而累积成宗族树。出于宗族和房的等级,在祭祀程序上也有区别,比如宗族可以有祠堂,房只能有排位,族可以祭远祖,房只能祭四亲。

宗族的构成主体

族,是不同辈分的人组成的大家庭,宗,是受人敬重的治理者。就宗族内部结构而言,宗族的构成:

1.房分制度,内部有房分之分,理论上代表着宗族内部的主次关系,宋代以后,这种房分之间的主次关系逐渐淡化了,房分之下,随着人口迁移,又出现了宗族外迁的分支,形成了宗族(本宗)——房派——支派,的脉络。

2.祠堂和族谱,祠堂理论上是祭祖权的象征,按照房派不同可以分为大宗祠,一般由族长管理,房派支祠、分祠,由房长管理,迁出去的支派,可以建立自己的宗祠,与世居地大宗祠保持联系。如何将各房各派联系起来巩固大宗族形态,就有了族谱,它是维系宗族与个人之间关系网的结点,起到了团聚族人的‘收族’作用。

3.祖训、族规,这是宗族内部的规范法规,管理者约束族众的依据。

4.部分大宗族,还有族田,用于帮养族内鳏寡孤独,又或者义庄、义学,开展慈善、教育,一方面培养族内人才,一方面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能。(这两部分是宗族内涵的选择项,可有可无,视情况而定)

总之“宗族”作为一种外显的、次元的历史社会概念,因其存在基础,规范理念与“家族”、“亲族”等族类概念区别开来。宗族,这是一个古老的词汇,也是一个崭新的词汇。更是我们中华灿烂辉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一章。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19: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亲会现状解读



在宗亲组织以及各种谱牒文化研究群里,经常看到一些同一姓氏的人,因各种宗族内部争端,相互开骂,丝毫不顾忌同宗共祖的血脉情谊,甚于泼妇。而现在成立的宗亲组织呢?更是鱼龙混杂,有一些成立宗亲组织的发起人,因成立宗亲组织的动机不纯,实际运营起来,丑态百出,小编在此归纳出来八点,简称为“四争两占一浪一骗”,这也不仅仅是宗亲相处和宗亲组织运营的问题,这些人更是对祖宗的一种辱没。

一、祖根地之争

祖根地之争在不同姓氏里边也是相当普遍的。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大部分得姓时期较早,多在秦朝之前,关于这段时期的记载,多是传说和后人考证。多人考证,不同版本的传说,多多少少都会有差异,造成得姓始祖到底是谁,祖根地在哪儿,也不可避免。

2、宋朝之前普通百姓没有资格修家谱,从宋百姓开始又多采用小宗之法,到明朝之后,百姓修谱才采用大宗之法修谱,接到得姓始祖。从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之前姓氏大爆发,到宋(公元960年-1279年)普通百姓开始修谱,已经至少有1200年空窗期,靠传说或者扶占术接世系。

3、明清时期,乡村专门的修谱匠,依靠《万姓通谱》等姓氏著作乱接世系。因此会有不少混乱的地方。

如果家族成员争祖根地是哪里,只是学术之争,大家心平气和的去考证,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但是现实情况是什么呢?相互谩骂,使祖宗蒙羞!

二、家谱之争

家谱之争在各个姓氏之间比较常见,斗争也不是过于激烈,主要体现一下几点:

1、自己保存的家谱是正确的,

其他保存的家谱是错误的,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有两点:建国之前的家谱很多是手抄本,有可能是在誊写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依照的修谱版本不同,现在再次修谱之时就对家谱依照哪次修谱版本进行争论;

2、华夏儿女都有根祖情节,有明确的家谱记载始迁祖来源,这次修谱就想弄明白祖根地的家谱情况,甚至想与他们对接,但是种种原因,又不能很完美的对接,为此产生家族分裂、争论。

3、家谱上次修续很完美,采用的是苏谱之法,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家族的中青年人说看不懂,要采用表格式修谱,理由是这样是与时俱进,年轻人也看的懂,但是族中老年人却坚持要采用老谱一样的格式修续家谱,因为老人认为这种是变了祖宗之法,断了传承!

4、家族没有老谱,这次是创修族谱,大范围的合修,有些宗亲虽属一地但是不能确定是否是一支,但是为了入谱,冒认祖宗。

三、宗亲组织的“合法性”之争

在中国,*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管控非常严格,很少开放非*政*府*组织的注册,而代有宗亲更是不可能批准,有些人会反驳说,“不可能,我们宗亲组织就是合法的”,可能是合法的,但是合法的名字不叫宗亲字眼,是以换个马甲的形式存在。

既然宗亲组织不是合法,加上“有心”之人,想搭建宗亲平台聚人,来为自己牟取个人利益。这就导致宗亲会如雨后春笋一样,多如牛毛,甚至同一个地方同一姓氏有多个宗亲组织存在,而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对其它宗亲组织就拔刀相向,恶语攻击,甚至在不同微信群,各种自媒体平台相互诋毁,同根同源宗亲变成了水火不容的仇人,如果祖上有灵,绝对是不想再认这些子孙。

四、宗亲组织内部权力之争

宗亲组织内部权力之争,非常普遍,曾经有一句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确实如此,宗亲组织也不像一个商会大家有共同的目的存在,也不像一个公司依靠各种规章制度有很强的的约束力存在。

大家参与到宗亲组织内部,有些是为了名,有些是为了利,有些是为了打造自己的人脉圈,当然有很多就是根祖情节,自己挣到钱了,觉得是祖宗保佑,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的宗亲。

在宗亲组织内部目的多样,需求不一,又没有很强的约束力,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领导,那么宗亲组织内部勾心斗角层出不穷,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相互掣肘,各种小道消息诋毁,很难开展各项工作,甚至宗亲组织解体也屡见不鲜。每一个宗亲会成员在宗亲会内部所说所做之前,能不能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会不会让祖上蒙羞?

五、修谱建祠侵占公款

修谱建祠侵占公款、项目工程私拿回扣、管理家族资金据为私有、资质不够私包家族工程,这是最不能令家族成员接受。

有多少家族修谱建祠时筹集资金数额巨大,然而实际花费远远达不到,账上又没有结余?

有多少家族修谱建祠,项目没有公开招标,又没有征取谱务委员会的意见,直接承包给某家公司,哪怕又更低价格更好的服务都直接拒之门外?

有多少家族宗亲会成员在管理家族资金的时候挪用公款,迟迟不归还?

修谱建祠侵占公款的案例不胜枚举,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些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族人、对不起子孙的事?

六、人浮于事、徒占高位,阻碍宗亲文化开展

人浮于事、徒占高位,阻碍各项宗亲文化的开展,这些事在各宗亲组织内部也是经常出现,出现这些问题有一个前提是宗亲组织已经以一个合法的马甲存在或者是得到很多宗亲的认可,有一定的知名度,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

1、制度问题;宗亲组织好多会长是家族里有实力的企业家,平时业务忙,宗亲组织的运营章程里规定,很多事要宗亲组织会长来签字才能实施,导致很多家族内部事务不能及时开展,一定程度阻碍了宗亲文化的传承。

2、能力威望不足又不让贤,这种经常出现在家族修谱过程中,有些家族明明两三年就可以修好的家谱,结果搞了五六年还没有明确的出谱时间表,时间长各种花销也急剧增加,甚至经费还不到印谱,就已经告罄,极有可能导致烂尾工程,出现这一现象主要负责人难辞其咎。

3、内部派别林立,相互掣肘。宗亲组织的管理层,需求不一,有些并不是真心实意为家族做事,只想图名或者图利,等到要为宗族做事的时候,一拖再拖,该付出的不付出,该做的不想做,过一天是一天,等开家族大会的时候比谁都积极,上台发言的时候比谁的功劳都多!

七、好大喜功,浪费家族财力、物力、人力

每年宗亲聚会都在星级酒店举行、然后大肆游玩一番;每年举办的祭祖活动,场面异常隆重,花费少则几十万,多则百万;各地修谱建祠如火中天,修建祠堂随手就是百万千万。

对于这些不做评论,因为家族内部事务。然而族内扶贫济困、奖教助学、鼓励孝行义举、慰问寿星、挖掘整理家族文化等,件件没有落实,年年没有动静!宗亲组织的领头人不改反思一下,运营组织思路是否出现问题?

有人说宗亲联谊、祭祀、建祠样样不能少,是的确实是不能少,但是有没有考虑过建祠传承祖制控制规模?祭祀环节不减,控制现场人数由主动报名改为邀约?降低招待规格、多用新媒体渠道宣传?以及多用家族本地志愿者,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家族公益?

八、过于商业化,为己牟取私利,欺骗宗族感情

宗亲组织该不该商业化,如果将宗亲组织变成一个牟取私利的平台,那么宗亲会成员就要反思了!

通过宗亲组织的名义骗取宗亲的信任,然后通过感情绑架销售产品,那么就变成了披着宗亲组织的“合法”外衣的黑心商人!不光走不长也走不远,早晚有一天就会被宗族成员所揭穿,最终被宗亲们做唾骂。

但是宗亲组织也不要投鼠忌器,不敢将宗亲组织引向商业化,也有很多宗亲觉得宗亲组织所拥有的商业部门做的很大很有影响力很成功就是过于商业化,那么如何衡量宗亲组织是否过于商业化呢?有一条标准,那就是宗亲组织的商业部门是为其它部门提供服务,还是其它部门为商业部门提供服务,以及结余资金最终流向哪里。

宗亲组织的商业化运营肯定是必须的,只需公开透明,将扣除各项成本如人力成本、运营成本等,做好公示。将结余资金做好规划,投到应该投向的领域。宗亲组织就一定能得到宗亲的认可,并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19: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亲会现状解读



在宗亲组织以及各种谱牒文化研究群里,经常看到一些同一姓氏的人,因各种宗族内部争端,相互开骂,丝毫不顾忌同宗共祖的血脉情谊,甚于泼妇。而现在成立的宗亲组织呢?更是鱼龙混杂,有一些成立宗亲组织的发起人,因成立宗亲组织的动机不纯,实际运营起来,丑态百出,小编在此归纳出来八点,简称为“四争两占一浪一骗”,这也不仅仅是宗亲相处和宗亲组织运营的问题,这些人更是对祖宗的一种辱没。

一、祖根地之争

祖根地之争在不同姓氏里边也是相当普遍的。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大部分得姓时期较早,多在秦朝之前,关于这段时期的记载,多是传说和后人考证。多人考证,不同版本的传说,多多少少都会有差异,造成得姓始祖到底是谁,祖根地在哪儿,也不可避免。

2、宋朝之前普通百姓没有资格修家谱,从宋百姓开始又多采用小宗之法,到明朝之后,百姓修谱才采用大宗之法修谱,接到得姓始祖。从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之前姓氏大爆发,到宋(公元960年-1279年)普通百姓开始修谱,已经至少有1200年空窗期,靠传说或者扶占术接世系。

3、明清时期,乡村专门的修谱匠,依靠《万姓通谱》等姓氏著作乱接世系。因此会有不少混乱的地方。

如果家族成员争祖根地是哪里,只是学术之争,大家心平气和的去考证,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但是现实情况是什么呢?相互谩骂,使祖宗蒙羞!

二、家谱之争

家谱之争在各个姓氏之间比较常见,斗争也不是过于激烈,主要体现一下几点:

1、自己保存的家谱是正确的,

其他保存的家谱是错误的,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有两点:建国之前的家谱很多是手抄本,有可能是在誊写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依照的修谱版本不同,现在再次修谱之时就对家谱依照哪次修谱版本进行争论;

2、华夏儿女都有根祖情节,有明确的家谱记载始迁祖来源,这次修谱就想弄明白祖根地的家谱情况,甚至想与他们对接,但是种种原因,又不能很完美的对接,为此产生家族分裂、争论。

3、家谱上次修续很完美,采用的是苏谱之法,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家族的中青年人说看不懂,要采用表格式修谱,理由是这样是与时俱进,年轻人也看的懂,但是族中老年人却坚持要采用老谱一样的格式修续家谱,因为老人认为这种是变了祖宗之法,断了传承!

4、家族没有老谱,这次是创修族谱,大范围的合修,有些宗亲虽属一地但是不能确定是否是一支,但是为了入谱,冒认祖宗。

三、宗亲组织的“合法性”之争

在中国,*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管控非常严格,很少开放非*政*府*组织的注册,而代有宗亲更是不可能批准,有些人会反驳说,“不可能,我们宗亲组织就是合法的”,可能是合法的,但是合法的名字不叫宗亲字眼,是以换个马甲的形式存在。

既然宗亲组织不是合法,加上“有心”之人,想搭建宗亲平台聚人,来为自己牟取个人利益。这就导致宗亲会如雨后春笋一样,多如牛毛,甚至同一个地方同一姓氏有多个宗亲组织存在,而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对其它宗亲组织就拔刀相向,恶语攻击,甚至在不同微信群,各种自媒体平台相互诋毁,同根同源宗亲变成了水火不容的仇人,如果祖上有灵,绝对是不想再认这些子孙。

四、宗亲组织内部权力之争

宗亲组织内部权力之争,非常普遍,曾经有一句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确实如此,宗亲组织也不像一个商会大家有共同的目的存在,也不像一个公司依靠各种规章制度有很强的的约束力存在。

大家参与到宗亲组织内部,有些是为了名,有些是为了利,有些是为了打造自己的人脉圈,当然有很多就是根祖情节,自己挣到钱了,觉得是祖宗保佑,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的宗亲。

在宗亲组织内部目的多样,需求不一,又没有很强的约束力,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领导,那么宗亲组织内部勾心斗角层出不穷,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相互掣肘,各种小道消息诋毁,很难开展各项工作,甚至宗亲组织解体也屡见不鲜。每一个宗亲会成员在宗亲会内部所说所做之前,能不能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会不会让祖上蒙羞?

五、修谱建祠侵占公款

修谱建祠侵占公款、项目工程私拿回扣、管理家族资金据为私有、资质不够私包家族工程,这是最不能令家族成员接受。

有多少家族修谱建祠时筹集资金数额巨大,然而实际花费远远达不到,账上又没有结余?

有多少家族修谱建祠,项目没有公开招标,又没有征取谱务委员会的意见,直接承包给某家公司,哪怕又更低价格更好的服务都直接拒之门外?

有多少家族宗亲会成员在管理家族资金的时候挪用公款,迟迟不归还?

修谱建祠侵占公款的案例不胜枚举,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些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族人、对不起子孙的事?

六、人浮于事、徒占高位,阻碍宗亲文化开展

人浮于事、徒占高位,阻碍各项宗亲文化的开展,这些事在各宗亲组织内部也是经常出现,出现这些问题有一个前提是宗亲组织已经以一个合法的马甲存在或者是得到很多宗亲的认可,有一定的知名度,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

1、制度问题;宗亲组织好多会长是家族里有实力的企业家,平时业务忙,宗亲组织的运营章程里规定,很多事要宗亲组织会长来签字才能实施,导致很多家族内部事务不能及时开展,一定程度阻碍了宗亲文化的传承。

2、能力威望不足又不让贤,这种经常出现在家族修谱过程中,有些家族明明两三年就可以修好的家谱,结果搞了五六年还没有明确的出谱时间表,时间长各种花销也急剧增加,甚至经费还不到印谱,就已经告罄,极有可能导致烂尾工程,出现这一现象主要负责人难辞其咎。

3、内部派别林立,相互掣肘。宗亲组织的管理层,需求不一,有些并不是真心实意为家族做事,只想图名或者图利,等到要为宗族做事的时候,一拖再拖,该付出的不付出,该做的不想做,过一天是一天,等开家族大会的时候比谁都积极,上台发言的时候比谁的功劳都多!

七、好大喜功,浪费家族财力、物力、人力

每年宗亲聚会都在星级酒店举行、然后大肆游玩一番;每年举办的祭祖活动,场面异常隆重,花费少则几十万,多则百万;各地修谱建祠如火中天,修建祠堂随手就是百万千万。

对于这些不做评论,因为家族内部事务。然而族内扶贫济困、奖教助学、鼓励孝行义举、慰问寿星、挖掘整理家族文化等,件件没有落实,年年没有动静!宗亲组织的领头人不改反思一下,运营组织思路是否出现问题?

有人说宗亲联谊、祭祀、建祠样样不能少,是的确实是不能少,但是有没有考虑过建祠传承祖制控制规模?祭祀环节不减,控制现场人数由主动报名改为邀约?降低招待规格、多用新媒体渠道宣传?以及多用家族本地志愿者,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家族公益?

八、过于商业化,为己牟取私利,欺骗宗族感情

宗亲组织该不该商业化,如果将宗亲组织变成一个牟取私利的平台,那么宗亲会成员就要反思了!

通过宗亲组织的名义骗取宗亲的信任,然后通过感情绑架销售产品,那么就变成了披着宗亲组织的“合法”外衣的黑心商人!不光走不长也走不远,早晚有一天就会被宗族成员所揭穿,最终被宗亲们做唾骂。

但是宗亲组织也不要投鼠忌器,不敢将宗亲组织引向商业化,也有很多宗亲觉得宗亲组织所拥有的商业部门做的很大很有影响力很成功就是过于商业化,那么如何衡量宗亲组织是否过于商业化呢?有一条标准,那就是宗亲组织的商业部门是为其它部门提供服务,还是其它部门为商业部门提供服务,以及结余资金最终流向哪里。

宗亲组织的商业化运营肯定是必须的,只需公开透明,将扣除各项成本如人力成本、运营成本等,做好公示。将结余资金做好规划,投到应该投向的领域。宗亲组织就一定能得到宗亲的认可,并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