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8570|回复: 12

[山东省] 中国人为什么要续家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8 23: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为什么要续家谱?


✦到底“我是谁”?✦

你有没有疑惑过这个千古以来的哲学难题?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也是清朝顺治皇帝久久解不开的的心中大惑。谁读懂了生命的来龙去脉,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书。


从我们出生到懂事时,大人就会反复告诉我们——“记住,你姓xxx,你是xxx人......”,是的,当你姓了某个姓氏时,其实就已经知道了你的家族血缘关系了,通过这个姓氏还可以追溯根源。

那么,想要了解“我是谁”,何不先了解自己的先祖、那些逝去的亲人?



中国人重视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来,人们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以此证明家族的存在、延续家族的血脉。其实,这就是家谱。



✦家谱,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在中国,家谱约有3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家无家谱,就如国无国史✦

如今,一本本家谱已成陈迹,很难再与家族的后人重逢。现在还讲究这些的人不多了,于是起名字不按字辈,各地亲戚回乡过年,叔叔侄子相互分不清,长幼全都乱了套。只在一些乡村,还保留了这一文化习俗,修谱人也大多是老人。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

纵观历史,国家可灭,朝代可替,家庭可散,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而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唯一存在证明。因此自唐代以来,历代都对撰修、研究家谱大力提倡和支持。“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



✦家谱包含有哪些内容✦姓氏源流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从一姓到一国一家,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

世系表



“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家训



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传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家谱图像



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辅,但一张好的图片也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记录、整体概念,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1、老照片;2、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4、故居/村庄图。



✦家谱到底有什么用✦明辨世系,尊宗敬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亲我者,我亲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长久存在和不断复兴,就是要告诉人们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

寻根留本,承前启后



古人曰:“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说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有了谱书你就能够追根溯源。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几十年总归要悄悄地离开人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古人曰:“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一个人,无论他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有他的祖先。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根本意义上的“身份证”。

敦亲睦族,凝聚血亲



古人认为,家谱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传承亲情教育,激发起对祖辈的敬意与怀念。

因为修撰家谱和逢年过节中缅怀先祖的各种仪式,使得子孙后代能更加自觉地做到尊老敬长,怜惜孤寡幼小,在族中崇尚亲热之气,倡导和睦之风,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和幸福,有利于家族以及社会的和睦与和谐。

治家齐国,教化子孙



家谱中包含的许多祖训家规,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敬父母、尊长者、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尙节俭、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内容。有的家谱中记载有先辈族人们孝敬老人、忠君爱国、造福乡梓、刻苦学习、奋发拼搏的典型事迹,都是对族人和后代进行人生教育的生动教材。

治国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家庭,要想自立于世界,自立于社会,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教育出众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好的祖训家规就能弥补现代教育只重知识才能却忽视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谱正有着这样的功能。

传承历史,问祖凭证



家谱都有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家族的历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海外华人热心回国寻根问祖,造福乡梓,他们寻根问祖最信得过的就是查阅家谱。对于因各种原因迁居他乡的普通人,家谱就是他们与祖籍、族人沟通的桥梁,是他们思乡念祖的精神象征。因此,家谱不但是家族历史的记录,也是天涯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和寻根依据。



现今国运昌盛,经济迅猛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正是修撰家谱的恰当时机。愿中国每个家庭、每个家族,都能拥有一本自己的家谱,使自己的根得以延续,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13 17: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另一种意义上的“身份证”

说起家谱,大家都不陌生,不少人家里还保存着家谱,它是一个家族起源、世系传承、迁徙以及家族人物等情况的历史记录。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家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家谱是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之一。



最早的家谱——汉代以前记录王室贵族

家谱只是人们最常用的说法。在某种意义上讲,家谱是人另一种意义上的“身份证”,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根据记载族群的范围与家谱属性的不同,较常见的名称还有宗谱、族谱、家乘、家牒等。

广义地来说,记载家族世系的文字都可以叫家谱。司马迁在《史记》中,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五帝的世系和夏、商、周三代王室的世系。对于这些世系的可靠性,尤其是夏商及以前各朝世系的可靠性,过去学术界是有怀疑的,而殷墟甲骨文的大量出土改变了学术界的怀疑,甲骨文的记载证实了《史记·殷本纪》中有关商王世系的记载是基本准确的。

然而,司马迁能够准确地记录这些世系,显然必须要有谱牒作为依据,否则的话,生活在汉代的司马迁很难对三代时期的世系做出准确的记载。从《史记》中对夏、商、周世系记载的完整性看,夏、商、周三代当初应该都有记载王室世系的家谱资料。

中国现存最早的实物家谱便是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商代甲骨文家谱,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实物家谱。甲骨文主要记载的是商人占卜的情况,但其中也有一些记载着人物世系的内容,这些记载了同一家族多代人名字的甲骨文就被称为甲骨文家谱。根据对现有甲骨卜辞的研究,共有三件甲骨卜辞可以被认为是家谱。

商代晚期,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实物家谱,这就是金文家谱。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此所谓的金文家谱也就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家谱。

周代以后,人们普遍在青铜礼器上铸刻铭文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这些铭文一般先叙述祖先的名字及美德、功勋,然后是铸器人的名字,涉及到家族世系的比较多,因此金文家谱屡见不鲜。

当然,能把世系传承刻在甲骨和青铜器上的,不是王室也是显赫贵族了。相传为荀子编修的《春秋公子血脉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谱”为名的宗族史籍,其“血脉”二字,形象地揭示了家谱作为血缘系谱的特点。尽管此书如今已佚,但却是后世家谱称“谱”的滥觞。



官修家谱——魏晋南北朝开始重视门第高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家谱发展的繁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家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当时从选官到婚姻,都要以家谱为凭,家谱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发展重要标志是国家设立谱局和谱官,专门从事谱牒编修和保管工作。

国家设立官员与机构管理谱牒,前代也是有的,例如秦汉时就设立宗正一职管理谱牒。但是,汉代的宗正只是负责管理皇族事务和掌修皇族的谱牒。刘备能够从一个“织席贩履小儿”摇身一变为大汉皇叔,依靠的就是皇家谱牒的世系记载。

然而,魏晋南北朝的谱局和谱官与前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谱局收藏的是百家之谱。按照规定,凡是百官族姓撰修了家谱的,都必须呈送谱局,谱局的谱官对私修家谱加以考核、审定,然后收藏在谱局中,成为官方承认的官籍,称为薄状。而百姓家中所藏的家谱则是私书,称为谱系。官籍与私书可以相互校检,以确保家谱的可靠性。由于经过官方审定的簿状是选官的重要依据,因此除了谱局收藏外,负责选官的机构也都有收藏。

家谱受到如此重视,与当时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曹魏建立后,在选官制度上推行九品中正制,也就是将各地人物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以备朝廷选拔官员之用。由于评定人物等级的中正都是由各地世家大族的人担任,结果原本应该以德、才为考核标准的评定,变成了以门第高下为评定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加速了门阀士族势力的形成。

在编修家谱以维护门第的同时,士族对试图伪造家谱以混入士族的行为也进行了坚决的打击。当时一些庶族为了提高门第而不择手段,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伪造家谱、冒充士族。梁武帝时,尚书令沈约在给皇帝的上书中曾经提到,当时有钱人往往行贿以求变更谱牒,大概花一万钱左右就可以修改谱牒。当然,这样做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一旦被发现,就要受到严惩,直至死刑。南齐时,王泰宝向当时的谱学名家贾渊行贿,买袭琅琊王氏谱,企图以篡改家谱的手段把自己的家族加入当时江左第一高门琅琊王氏的家谱中,结果被琅琊王氏成员、尚书令王晏告发,贾渊被捕入狱,并差点被处死。

由于谱牒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谱牒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称为谱学。魏晋南北朝时,社会上的避讳之风盛行,日常交流时如果触犯对方的祖、父的名讳,对方就会当场嚎啕大哭、让人下不了台,就连皇帝也要小心,不能轻易触及别人的家讳。刘宋时的谱牒名家王弘,是王氏谱学的创始人,他能做到“日对千客,可不犯一讳”,被当时的人们传为佳话。



谱牒消亡——唐末门阀制度遭毁灭性打击

唐朝是官修家谱最发达的王朝之一,*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先后组织编修了数部大型谱牒著作,著名史学家郑樵曾说:“谱系之学,莫盛于唐。”其实,唐代之所以多次编制官修谱牒,其原因也还是出于对门第的追逐。

唐朝建立时,由于科举制的实行,士族的政治特权已经开始失去,但是士族依然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势力犹存。唐朝的建立主要是依靠关陇士族的力量,但关陇士族的声望门第远不如山东士族,为了提高关陇士族的门第,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令高士廉等编撰《氏族志》。但当唐太宗翻开《氏族志》时,不由大为生气,原来被列为第一等的仍是山东士族清河崔氏。修订后的《氏族志》将出身关陇士族的皇族列为第一等,将外戚列为第二等,山东崔氏只得屈居第三了。

到了武则天统治时期,朝廷又下令编撰《姓氏录》。提议编撰《姓氏录》的是当时的宰相李义府,并得到了武则天的支持,原来李义府与武则天都是庶族,《氏族志》中没有他们的家族。新修的《姓氏录》将后族武姓列为第一等,其余的以官职高下为等级标准,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升为士族,士兵以军功升到五品的亦可入流。李义府通过《姓氏录》如愿地使自己成为新士族,但过于宽松的标准使大批庶族都升为了士族,因此《姓氏录》受到山东旧士族的抵制,他们根本不承认《姓氏录》的权威性,嘲笑其为“勋格”,甚至以名列《姓氏录》为耻。

唐末五代时期,战乱频繁,门阀制度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大批旧士族成员被杀,所谓“天街踏遍公卿骨”,就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在这一过程中,谱牒也遭到焚毁,荡然无存。魏晋以来以维护门第为主要任务的官方谱学正式消亡了。



私修家谱——宋代创制私谱范式

在关于中国家谱起源各种观点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起源于宋代。持这一观点的人之所以会置魏晋隋唐时期大量关于谱牒的记载而不顾,坚持把宋代作为家谱的起源,有他们一定的道理。其实,我们现在的家谱确实是与宋代的家谱一脉相承的,而与魏晋隋唐的谱牒没有太多的传承关系。这一点,从现在存世的家谱大都起源于宋的事实可以得到证明。

宋代的家谱是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唐末五代的战乱,使原来记载士族门第高下的谱牒都化为灰烬,而在战乱中崛起的新贵往往因为自己原来的门第并不高,也不愿提及自己的先祖,重修谱牒。由于没有谱牒的记录,家族的世系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人们对自己的父祖兄弟还能知道得清清楚楚,但是自己的祖先就不知道了,对家族中世系稍远一点的亲戚也有些分不清了,不知道相互间是什么关系。这种情况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担忧,于是编撰家谱又被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宋代的时候,社会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上不再有士族与庶族的区分,官员的选拔也与门第没有关系,不需要再查看谱牒,因此,宋代家谱的编撰宗旨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魏晋时期,编撰谱牒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门第,由于门第与选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政*府*也参与其事,官府组织编修谱牒。宋代修谱关注的重点在于“尊祖敬宗收族”,在于鼓吹“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道德教化功能。由于与选官没有关系,官府自然不再过问,因此宋代以后都是私人自行修谱。随着家谱政治功能的消退,家谱逐渐从官府、从世家大族走向了普通百姓。

宋代士大夫对新修家谱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许多著名的士大夫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洵、黄庭坚、文天祥等都曾亲自主持家谱的纂修。欧阳修和苏洵还创立了新的谱例,提出了家谱的编修原则和具体方法,他们创立的私家谱法,成为后世家谱典范,对私修家谱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欧阳修和苏洵新编的家谱,都采用了“小宗之法”,也就是以五世祖作为家族的始祖。之所以只记载五世,与隋唐以前的谱牒都已经遭毁有关,五世以上的世系,实际上已经不大可能考订清楚了。加之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很少有家族能够保持世代富贵,追溯过多很可能会遭遇到几世贫贱的难堪局面,未免脸上无光。当然,也有的家族采用“大宗之法”,追溯数十代。

虽然宋代开始纂修的新型家谱与政治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考虑到修谱可以起到“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目的,宋朝统治者大力提倡私修家谱,这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当时私修家谱的发展。



流入寻常百姓家——明清纂修家谱成家族大事

进入明清以后,统治者继续积极鼓励家谱的纂修,康熙、雍正都曾号召纂修家谱,地方官员也热衷于劝说百姓编修家谱,这使得家谱数量大增,甚至达到了没有无谱之族的程度,纂修家谱成为家族生活的头等大事。清代不仅汉人修谱,满人也对修谱十分积极。由于清*政*府*规定满人袭爵、出仕都要查验家谱,因此满人修谱的积极性甚至比汉人还要高。

与宋代的家谱相比,明清时期的家谱体例更加完善,记事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注重伦理教化的功能。家谱的内容一般包括祖先名字、世系、事迹、官职、得姓源流、迁徙情况、祠堂坟墓、族规家训、人物传记、艺文著作等。

随着修谱的普及和人口的增加,明清时期家谱的规模越修越大,出现了“会千万人于一家,统千百世于一人”的统谱,一部统谱往往汇集了十几个省上百个支派的世系,蔚为壮观。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近代,其中1950年纂修的《吴氏大统宗谱》,奉太伯为一世祖,列入者竟达503支,计40册,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如此大规模的统谱,其世系的可靠性往往难以确认。这种通谱联宗的风气,与当时修谱过程中喜好依附名人的做法有很大的关系。与宋代家谱基本上都采用“小宗之法”不同,明清家谱大多采用“大宗之法”,追溯世系动辄几十世,往往将历史上的本姓将相名人一网打尽。

由于人们常常以通谱、联宗甚至冒认名门望族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有一些贫困的文人竟然专以伪造谱牒为职业,他们事先将各姓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开列出名单,当有人要他们纂修家谱时,便根据需要将这些名人编入家谱。这种做法的流毒很广,现在存世的明清家谱中,唐宋以前的世系中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名人,许多就是这样编造出来的。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13 17: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之最——孔子家谱传80世

在中国众多的家谱中,《孔子世家谱》有其独特的地位,历时2500余年,传80世,加之考订严谨,使之成为民间修谱中记载世系最久远、最可靠的一部家谱,令人叹为观止。

孔氏家族正式有谱始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迄今900多年。在此之前,孔府虽然也有家谱,但只载嫡长承袭者一人,且是抄本传世,很不完整。孔子第46代孙孔宗翰感到抄本易散失,而且只记载承袭者,其余族中贤达显贵不能入谱,日久年深,难免湮没无闻,于是创修孔氏家谱,在以后的400年间,曾有过多次的修谱,但是都没能刊印,内容也比较简单。

到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孔子第61世孙孔弘干重修家谱,并规定以后孔氏家谱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大修以甲子年为期,小修以甲午年为期。不过,这一规定并没有被认真执行,在孔弘干修谱后的130多年后,孔府才再次重修家谱。成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的《孔氏族谱》现仅存残卷三卷,当时共印了98部,这也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孔氏家谱。在此后的300多年间,孔氏家谱仅续修了4次,也就是明天启《孔氏家谱》、清康熙《孔子世家谱》、清乾隆《孔子世家谱》、民国《孔子世家谱》。



传承有序——名字里排行讲究多

排行又称班行、班次、班派、宗派、派语、字辈等,是用以记载家族成员辈行、世次的排行字语。一般情况下,同一辈分的家族成员都用事先统一规定的某个字或偏旁起头,再与其他字结合而成名字,不同辈分用不同的字或偏旁,世代相传,以示不同辈分间的区别。这样,同一家族的成员即便遭遇社会大动荡、家族大迁移等重大变故,依靠排行这一线索,日后无论散处何方,相遇时只要查对名字,就可以知道是否同宗,可以重新认宗归根。而且,通过排行,可以知道相互之间的辈分关系,互相称呼也不会出现失礼的情况。

排行一般由祖先确定,或请名人拟定,有的家族由于地位特殊,排行由皇帝御赐,如曲阜孔府的排行,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先后御赐。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09: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给每人一个归依的位置




中国有句古话:盛世修史,明时修志。的确,修家谱是中国人千百年来不变的传统,为了搭建家族脉络的桥梁。摊开修好的家谱、族谱,人们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这些沉睡了几百年的名字。面对着这些祖先的名字,阅读着关于他们的记录,人们可以想象,父亲的父亲的父亲,曾经有过怎样的人生。虽然他们的故事早已湮没,但是他们的基因和血液,却标记和流淌在后代身上。这种感觉,特别神秘和神奇。


中国家谱由来悠远,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数千年来,在不同时代,家谱显示了不同的形态,家谱文献成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在没有纸张的古代,古人就地选取合适的材料作为记录家谱的载体。除了甲骨家谱,商代末年还出现了记载家族世系的青铜器,汉代流行在石碑上刻家谱。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有结绳家谱和口述家谱。从古至今,我们的先民们编制了难以数计的各类家谱,虽经岁月侵蚀,流传至今的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



家谱,给每人一个归依的位置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房谱、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亲集团,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系图录,即记载始祖、始迁祖以来的本家族历代先祖名录,这是确认是否是家谱的重要标志。



家谱是在连绵不断的家族史中给每个人一个有所归依的位置。浸润了血浓于水的寻根之情,不管过了多少年,会有人知道你,记住你,认可你,哪怕你再平凡卑微。无论赵钱孙李,还是周吴郑王,家家都有一本“账”,姓姓都有一部“书”。

家谱,抢救普通人的历史记忆

通过家谱,菲律宾原总统阿基诺夫人确认了祖籍在中国福建鸿渐村;香港船王包玉刚查到自己是包公后裔;1997年,当朱棣文教授荣获诺贝尔奖时,就通过媒体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祖籍:中国江苏太仓……华人寻根被称为“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每一个生命叶片,都因了“根”的滋养,而愈发油翠和充满生机。除了名人传记、大人物传记外,家谱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



三代以上,不知家史

以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为人所知的学者梁鸿感慨道:“家族文化在历史潮流里不可逆转的消失,却也只能把它看作是自然的过程。”在她的记录里,“大家对家族历史的记忆,常常最多只到三代以内。父亲的爷爷的故事,也许就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常建华觉得,以前不少年轻人听到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就不耐烦,看到家里的老物件儿就觉得过时,对老房子也要推倒重盖,其实都是不明白这些东西所承载的家族文化和历史。城市生活现代化的进程,也进一步打散了失去聚居地、无枝可依的家族文化。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通过对社区多年的观察发现,“原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逐渐被地缘和业缘关系所代替。人口一直在迁徙,社会流动性也在增加,原来在乡村聚居的家族逐渐分裂,进入到城市里。”夏学銮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人口需要融入新的环境,必然会接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传统家族文化离开了原先依托的社会空间,也就失去了社会文化的土壤。”



家史怎么查

一般而言,能否完整地还原家族人物和历史,严重依赖着材料的丰富程度和完整性。最重要的是当事人、亲人或知情人的口述,从这些口述里会找到一些线索。人物留下的资料、书信、日记,甚至一针一线都很重要,通过这些物体能够还原人物当时的生活情境,能够直接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品德等。如果家族里的人物曾经在历史上有过一定的位置,那么关于他的资料多少会在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有收藏。一般民众的历史资料,则较多出现在地方性图书馆和族人手中收藏。接着扩大搜索范围,是否有家谱,家谱有无记载,当地地方志或文史资料有无记载,人物周边的社会关系里有无相关记载和评价,都是完善人物画像的重要材料。

如果家族没有收藏家谱,可以登录认亲APP,查询老家谱,家谱国际研究院收藏十万余套电子家谱,正逐步在认亲APP中开放。



家谱不再“重男禁女”

近年来,家谱热悄然升温,比之情感、血缘层面的寻根,家谱的诸多价值正日益显现。现代修谱的一些新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修家谱不再“重男禁女”。在封建社会,女人是进不了家谱的。而现在续修的家谱中,开始有新的时代特色,不但女性可以进入家谱,而且优秀的女婿也可以进家谱。在家谱中的位置和篇幅并不以地位论,而是以对社会的贡献来决定。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07: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家谱编修中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古时候的史官记录朝代的历史,都要遵守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实录,这是史官的职业操守和底线。

如果让一个史官去伪造更改历史,真的都比杀了他还要残忍。



同样的,我们修家谱也有一定的原则。史官记录朝代历史,我们记录家族历史,都有一定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实录。

①编修家谱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传说、有的是遗漏、有的是错误、有的是疑团、有的根本不知道。对于这些内容的可靠性,要进行严格的判定,存真传信。遗漏的要补全;错误的要更正;存在疑点的要详细记录,不可枉下结论;不知道的简单做个说明,切不可胡乱填充。



②编修家谱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记录世系传承,如果族人因为一些原因无法联系,那么就应该留下空缺,做简单说明,让后世有心族人再寻,切不可中断,不作说明,断了后世的可能性。



③对于远祖先祖,如果很难再往前追溯,就不要求全附会,更不要去攀附某些名人的,以免遭人耻笑,贻害后人。如果无法做到有根有据,那么宁肯粗略记载也不要弄虚作假。

④现代家谱编修中最容易碰到的还是伪造名人序跋这种事情,如果家谱真的被明贤写过序提过跋,那肯定需要留存下来;但是切不可因为某些私心,伪造序跋,很容易就被看穿。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22: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谱时,失系的族人,该怎样记录?


因为各种原因,后辈忘记自己长辈名字的情况的确经常发生。所以,在编修族谱的时候,很多都时候就会因为忘记了自己家的长辈名字,而导致族谱的记载出现错误的情况。

修谱的时候,不管有老谱或者开始编修新族谱,都可能遇到这种情况。以前很多修谱负责人在遇到不知晓某位族人名字的时候,用得最多的就是”讳名“两字,也有用”失考“,或者什么都不写,干脆空着。还有后来修谱者,直接按字派给先祖生造一个名字,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于开堂先祖之间。


那么,修谱时,不知道已故族人名字,怎样才是正确的记录方法?

“讳名”,这个词在老族谱非常常见,此词一般用于开宗先祖前几代人。一般人看到族谱上出现这个词的时候,都知道是此人名字被遗忘,而采取尊称的方法。这个词用在这里,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此词还包含有知道名字,因为避讳而没有提及的意思。

“失考”,这个词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也有用于先祖,但这种记载方法最常见于与自己已经无直系关系的族人上。这个词能让所有看到族谱的人都明白,此人的名字已经彻底被遗忘。族谱上用此词无就断了后人考证的机会,所以也不太准确。



重新取名,这种记载方法会出现在任何世系之中。表面上看,此做法可以完善了此人名字的空缺,但问题却是很严重的:没有经过严格考证便记录下来,会让后人误以为不需要考证,失去了发现真相的机会,也让修编的家谱变得不严谨,往严重了说,给他人寻根问祖也带来了麻烦。这种取名情况若出现在世系中间还好说一点,若是在开宗之时这样做,就彻底断了与外界寻根问祖的可能。



那么怎么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呢?

正确的方法是,不用“讳名”、“失考”,更不要用一个新名字填补,而是用“待考”一词。

“待考”表面意义已经非常明确,即某人的名字已经失系。失系的名字,编修族谱,其实有可能会被发现的。修谱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当然也不罕见。比如旁证的如祖籍地的族谱、比如发现新的墓碑等等。“待考”是一个未知,但不是已经被确定了“讳名”、“失考”、或者取新名这样更加肯定的做法,其实留给后人更多的想像空间和探索的原动力。

修谱对一个家族来说,是一件很重要很严谨的事情,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马虎与懒惰,留下万古遗恨!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22: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谱的基本原则



●修谱的基本原则:

紧跟形势,远离政治,科学修谱,实事求是。

诠释:

一,紧跟形势

拥护当前执政政权

拥护当前社会制度

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参与社会文明建设

二,远离政治

不以政治信仰取舍

不以政治主张统谱

不以政治势力定位

不以政治身份褒貶

三,科学修谱

家族男女平等入谱

传统文化择优入谱

现代文化时适入谱

数字网络渐进入谱

四,实事求是

谱载人与亊要真实

反对攀附造假抄袭

防止张冠李戴拼凑

反对虚假夸张吹捧

●修谱的指导思想:

继承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文化

发扬民族文化

创新现代文化

●修谱的宗旨:尊重历史,追本溯源,敬祖收族,佑启后人

●修谱的目的:数典不忘,凝聚族人,清晰世系,兴旺发达

●修谱的作用:尊祖、敬宗、传承,睦族。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10-9 16: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族传统文化传承之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家谱的作用和意义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保护族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



(1)寻根、留本

古人云:“谱为身之本也。”意思是家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的先辈从哪里来。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而言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到底在哪里?万里长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有多少个家族,多年没有修谱了,现在想修谱时连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不知道了,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说修谱的意义重大。

一是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是你如果真的与先辈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的子孙后代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2)清缘、备查

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何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所记载。



(3)增知、育人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不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中有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为族人争光。



(4)血肉联情

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信息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时代,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走出家门、国门,这是后人子孙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一个人走在外,路人(路上随意向隅的人)不如乡人(自己家乡的人),乡人怎与血肉之情相比。在社会交往,生死祸福的降临,人与人之间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5)承前启后

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社会创下了功绩,但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是金钱?物质?财富?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知识,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只有让儿孙们树立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才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才能辉煌腾达,光辉祖宗,只有把这些留给后辈,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

记得自己的祖先,崇敬自己的祖先,让祖先们造就的优良传统世世代代得到传承,是每一个后世子孙应尽的义务。

如果在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国百姓都注重自己家谱的修撰、续谱,那么,百年、千年后,在中国将闪烁着亿万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10-9 18: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编修家谱让浮躁的现代人找到家乡的归属感!


家谱不仅是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而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所谓“尊谱施教”,一部家谱,就是一本教科书,它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子孙后代的影响将会世代传承。家谱中的祖训家范,治家格言,族规家戒,艺文著述等内容,都充满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感觉,人人都有很多朋友,但却很难找到知心的朋友;人人都忙于交往,但常常感觉孤独。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无法找到自己的根。家谱是记载了某一地区一个姓氏的家族历史。对个人来说,家谱是我们的渊源,也是我们的根,弄清了自己的家谱,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能够聚起更多的人脉,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更加亲密的关系,使得我们的心灵变得安详;对社会来说,家谱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所以,修家谱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编修家谱让浮躁的现代人找到家乡的归属感!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海内外同胞回乡祭祖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水有源,树有根,落叶要归根。”正是这种对祖根的依恋,对血脉亲情的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激发着海内外同胞寻根问祖的热情。家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随着时代不断变迁,家谱的形式和作用也在不断变化。



宋代的家谱主要功能在于德育、教育;明代,家谱进入完善期,家谱功能逐渐转化为教育、伦理功能,宣扬和实践“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明清讲究孝治天下,家谱也是注重尊祖、敬宗等德化功能。进入近现代时期,家谱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家谱国际修谱师认为,家谱的传承是为了更好的传扬家风、家训,是为了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思想!

在经济空前繁荣的今天,家谱更像是人民精神文化的照明灯,丰富着我们的精神文明世界!独自一人在外乡打拼,内心的空寂与无奈也让人感到不安,通过编修家谱让浮躁的现代人找到家乡的归属感!修家谱让你知道了你所在的城市还有那么多和你一样的宗亲,原来他们可能就在你的身边!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得好:“族谱记述着中华民族由宗族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家谱虽是以记述一家一族为主体的史实,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必然要涉及到多家多族。俗语说:“姑舅亲、娘舅亲、一辈亲、辈辈亲,砸断骨头还连着筋”,这便是全民族大团结的重要基础。



家谱历来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教育,故专设家规家训篇。其篇文辞优美,道理至明,哲理深厚,读之朗朗上口:多由本家耆宿所撰。其家规家训,总按修身、齐家、治国三大类统属,止恶扬善,可起“春秋作,乱臣贼子惧”的警世作用。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2: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家谱对子孙后代有什么好处?


谱也叫族谱,或者宗谱。是以某一姓氏为中心的小范围的家族史。那么修家谱对子孙后代有哪些好处呢?


饮水可思源

家住长江尾,怎知长江头?逆水而上得知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才是长江水的发源地。中国历史几千年,大家都知道华夏子孙是龙的传人。那么,龙生几子?龙子各自衍生的分支分布格局怎样?自己又系哪一支?如果没有家谱周详的记载,我们不得而知。

辈份清晰

家谱中有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立辈份。

中国自古号称礼仪之邦。家谱中立下辈份,很好地处理了长幼上下之分。如果没有家谱的功劳,那么爷孙莫辩,叔侄难分,便会出现见奶便是妈的可笑怪象。

学古鉴今

不管哪一姓氏都有杰出的人才,家谱都会祥细记载。以此做为后人学习之标兵。

以我们郝氏为例,自从盘古开天地,三黄五帝至如今,郝氏出现了诸多位将才入相,很长一段中国史,郝氏的职业便是登科入仕。

今人宜鉴古,较法古人,追赶古人,发奋图强。古人便成了后人的学习榜样,不亦乐乎?

让后世子孙对祖上信息有据可查

家谱都会记载家族祖先一些基本信息,如姓名、生卒年月、婚姻和子孙情况、甚至坟墓所在的方位。这些为子孙提供了确却的文字依据。



对后世子孙的激励和警戒

家谱中都会为本家族取得荣耀的人增加文字篇幅记载,如获得功名,入仕,或受到某些封敕,为家族做出什么贡献之类等等这些都是要入谱的,对后世子孙也是种极大的荣耀,增加自信,也时刻激励着他们向祖上看齐,更进一步。

另外如某些人败坏了家族名声,如**,革职,流放等等,都视为耻辱,是不能入谱的,就是警戒后世子孙谨言慎行,不能辱没祖上名声。

增强家族凝聚力

每个家族不断地瓜瓞绵延,越到后世,分支越远,出五服也是极为常见,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亲情势必会拉远,同为某世子孙互不认识,形同路人也再平常不过,甚至会有矛盾滋生,有家谱的维系就能很大程度化解,促进家族团结,社会和谐。



家谱也能反映出家族的起源和迁徙情况,或某些特有的地方风物也会通过家谱表现出来,为其考察和考证提供多方面的材料印证。它的修撰于内于外都非常有利,必须重视起来。

国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5000年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大厦,便是由它们共同所构筑。

亲情、友情、乡情、族情……,中华文化的血缘传统,可以说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据悉,每年清明前后,大批的海外华人、港澳及台湾同胞,不辞劳苦、不畏千山万水来到国内,寻根问祖,拜祭祖先,中国人这种寻根谒祖的情节,不能不说与延续数百数千年的家谱有很大关系,家谱,是各方人士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它维系的不仅仅已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对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家谱也有其特殊的作用和价值。



而修续家谱,往往是一个家族之盛大事,大多数都是由族中最权威且热心人士所主持和操劳,家谱其内容不仅追溯渊源,反映人口繁衍、家族迁移及变迁等等,彰扬始祖和先人,记载本家族史上最杰出的名人,以及家训、族训、教勉子孙后代等,其实,家谱已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史书,更涉及历史、人口、经济、遗传等多个方面,也可以说,对研究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辅助功能。

因此,修续家谱不是迷信,而是传承,完全有必要!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