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105771|回复: 11

陕北郝氏家族源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7 19: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郝天祖 于 2015-7-7 19:57 编辑

袁义成在《中国姓氏》一书中称:我国的郝姓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山东、内蒙、河北、辽宁、河南等省区,总数超过360 万人,在当代百家大姓中排在第71位。

          郝姓家族的族源

关于郝姓的起源,传统的说法是出自商末的地名。传说远古时代的太昊(东夷首领)有一位佐臣名郝省氏,辅助太昊治理部落。到了商朝末期,郝省氏的后裔被封在郝乡(今陕西盩厔县一带,不是今山西太原市),他们便以封地为氏,就是郝氏,陕西省盩厔县一带因此成为了郝姓的郡望策源地。

这段历史被记载在了《新唐书•宰相世系》中:“ 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今陕西省盩厔县古称大原,不是今太原市的“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

而榆林市的清涧、府谷及延安市的黄陵、子长、延川等县都有大量的郝姓分布。此外,清涧县的郝家湾、郝家硷、郝家沟、郝家畔及府谷县郝家畔塌、郝家寨等村庄均是以郝姓命名的村落。由此可见,郝姓也是陕北的名门望族之一。

杜林渊、张小兵、雷楠在《陕北地区少数民族姓氏孑遗研究》一文中系统梳理了陕北郝姓的历史及墓志记载,认为陕北地区的郝姓出自秦汉魏晋时期的匈奴及其后裔。

1998年5 月,延长县黑家堡镇瓦村忘台庄出土一方隋大业九年(613 年)的《郝伏愿墓志》,为今天陕北存在匈奴郝氏后裔繁衍提供了有利的佐证。该墓志记载:“ 君讳宜,字伏愿,望出于西衢国人耶。四世祖郝子鱼有得,西将胡人,一余向东,往太原治。经一十五年衰弱,为魏所编,遂授扁城郡守,领民酋长,因官食封。”

一般认为“西衢国”即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因居延长县西的靖边县一带而得名。而郝伏愿于开皇元年(582)归降隋,大业七年(611)曾随隋场帝远征高丽,次年在归途中去世。这支望出自西衢国的匈奴郝氏,从大夏历北魏、北周到隋,世居夏、延之地,成为此地的望族。

历史上的郝氏名人

据《晋书》卷四《惠帝纪》记载:“永平六年(296 年)五月,匈奴郝散弟度元,帅左冯翊,北地马兰羌,卢水胡(匈奴别支,因原居于张掖郡临松山下的卢水之滨,故名)反,攻北地(今铜川、富县一带)。”这是源出匈奴的陕北郝氏第一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据此史料记载亦可知当时陕北地区的郝姓确为匈奴的一支。

在《陕北地区少数民族姓氏孑遗研究》一文中提到的郝奴,应该是出自匈奴的郝氏家族中,地位最显赫的一位。郝奴在西燕东迁时乘虚而入,攻占长安后称帝,尽占渭水,后被后秦姚苌打败,降之。这一政权从建立到灭亡,只经过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但是,它是那个时期的西安有皇帝有丞相有大臣有军队的一段真实的历史!

《魏书•太祖纪》记载:“ 天兴元年(398 年)四月,鄜城屠各董羌,杏城卢水胡郝奴各率其种内附。”《 魏书•世祖纪》记载:“ 太平真君六年(445 年),酒泉公郝温反于杏城。”杏城在今黄陵县境内,郝温显然为郝奴同族,更进一步证明郝氏家族在陕北地区居住和活动。

而《周书•稽胡传》载:“ 武成(559~ 560 年)初,延州(延安)稽胡郝阿保、郝狼皮帅其种人附于齐氏。阿保自属丞相,狼皮自属柱国。”。由此可知,稽胡郝姓在陕北也有众多分布。

而在明末农民起义的大军中,也有一员出自陕北郝氏家族的猛将——郝摇旗。郝摇旗原本无名,后因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郝摇旗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9: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郝天祖 于 2015-7-7 19:42 编辑

古代文献中关于郝姓起源和郝字字源的论述
要想准确了解汉族郝姓起源问题,学习古代文献中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的原文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必须学习郝姓家谱的序言和地方志(陕晋省志、县志),三者相结合,研究分析比较考证,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来。几年来为了学习郝姓起源,根据姓氏学者提供古代姓氏文献目录,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图书馆查阅古代文献,从先秦文献《世本》查起,但是,查到唐朝才始有郝姓起源的论述,同时还查阅了古代文献中关于郝字的字源的论述,均予以复印和抄录。并且写了点笔记。为了和郝氏宗亲共同学习,现将唐宋时期有关汉族郝姓起源论述的原文,按年代的顺序分述如下:
一《说文解字》
1作者 东汉 许慎(公元30—124年)
2原文:郝 右扶风鄠乡、盩厔县。从邑,赤声,呼各切。
3版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文渊阁四库全书》223册195页
4馆藏:国家图书馆分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5提示:《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讲解文字形体和考究字源古代文字学专著,亦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具有权威性,对后世影响巨大。许慎之后,多人注释,版本很多。许慎说鄠县(今改为户县)、盩厔县(今改为周至县)郝乡的乡名,是郝字的字源。由于历史的变迁,许慎称之古代的郝乡为今陕西省户县祖庵镇郝村(见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政区大典》)。
二《急就篇》
1作者:西汉 史游撰,唐朝训诂学家颜师古(公元581—645年)注。
2原文:西汉史游:郝利亲
颜师古注:郝,京兆盩厔乡名也,因地以命氏焉。汉有郝贤,今盩厔县犹出郝姓。利亲,言其善父母也。
3版本: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223册6页
4馆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5提示:《急就篇》是我目前查到的最早论述郝姓起源的文献,唐朝颜师古提出以盩厔郝乡的地名命郝氏之说,也就是说盩厔郝乡是汉族郝姓的最早发源地。盩厔郝乡之说距今近1400年。并且得到早期郝氏家谱的佐证,我认为是可信的
三,《元和姓纂》
1作者:林宝,唐朝宪宗时朝议郎太常博士,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成书
2原文:郝,出于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帝乙时,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
3版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文渊阁四库全书》890册750页
4馆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5提示:颜师古提出盩厔郝乡之说200年后,林宝又首次提出太原郝乡之说的,首次提出郝姓得姓远祖、得姓始祖、得姓时间、得姓发源地等。但是其中有的说法需要商榷,需要研究的问题有:
(1)        林宝将盩厔郝乡改为太原郝乡的文献根据是什么?至今查不到,请帮助查明。
(2)太原郝乡是指太原县郝乡,还是太原郡郝乡?太原县何时建置?太原郡有几个郝乡?古代的太原郝乡现在在哪?有何历史文献根据吗?
(3)“帝乙时“如何解读?
(4)子期,如何解读?是指郝省氏的裔孙名字叫期,还是指郝省氏的裔孙叫子期。
(5)历史上有无子期这个人?子期是被何人所杀?他的后裔姓郝吗?
四《说文系传》
1作者:徐锴,五代宋初文学家,初仕南唐(公元937—975年),后归宋,官至常侍
2原文:郝,右扶风鄠县、盩厔县,后邑,赤声,吼作反。
3版本:台湾《文渊阁四库全书》223册546页
4馆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5提示:徐锴研究《说文解字》,而著《说文系传》,史称小徐本。其兄徐铉亦奉宋太宗之命校定《说文解字》,史称大徐本。哥俩均为《说文解字》的研究专家。
五《大宋重修广韻》,亦称《宋本广韻》
1作者:北宋 陈彭年等奉宋真宗之命重修、校订《广韻》,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完成。改名《大宋重修广韻》
2原文:郝,姓也,殷帝乙时,有子期封太原郝乡,后因氏焉。
3版本: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新校互註宋本广韻》507页
4馆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5提示:陈彭年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是根据唐朝林宝提出的太原郝乡之说写的。但其删除“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一段,为什么删除这一段,没有说明理由。另外,在子期两字之前加了一个有字,为什么加有字也没有说明理由。
六《新唐书》
1作者: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等
2原文:郝氏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
3版本:台湾《文渊阁四库全书》273册591页
4馆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5提示:欧阳修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是根据唐朝林宝的太原郝乡之说写的。但是他把子字解读为裔孙,因而说汉族郝氏得姓始祖是期。欧阳修的解读,得到郝氏家谱的佐证,我认为欧阳修的解读是正确的。
七《集韵》
1作者:北宋 丁度等,1067年成书
2原文:郝,,《说文》:右扶风鄠、盩厔乡。亦姓。
3版本:台湾《文渊阁四库全书》236册752 页
4馆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5提示:《集韵》北宋时期的文字学者仍然称郝乡在鄠、盩厔县。
八《通志》
1作者:南宋史学家,右迪功郎郑樵(1104—1162年)
2原文: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有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
3版本:台湾《文渊阁四库全书》373册301页
4馆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5提示:郑樵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是根据唐朝林宝太原郝乡之说写的,但其有两处修改,一是将郝省氏改为赫胥氏,二是在子期两字之前加了一个有字。但都未说明理由。您能解释他改的对不对吗?
九《古今姓氏辨证》
1作者:南宋 右迪功郎邓名世撰,其子邓椿年编
2原文:郝,出自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封于太原之乡,因以为氏。
3版本:2006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力平点校本599页
4馆藏:国家图书馆
5提示:邓名世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也是根据唐朝林宝的太原郝乡之说写的,但他也有两处改动,一是裔孙之后没有名字,二是太原郝乡改为太原之乡,也未说修改的理由。
十《路史》
1作者:南宋 罗泌撰,其子罗苹注
2原文:“帝之弟郝骨氏,为帝立制,其裔孙子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后有郝氏、郝骨氏。”“郝,今太原有郝乡,太昊弟郝骨氏后。一云右扶风盩厔乡也。帝乙时,有子期因封之曰郝云。”“太昊后风姓国名记:郝、辰 、巫、武、沅。”
3版本:台湾《文渊阁四库全书》383册79、255页
4馆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5提示:罗泌关于郝姓的论述是采用唐朝林宝的太原郝乡之说和颜师古的盩厔郝乡之说两种说法写的,但他修改较多。一是将太昊之佐改为太昊之弟和伏羲氏之弟,太昊和伏羲是一个人吗?二是将郝省氏改为郝骨氏;三是说郝骨氏之后有郝氏和郝骨氏,即有郝骨复姓,但是从目前所能查到的历史文献和家谱中,还未发现有郝骨复姓者,您知道有姓郝骨的吗?四是罗泌首次提出太昊之后有风姓郝国之说,您知道郝国吗?何时灭亡的?
十一,《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1作者:南宋 章定,1209年成书
2原文:郝,《姓纂》:出于赫咠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
3版本:台湾《文渊阁四库全书》933册738页
4馆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5提示:章定说他是根据唐朝林宝撰《元和姓纂》而写郝姓起源的,但是对照可知,章定没有看过《元和姓纂》的原文,他实际抄的南宋郑樵撰《通志》关于郝姓起源的说法,但是还抄错了两处。一是将赫胥氏改为赫咠氏,二是将有字改成王字,是完全没有历史文献根据的。是他杜撰了王子期之说,是赫咠氏的王子?还是谁的王子?他让你猜吗?他的杜撰制造了郝氏起源的混乱之说。
十二《姓氏急就篇》
1作者:南宋学者王应麟(公元1223—1296年)
2原文:“郝氏,《广韻》:殷帝乙时,子期封太原郝乡,因以氏。”“《唐表》云:出自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裔孙期封郝乡。”
3版本:台湾《文渊阁四库全书》948册671页。
4馆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5提示:王应麟说郝姓起源他是抄自《广韻》和《新唐书》,对照原文可知,他的引文不甚准确,或者说他抄的不是原文。
结束语
以上摘录了唐宋时期姓氏、文字学者关于郝姓起源和郝字的论述的原文。前后对照可以看出,唐宋时期的姓氏学者存在引文不说出处,修改前人的论述不讲理由的问题,这就为后人的阅读制造了困难和麻烦,因为你无法知道他改的对不对。历史上好像后人总想修改前人的论述,已成为姓氏学者的习惯。这应该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这是造成“姓氏不可考”的根本原因。为了对照研究比较分析,下面拟按着构成姓氏起源的要素进行分类统计:
1郝姓得姓时间:殷帝乙时,即公元前11世纪。
2郝姓得姓发源地有两种说法:鄠县、盩厔县郝乡,太原郝乡
3郝姓得姓远祖有四种说法:郝省氏、赫胥氏、赫咠氏、郝骨氏
4郝姓得姓始祖有四种说法:期、子期、王子期、无名字
5郝字字源的说法是比较统一的,古代的鄠县、盩厔县的郝乡是乡名是郝字的字源
以上多种说法中,请您研究一下那一说法是正确的,根据是什么?希望郝氏宗亲参加这一讨论,通过认真的讨论,我相信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来。并请帮助审核上述引文有无错误,有错误请告知,“提示”为我所写,不对之处请指正。


北京   郝火河   2010年7月17日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9: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郝骨氏与郝姓出自复姓之说
一郝骨氏与郝姓出自复姓之说的由来
   “郝姓出自复姓之说”最早见于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徐寒主编《姓氏千年大寻踪》一书。最近又看到中国书店出版徐寒主编的《中华百家姓秘典》重复了复姓之说,两书均称郝姓:“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为了叙述的方便,把徐先生的论述简称“复姓之说”。徐先生发明复姓之说之后,有的姓氏著作的作者争相抄袭,如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唐群著《郝》、北京出版社出版张艳艳著《百家姓姓氏大典》、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韦显知等著《中国百家大姓》等等姓氏著作均抄袭徐先生的高见。这就是郝姓出自复姓之说的由来。通过学习比较研究使我感到复姓之说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仅就复姓之说的几个问题向徐先生请教。
二 《新唐书》中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
徐先生说他是根据北宋著名史学家欧阳修等著《新唐书》中的宰相世系表所写。但是我看了几遍《新唐书》却找不到徐先生的复姓之说。为了对照比较,下面抄录《新唐书》关于郝姓起源论述的全文,请你比较研究。欧阳修说:
“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
欧阳修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是援引唐朝林宝撰《元和姓纂》一书,而且写的非常明白,没有费解的地方,《新唐书》告诉我们什么呢?
   1郝姓的远祖是郝省氏,是太昊氏的佐臣
   2郝姓的得姓时间为殷商王朝帝乙在位期间,(距今3100多年)
   3郝省氏的裔孙期是郝姓的得姓始祖
   4郝姓的发源地是太原郝乡(根据家谱记载不是太原郝乡,而是大原郝乡,位于今陕西省户县祖庵镇郝村,唐朝颜师古注《急救篇》亦可佐证)
   5郝姓是以郝乡的地名郝,而姓了郝。
对照可知徐先生与欧阳修说的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徐先生说的太离谱了。徐先生发明的高见是怎么来的呢?是其考古发现?还是发现《新唐书》的新版本?还是抄袭别人的发明?不得而知。我认为如果不是考古发现或者不是抄袭别人的,恕我直言,徐先生不是在研究姓氏,而是在开玩笑,在编神话。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如下:
   1经我学习考证可知:徐先生绝对没有看过《新唐书》,因为只要看过《新唐书》就绝对编不出这样的神话来。徐先生没有看过《新唐书》,而能写出《新唐书》关于郝姓起源是怎么说的,真是神了?但同时表明作者可能说了假话,编了神话。他不仅两次出版同一产品,而且非要打着欧阳修的旗号去贩卖他自己的产品呢?真是令人费解。徐先生关于郝姓起源的发明,不仅是对史学家欧阳修的大不敬,而且也是对读者的糊弄忽悠。他不仅是制造了新的姓氏不可考,而且可能失去一个作者应有诚实的品德。实事求是是做人的根本。
   2徐先生所谓“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是他发明最新的神话传说,是神话传说的神话传说。因为神话传说中查不到徐先生的发明。既是神话传说,也查不到郝姓与炎帝神农氏有什么关系,因为郝姓是古代风姓的一个分支,而炎帝神农则是古代姜姓,所以郝、姜两姓毫无关系。所以说复姓之说纯粹是徐先生编的神话
   3郝姓的远祖是郝省氏,而徐先生不说修改的根据和理由就硬改为郝骨氏是不对的。但同时可知:徐先生不仅没有看过《新唐书》,而且连《路史》也没有看过。我想为徐先生找点历史根据。800多年前,南宋罗泌著《路史》中就发明了郝骨氏是郝姓的远祖,所以罗泌是第一发明人,而徐先生可能是捡的神话。下面仅就郝骨氏的由来作一简要的讨论。
二 郝骨氏的由来
公元812年唐朝太常博士林宝撰《元和姓纂》中说:“郝 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帝乙时,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林宝第一个提出郝省氏是郝姓始祖之后,多数姓氏著作从其说,郝姓家谱亦可佐证。但是在林宝300年后,也就是郝姓得姓2000多年后,南宋罗泌撰《路史》一书中说:“帝之弟郝骨氏,为帝立制,其子孙子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后有郝氏、郝骨氏。”文中之“帝”系指太昊伏羲氏,就是说郝骨氏是太昊伏羲氏的弟弟。从其文中可知罗泌不仅是第一个发明了郝骨氏。而且可知罗泌对林宝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进行了全面的篡改,所以罗泌不仅是发明家而且是篡改能手。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如下:
1林宝说郝姓远祖是郝省氏,而罗泌修改成郝骨氏,罗泌以前的学者都不知道有郝骨氏,而就他知道,所以他是发明家。我认为前人论述不准确,乃至不对的,后人可以修改的,但是修改必须指出前人错在什么地方,必须讲出修改的理由和根据,不讲理的修改就是篡改。而罗泌将郝省氏改成郝骨氏就是不讲理的修改。所以说他是篡改能手。
2林宝说郝省氏是太昊氏的佐臣,而罗泌则篡改成郝骨氏是太昊伏羲氏之弟,把佐臣改成弟弟,改的也太邪乎了。罗泌说太昊、伏羲是一个人,而太昊、伏羲是不是一个人还有不同说法。罗泌这种无中生有的篡改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无中生有就无法核对,如查太昊有没有一个叫郝骨氏的弟弟?你查百年也不会有结果。这就是篡改能手的高明之处。
3郝姓得姓始祖是期,不是子期,子期是一个姓。而罗泌却说郝骨氏的子孙是子期。这位罗先生好像对郝姓起源什么啥也不知道,就敢胡云胡编。实在是高!
4罗泌发明郝骨氏之后,除了清朝王梓材著《世本集览》提到郝骨,好像再没有市场了,然而当今姓氏著作、姓氏词典、辞典却大书特书郝骨。这些作者好像也没有看过《元和姓纂》《新唐书》、《路史》原著似的。另外我在郝姓家谱中至今也查不到有姓郝骨的,或者说自己是郝骨氏后裔的。如果徐先生或主张郝骨氏说法的作者们知道,敬请不吝指教,谢谢
如上所述南宋罗泌不仅是一位发明家,而且是一位篡改能手,他既不系统学习研究比较考证南宋以前的姓氏著作,又不看郝姓家谱及晋陕地方志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也不如实的抄录前人论述的原文,而无中生有的篡改前人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实在不是一个作者应有的诚实的品德。一个不诚实的人说的话能让人们相信吗?
四关于郝骨是复姓的说法
徐先生说郝骨是“复姓”也是不准确的,因为汉族郝姓出自郝省氏,郝省氏裔孙期的子孙是以郝乡地名的郝字,而姓了郝,是单姓。在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和唐朝颜师古注《急就篇》书中均充分说明予以佐证。所以郝姓是单姓,不是复姓。学习开始我也相信了复姓之说,因为不仅徐先生说,而且当今姓氏词典、辞典均有郝骨之说,但是后来我学习古代姓氏文献中查不到复姓中有郝骨的说法,才产生了怀疑。我看到的古代姓氏文献中所说的复姓是指东方、欧阳、上官、司徒、诸葛、司马、皇甫等姓,有成百上千个复姓就是没有郝骨。所以说复姓之说是不准确的。不知我理解的对否?敬请主张郝姓出自复姓的作者们不吝指教。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谓郝骨氏和郝姓出自复姓之说是不能成立的。徐先生关于郝姓起源说了三条,其中一条是抄彭桂芳编的神话(见中华郝氏网上拙文《质疑帝乙封子之说的真实性》),一条是徐先生编的神话,这样的书值得珍藏吗?而《中华藏书百部》编委会的先生们却说什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史料翔实可靠”。我想如果不“翔实可靠”又会啥样子呢??好像也在忽悠。编委会还聘请著名学者当学术顾问,也不知道顾问看过这部巨箸没有?
以上所述仅是一个外行人的议论,定有不当之词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特别希望能看到主张复姓之说的作者们的批评指正。先谢谢了。批评意见请寄北京邮电大学眷18432信箱,邮编100088,或发XIANG32@GMAIL.COM转给我。                     
郝火河  2011年9月19日改稿
致            出版社,因不知作者信址请转        先生女士审阅,希望看到作者的批评意见,以求交流和探讨。谢谢。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9: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郝姓远祖的初探
一郝姓远祖的诸多说法
远祖是构成姓氏起源的要素之一,所以研究郝姓起源就必须了解汉族郝姓远祖。郝姓得姓始祖期的老祖宗是谁呢?回答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因为古今姓氏著作的作者有诸多说法,真假难分。对于古老姓氏而言,所谓远祖,一般是指远古时代的传说人物,因为中国的远古历史是一笔糊涂帐,三皇五帝中,三皇就有七种说法,五帝有四种说法,那种说法是对的,谁说的清楚啊?所以研究远古时代的一个普通的人就更不容易说清楚了。故此只好罗列古今姓氏著作中关于汉族郝姓远祖的各种说法,向诸位求教,请告诉我,那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
(一)郝省氏之说
郝省氏之说出自唐朝太常博士林宝于公元812年撰《元和姓纂》,该书称:“郝,出于郝省氏 太昊氏之佐也。帝乙时,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这是姓氏著作中最早提出郝省氏是汉族郝姓始祖的文献,并且得到郝姓家谱的佐证。南粱武帝时(公元502—549年)任江夏太守郝廻撰《丹阳郝氏源流总序》称:“郝氏出于赫胥,为太昊佐臣,曰郝省。”从廻文可知,汉族郝姓的远祖是郝省氏。
(二)赫胥氏之说
赫胥氏之说出自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撰《通志》称:“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有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郑樵首次提出汉族郝姓远祖是赫胥氏。如上所述,郝廻称赫胥氏和郝省氏是一个人,所以可以说赫胥氏是汉族郝姓的远祖,此说准确与否,我也说不清楚的。
(三)郝骨氏之说
郝骨氏之说出自南宋罗泌撰《路史》,该书称:“帝之弟郝骨氏,为帝立制,其裔孙子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后有郝氏、郝骨氏。”又称“今太原有郝乡,太昊弟郝骨氏后。一云右扶风盩厔乡也,帝乙时,有子期因封之,曰郝云。”罗泌首次提出太昊弟郝骨氏为汉族郝姓远祖。古代姓氏著作一个通病,引文不说出处,修改前人论述不讲理由。所以不知道郝骨氏是怎么来的,太昊之佐郝省氏怎么就变成太昊之弟郝骨氏的?汉族郝姓得姓近2000年,这位老先生为郝姓发明了新的老祖宗。太昊氏有没有一个郝骨氏的弟弟,还难说呢?除有考古发现,再过2000年能否证明,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四)赫咠氏之说
赫咠氏之说出自南宋末年章定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一书,该书称:“郝 《姓纂》,出于赫咠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章定说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是引用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实际他连《元和姓纂》也未看过,他抄的是南宋郑樵撰《通志》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但是他修改了两处,一是将赫胥氏改成赫咠氏,修改不讲理由,硬是把汉族郝姓的老祖宗给换了。二是将“有子期”改成“王子期”,篡改也不讲理由。他杜撰了王子期之说。
(五)郝胥氏之说
郝胥氏之说出自清朝光绪18年王轩撰《山西通志》,该地方志称:“郝,太原,徵音。郝氏出自郝胥氏,太昊之佐。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郝姓得姓3000年后,王轩又给郝姓杜撰了一个新祖宗—郝胥氏。从其全文来看,王轩可能抄的宋朝欧阳修撰《新唐书》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但他将“郝省氏”改成郝胥氏,修改也是不讲理的。
(六)赫骨氏之说
赫骨氏之说出自台北出版《中华文化百科全书》该书称:“郝氏,出于赫骨氏,太昊氏之佐,殷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以乡为氏。”该书抄自南宋章定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一书。章定就抄错了,将赫胥氏抄成赫咠氏,而《中华文化百科全书》又抄错了,将赫咠氏抄成赫骨氏,错上加错,两个人一个也未抄对的。因为他们都未看过原著,抄错是必然的。
(七)商汤的后代之说
商汤的后代之说出自199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朱洪斌著《中华五百姓氏源流》,该书称:“郝姓源自子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郝姓是当代百家大姓中排名第71位的姓氏,是商汤的后代。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出自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见《唐书 宰相世系表》)”朱先生说他是根据《新唐书》而得出郝姓是商汤的后代之说的,但是朱先生的论述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朱先生可能未看过欧阳修的原著,因为原著中没有(骨)字。二是朱先生可能曲解欧阳修的原义,因为我从《新唐书》怎么也看不出郝姓是商汤的后代。北宋著名史学家欧阳修在《新唐书》告诉我们:郝省氏是汉族郝姓的远祖,是郝姓得姓始祖期的老祖宗,郝姓是郝省氏的后代。而不是商汤的后代。也就是说朱先生为郝姓找的远祖商汤,是没有历史根据的。“商帝乙之世”表示殷商帝乙在位时间是汉族郝姓的得姓时间,无他义。恕我直言,如此寻根,不是寻根,而是烂根。
(八)远祖为契之说
远祖为契之说出自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李吉主编《中华百家姓始祖图典》一书,该书称:“出自子姓,其远祖为契,得姓始祖为帝乙。”作者没有告诉我们,他是根据什么历史文献这样写的。但是从其后所说的帝乙封子之说可知,作者可能是参考了台湾彭桂芳先生的论述而得出的。因为帝乙封子之说就是错误的,作者参考的前提是错的,所以其结论也必然是错误的。李吉先生是姓氏学界的著名学者,可能一时疏忽,审稿不严,出现如此纰漏。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敬请批评指正。我认为郝姓不是出自子姓,远祖也不是契,得姓始祖也不是帝乙。理由不再说了,请参考《郝姓得姓始祖的初探》(二)绌文。汉族郝姓出自风姓,得姓始祖是期,其远祖是郝省氏。所以远祖为契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九)伏羲氏后裔之说
伏羲氏后裔之说出自1990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史国强著《中国姓氏起源》一书。该书称:“郝姓出自风姓,是伏羲氏(即太昊氏)的后裔,最早形成于殷代,郝姓始祖为子期。上古时期,伏羲氏为部落首领,其弟名骨,一说名省。骨的嫡系子孙在殷帝乙时有人名子期,被殷王乙封于山西太原郝乡,子期逐率领族人迁居郝乡,子孙以封地命姓氏,乃成郝姓。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史国强先生让我们看《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故此引用《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原文:“郝,《姓纂》,出于赫咠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请您对照一下,可知史先生告诉我们的与原文大相径庭,比较可知史先生也未看过原著。不过还要告诉史先生的是,南宋章定写的郝姓起源就不准确,是他篡改前人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而拼成的大杂烩。
(十)有扈氏的分支后裔之说
有扈氏的分支后裔之说出自2007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陈树三、郭宴春著《中国姓氏起源探讨》,该书称:“郝姓当系有扈氏的分支后裔,周至、户县都是郝姓的原始居地。”又称“郝,从赤,从邑。---赤加邑,表示扈氏人丁,已从山上下来,在平原地区建立自己的郝姓部落。”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此说,也是郝姓得姓3000年后的最新发明,又为汉族郝姓找了一个新祖宗—有扈氏。陈先生是位80多岁的老人。希望您再查一查古代文献。看一看汉族郝姓与有扈氏有无关系?
二郝姓远祖讨论的结束语
综上所述,郝姓远祖有十种说法,到底那个说法是对的?请您告诉我。本文所讨论的郝姓远祖与前已讨论的汉族郝姓得姓始祖(见《郝姓得姓始祖的初探》)可知,有关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是十分混乱的,是众说纷纭。关于郝姓起源之说越说越离谱,而且还在继续。最近北京出版社出版《百家姓姓氏大全》关于汉族郝姓起源之说就是新例。为什么会离谱?究其原因,可归纳以下几点:
1汉族郝姓得姓3000多年了,由于历史悠久,相互改姓,民族融合,加之早年文献的遗失,后来靠口耳相传,故郝姓起源的论述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
2古代印刷技术落后,制版中造成错误,以致以讹传讹。
3抄书抄错了,如将郝省氏抄成郝胥氏,将赫胥氏抄成赫咠氏,可能是抄错了
4引用严重失实的论述。有的作者可能急于出书,或者企图省事,不看原著,不管对错,盲目抄书,因而引用了严重失实的论述。有的还写成笑话了,这种例子太多了,如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魏德新著《中国回族姓氏溯源》所引“回族十三姓”说赛典赤 瞻思丁 乌马尔在宋神宗年间(1068—1085年)率领家人和部卒五千余人来华,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去世,一算活了200多岁,这是不可能的。我查了几个月才在首都图书馆查到回族学者邱树森先生的考证(见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回族研究》第一辑),邱先生说是作者把祖孙三代的事迹都按在瞻思丁一人身上所致。该书序言的作者是著名学者,可能未看过原稿,就大加鼓励一番。
5篡改前人的论述而造成的谬误,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帝乙封子之说,不再重复。令人不解的是,有的研究古代史的单位也采用帝乙封子之说,如北京历代帝王庙展出的三皇五帝和百家姓的展览就称帝乙是郝姓的始祖,经询问,说这是某研究单位的专家的研究成果。但是我认为这位专家也可能仅仅看过《五百年前是一家人》一本书,就抄了帝乙封子之说的。难说研究,实为忽悠。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也仅是一家之言,也只有七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可靠姓,对错?天晓得。
6杜撰新说,有的姓氏作者依靠猜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发明新说,其特点是胆大,其表现就是在不断的更换汉族郝姓的老祖宗(始祖和远祖)。例如王子期之说、帝乙王子期之说、帝乙王子周之说、王子斯之说、霍叔之说、赫咠氏之说、郝胥氏之说、赫骨氏之说、郝子期之说、炎帝居邑之说、有扈氏分支后裔之说等,他们的说法均查不到历史文献根据,似有杜撰之嫌。
还能总结出几条,就不说了,综上所述,有的姓氏著作中关于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不管对错,盲目抄书,甚至篡改前人的论述,乃至杜撰,总之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写书是好事,但是写书不能盲目抄书,而是要研究、比较、考证。我认为写书一定要尊重历史,要实事求是,因为只有尊重历史,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正确弘扬中华姓氏文化。这也是姓氏著作的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作为郝氏的一员,大声疾呼,希望姓氏著作的作者仔细研究汉族郝姓的起源,实事求是为郝姓寻根,不要再去做烂郝氏根的忽悠。除有考古发现,别再发明新的老祖宗了。
以上看法定有不当之词、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批评意见请发WX9988@HOTMAIL.COM
                            北京 郝火河 2010年5月 6日初稿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9: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陕北胡姓源流考:
      ——匈奴大姓郝氏与陕北郝姓

 编者按:陕北的历史文化特点,人们通常表达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交结地带、多民族融合的旋涡,等等。这只是一种模糊的表述。在陕北这块大地上所发生过的历史演变的细枝末节,早已淹没在尘封的历史中了。
  
  语言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而“族名”作为血缘的语音标识,可能产生于人类语言的早期发展阶段,而它往往又被转化为语言最稳定的深层积淀——姓氏、人名和地名。通过姓氏、地名的稽古勾沉,我们可以找到陕北的历史文化更祥实、更丰富的细节。

  胡,是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胡姓,也泛指少数民族的姓氏。陕北胡姓分布广泛,有的比较易于辩识,有些已与汉姓无所区别,如今都成为百家姓中的一员。但这些胡姓后裔的血脉中,确实曾经流淌着众多少数民族的血液。本报自今日起,特刊发由原洛川民俗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段双印考证撰写的《陕北胡姓源流考》系列文章,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争鸣。
  
  1998年5月,延长县黑家堡镇瓦村忘台庄出土一方隋大业九年(613)的《郝伏愿墓志》。志中说:“君讳宜,字伏愿,望出西衢国人耶。四世祖郝子鱼有得,西将胡人,一余向东,往至太原治。经一十五年衰弱,为魏所统,遂授扁城郡守、领民酋长,因官食封”〃。意思是说,郝伏愿的族望出自西衢之国。他的四世祖郝子鱼,字有得,曾经是这个胡人国家的将军,后来向东移居到太原境内。过了十五年,归顺北魏,被授于扁城郡守,兼任管理本民族部落的酋长。志中所说的西衢国,当指大夏,居延长县之西的靖边县一带,故曰西衢,为匈奴人建立的国家。史载赫连勃勃之先为南匈奴一支,东汉时归附,赐姓刘。公元407年,其后裔赫连勃勃建立大夏,留下了举世闻名的统万城遗址,在延安城东修筑的丰林古城,后人犹呼之为赫连城。公元425年赫连勃勃死,其子赫连昌继位,内部争位不息,北魏乘机伐夏,于次年攻占统万城,赫连昌奔上邽(今天水),被北魏俘获,魏以公主下嫁,后因谋反被杀。其弟赫连定于平凉即位。430年,又被俘送至北魏,大夏遂亡。郝子鱼为“西将胡人”十五年,当在赫连勃勃当政时期(407—425),后因赫连昌被俘而归顺北魏。志中还说郝伏愿之父在北周“建德元年(572)授开府仪同三司”。郝伏愿于隋开皇元年(582)归降隋,先后任州主薄、延安郡清河府大督、定城府鹰扬郎将等职。大业七年(611)曾随隋炀帝参加征战高丽的战争,第二年在归途中死于今河北涿州境内。大业“九年三月五日葬在延安郡东百里去斤川肖纠村一里道”。郝氏家族“望出自西衢国”之匈奴,在陕北大地活动二百余年,族类繁炽,可谓望族。这就为我们探索陕北大姓郝姓的族源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

  匈奴大量内徙盛于东汉时期。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冬,由于北匈奴经常袭击南匈奴,光武帝令南匈奴各部徙居西河、美稷、北地、朔方、云中、雁门、五原、代郡等缘边八郡,即今内蒙南部,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北部,都有匈奴各部落居住。经过几十年的繁衍,到公元90年,南匈奴人口由三万多人发展到三万四千户,二十三万七千三百多口,胜兵五万多(《后汉书·南匈奴传》)。大约这个时期前后,南匈奴郝氏部落又迁徙到了陕北、晋北一带。此后,其活动踪迹屡见于史载。《晋书·惠帝纪》载:西晋元康六年(296),“匈奴郝散弟元度师冯翊、北地马兰羌、卢水胡反,攻北地”。卢水胡即匈奴的一支,因原居于张掖郡临松山下的卢水之滨,故名。到了北魏时,渭北的卢水胡的分布中心已到杏城(今黄陵境内)一带。太平真君六年(445),杏城的卢水胡爆发了两次反魏运动。其首领一个是郝温,一个是盖吴,同为匈奴卢水胡人。北魏以后,这些匈奴余部又被统称为稽胡,也不断发动起义。《周书·稽胡传》载: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延州(今延安)稽胡首领郝阿保、郝狼皮,聚众起义,并自任相国、柱国。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延州蒲川稽胡别帅郝三郎也率领部众起兵反周。当然,也有匈奴郝氏其它支系的部落酋豪进入统治阶层,如郝伏愿家族,从夏历北魏、北周至隋代,世居夏、延两州之地,世代为朝廷命官兼部落酋长。
  
  这些长期留居陕北各地的匈奴郝氏部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与各民族错居杂处,不断接受汉文化的熏陶,最终都融入汉民族中去了。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徙居外地,而另一部分则在陕北繁衍生息,如今已成陕北大姓。郝姓主要分布在延长、子长、延川、清涧一带,与北朝至隋代郝伏愿家族的活动区域相吻合。如今上述几县以郝姓命名的村落比较常见,单清涧县就有郝家湾、郝家石碱、郝家山、郝家沟、郝家畔、郝村等十余个,府谷县有郝家畔塌、郝家寨、郝家中墕等,子长县有郝峪家岔,延长县有郝家塌等。据《延长县志》载,至1986年,延长县的郝姓人口达1981人,成为延长大姓。现在,全国的郝姓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内蒙、辽宁、河南等省区,人口已逾360万,为当代百家大姓中排在第71位的大姓(袁义成《中国姓氏》)。其族源,除出自3000年前的商汤的后裔郝省氏(封于郝乡,今陕西周至县东,后迁于山西太原附近)外,出自匈奴的郝氏又是一个重要来源。郝伏愿墓志则是陕北郝姓出自匈奴郝氏有力的历史佐证。

本文作者:段双印、张安平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20: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郝姓得姓始祖的初探(一)
二为什么要讨论汉族郝姓的得姓始祖?
汉族郝姓始祖就是汉族郝姓的老祖宗,有什么值得探讨的?然而 ,问题不那么简单,因为古今姓氏著作的作者总喜欢为汉族郝姓发明一个新祖宗。发明多了,你就不知道那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信?请看下列汉族郝姓得姓始祖的诸多说法:
1期是汉族郝姓始祖,见北宋欧阳修撰《新唐书》(见台湾《文渊阁四库全书》)273册)
2子期之说,见南宋郑樵撰《通志》(见《文渊阁四库全书》373册)
3王子期之说,见南宋章定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见《文渊阁四库全书》933册)
4帝乙王子期之说,见元朝《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见《文渊阁四库全书》952册)
5帝乙王子周之说,见明朝凌迪知撰《万姓通谱》(见《文渊阁四库全书》957册)
6王子斯之说,见明朝陈士元撰《姓觽》(见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79册)
7霍叔之说,见明朝郝葵如撰《郝氏家乘》(见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藏书)
8商帝乙之弟期之说,见清朝杨仪撰《盩厔县志》(国家图书馆分馆地方志藏书)
9帝乙之说,见1974年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彭桂芳著《五百年前是一家》
10郝姓第一人郝子廉之说,见2003年大象出版社出版张人元著《中华姓氏故事》
11郝子期(商)之说,见2005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王大有著《寻根万年中华》
12郝骨氏之后之说,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徐寒主编《姓氏千年大寻踪》
以上12种说法,其实还不只这12种,还有人将郝省氏、伏羲氏也称为始祖,我认为郝省氏、伏羲氏为汉族郝姓的远祖。远祖也不只这两位,也有十个之多,如郝骨氏、郝胥氏、赫胥氏、赫骨氏、赫咠氏、商汤、契、有扈氏等,远祖问题拟以后再做讨论。先讨论始祖问题,这12个始祖中,请你告诉我:那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那些是杜撰之说?他们的立论有无历史文献根据吗?这些都需要讨论的,这也是本文比较研究探讨的主题。
二汉族郝姓起源是否多元化?
中华郝姓起源是多元化的,这是无疑的。根据我的考证中华郝姓有四源,1汉族郝姓始祖期的后裔,2由其他姓氏人改姓而姓郝的人,3众多少数民族的郝姓人,4源自来华定居的外国人中的郝姓人。上面说了汉族郝姓得姓始祖有十多个,这是否说明汉族郝姓起源也是多元化呢?回答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除个别说法(霍叔之说)以外,不管何种说法,有三个构成姓氏的要素是一致的,一是期(一曰子期)是郝姓始祖;二是称郝乡(盩厔、太原)是郝姓发源地;三是称殷商帝乙时,即公元前11世纪是汉族郝姓得姓时间。所以汉族郝姓起源并非多元化的。
三汉族郝姓得姓始祖诸多说法的研究比较探讨
下面仅就汉族郝姓始祖的诸多说法谈谈我的看法,由于初学,说的不一定对,请你帮我把把关,并望指出错在什麽地方,谢谢!
1期是汉族郝姓得姓始祖
公元812年唐朝太常博士林宝撰《元和姓纂》称:“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帝乙时,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这是最早提出汉族郝姓始祖的姓氏文献,但是其中“子期”二字有点含糊,所以后人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一是期是始祖,二是子期是始祖。解读期为始祖的,如北宋著名历史学家欧阳修在其《新唐书》称:“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郝乡,因以为氏。”对照两文可知,欧阳修是根据林宝关于汉族郝姓起源于太原郝乡之说而写的,但是他把“子”字解读为裔孙,即汉族郝姓始祖是期。我认为这一解读是正确的。欧阳修的解读也得到郝氏家谱的佐证。我看到最早的家谱是南朝梁武帝时担任江夏太守的郝廻撰《丹阳郝氏源流总序》称:“郝氏出于赫胥,为太昊佐臣,曰郝省。-----本风姓,,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初封大原于郝,为邦国,后因以为氏,凡郝皆其后也。至春秋时,郝为小国,迨隶盩厔之终南,徙并州之太原,周末自终南徙巴蜀汉中。”郝廻一文为欧阳修的解读予以佐证。所以期是汉族郝姓得姓始祖。
2子期之说
如上所述,对于子期有不同的解读,另一种为南宋郑樵的解读,他在《通志》一书中说:“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有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郑樵也是从林宝太原郝乡之说的,但是他对林宝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做了修改,其中重要修改是在子期的前面加了一个“有”字,即把子字当成名字的构成部分,即认为子期是汉族郝姓始祖的名字。郑樵的解读如何?我认为郑樵的解读是不对的。为什么?前面引用郝廻一文已说明期是郝姓始祖的名字,不再重复。另外,查一查历史上有无子期这个人也可以佐证?经查古籍中有子期的介绍,其中与郑樵同朝的,也是谱学大家的邓名世撰《古今姓氏书辨证》一书称:“子期,出自芊姓,楚平王子结,字子期,为大司马。白公胜作难,杀子期于朝,后世以字为氏。”由此可知,历史上确有子期这个姓,也确有子期这个人,但他不是汉族郝姓始祖。此外,我们知道期是商王朝时人,而子期则是周王朝时人,不是一个朝代的人。邓名世也证明郑樵的修改是不对的。郑樵是南宋著名谱学大家,他对姓氏起源的研究是很有成就的,但是可能一时疏忽解读错了。郑樵对后世影响也是很大的,至今仍有作者称子期是汉族郝姓始祖,这是不对的。综上所述,子期不是汉族郝姓始祖。
3王子期之说
王子期之说是怎么来的呢?是南宋末年章定首先提出来的,其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称:“郝,《姓纂》,出于赫咠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古人有一个通病,引文不说出处,修改前人的论述不讲理由。而章定打破古人常规,开头就说引自《姓纂》,但是可惜的是他说错了,对照原文可知,他可能连《元和姓纂》也未看过,他虽从林宝太原郝乡之说,但不是引用《元和姓纂》,而实际是引用的是郑樵《通志》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又做了两处修改,一是把“赫胥氏”改成“赫咠氏”,二是把“有子期”杜撰成“王子期”,问题就出在“王”字上,他发明了王子期之说,是谁的王子?他开创了杜撰的先河,他制造了混乱、麻烦,造成了误导,由于他的谬误为后人发明帝乙王子期之说提供错误的信息。总之章定杜撰的王子期之说是没有任何历史文献根据的,是不能成立的。
4帝乙王子期之说
帝乙王子期之说是元朝《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的作者发明的,这位作者没有留下姓名,就称他无名氏好了。该书称:“郝,徵音,太原,殷帝乙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无名氏的发明,不仅元朝以前的人没有说过,而且元朝以后的人也都不承认他的发明,白辛苦了一场。但是无名氏的杜撰是拙劣的。他不仅砍去前人关于郝姓起源论述的前半段(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而且篡改了后半段。去掉一个“时”字,是要害,并把殷帝乙与王子期直接相连而拙劣的发明了帝乙王子期之说。本来“殷帝乙时”只是表示郝姓得姓的时间的,而他一篡改就把帝乙变成期的爸爸了。他的篡改,就把汉族郝姓的老祖宗给换了,把古老风姓分支的郝姓,变成了子姓的后裔。另外经查古代文献可知,商王帝乙也没有一个叫期的儿子。所以元朝无名氏的杜撰是经不起推敲的,他的发明是徒劳的,不足为信。后人不承认其发明就是最好的证明。
5帝乙王子周之说
帝乙王子周之说是明朝几位作者发明的。如,明朝凌迪知撰《万姓通谱》称:“郝,太原,徵音,殷帝乙王子周封太原郝乡,因氏。”另外杨信民撰《姓源珠玑》、李日华撰《姓氏谱纂》、和廖用贤撰《尚友录》均如此说,至于谁抄谁的,我是说不清的。这几位明朝的姓氏作者也是犯了同样的病,引文不说出处,修改不讲理由。实际他们抄的元朝无名氏的杜撰,但是改了一个字,把期字改成周字,所以他们共同发明了帝乙王子周之说。他们又为郝氏家族杜撰一个新祖宗。他们的杜撰不值得讨论,然而可幸的是他们的杜撰没有什么影响,就是他们几个人说说而已,后人不再引用他们的杜撰就是最好的证明。
6王子斯之说
王子斯之说是明朝陈士元撰《姓觽》一书中把王子期抄成王子斯,可能制版中造成谬误。或许陈士元抄书抄错了。陈士元还撰写《姓汇》和《名疑》等姓氏著作,但是对其评价不高,如《四库全书提要》中称他:“征引寡陋,且多疎舛,-----”他的著作数量不少,质量不高。
7霍叔之说
霍叔之说是明朝崇祯年间郝葵如撰《郝氏家乘》发明的,该书称:“吾族姬姓也,周初封霍叔于霍,而分封其支于郝,或因其山而姓霍焉,或因其邑而姓郝焉,盖郝霍皆晋地。郝姓、霍姓皆周姓,而分命于君者也。”在霍叔的后裔中,有没有因某种原因而改姓郝的,我说不清楚。但是霍叔之说确为杜撰无疑。这位自称郝经的后裔的郝葵如先生连他的老祖宗写的《陵川文集》都未看过,就敢写家谱的序言,也实在胆子够大的,但是在偏僻山村续家谱写序言也非他秀才莫属,可能祖上又未留下家谱序言可资参考,所以他就杜撰出这样的笑话来,找了一个新祖宗,实在是数典忘祖。幸好在其文后,他的后人郝孟邻的按语中称:“先二伯父序族谱已据陵川文集改正。”所以霍叔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综上所述,明朝的姓氏著作的作者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不是抄书抄错了,就是杜撰,没有一个说的靠谱的,他们不看古代姓氏著作,瞎说一通,不知他们出于什么目的?令人费解。
8商帝乙之弟期之说
商帝乙之弟期之说出自乾隆50年《盩厔县志》,该志称:“盩厔沿革:古骆国,商郝国,《路史》太昊弟郝省氏之后,右扶风盩厔也;《说文》郝(黑各切)右扶风盩厔乡名。《广韻》商帝乙之弟期封国于郝(今之郝村)”这本县志为当时的县太爷杨仪所写,虽然都写了引文出处,但是抄的不准确。如《广韻》原文是:“郝,姓也。殷帝乙时,有子期封太原郝乡,后因氏焉。”(见《文渊阁四库全书》236册203页)期是汉族郝姓始祖不错,但是郝姓始祖期不是帝乙之弟,这位县太爷也可能太忙了,抄书都抄错了。
由于字节篇幅的限制,写到这里,只好停笔,所余内容,且看下文分解。
                                          郝火河 2010年4月9日初稿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20: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郝姓得姓始祖的初探(二)
由于字节数量的限制,《郝姓得姓始祖初探》(一)没有说完,接着往下说:
9帝乙封子之说
帝乙封子之说出自1974年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彭桂芳著《五百年前是一家》一书,该书称:“郝氏的得姓,是在殷商的第27代天子帝乙之时,帝乙于公元前1191年即位之后,把他的儿子期封于今山西太原的郝乡,后来期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我国的郝姓也自此出现。关于郝姓的来源,历来的姓氏之书都采认同样的看法,譬如,《通志氏族略》上指出:“商帝乙封子期于太原郡郝乡,因以为氏”;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也说:“殷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彭先生据此发明帝乙封子之说。也就是汉族郝姓得姓3000多年后彭先生又为郝姓发明了新的老祖宗。我认为彭先生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是值得商榷的,因为:
(1)彭先生的引文就不准确,也就是说他所依据的文献都不是原文,这就是问题的要害。彭先生说他是根据南宋郑樵和唐朝(应为南宋)章定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而得出帝乙封子之说的,可是不知道彭先生根据何种版本?还是他发明的版本。经核对台湾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可知彭先生都不是引用的原文,而是经过他的又删又改,才得出帝乙封子之说的。举例说明,南宋郑樵撰《通志》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原文是:“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有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对照彭先生的版本可知,他把郑樵论述的前半段砍掉了。因为他不砍掉前半段就无法发明帝乙封子之说。因为赫胥氏(一说郝省氏)裔孙期是属于古代风姓的分支,而商汤的裔孙帝乙则是古代子姓的后代,所以期和帝乙根本不是一家人。不仅五百年不是一家人,而且可能五千年也不是一家人,彭先生为了使期和帝乙变成一家人,就必须砍去前半段,使期和赫胥氏脱离血缘关系。但是彭先生的这一斧,不仅砍去了汉族郝姓的历史事实,而且砍去了一位作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另外,彭先生不仅砍去郑樵论述的前半段,而且对后半段做了加工处理,删去一个“时”字,加了一个“郡”字。其中删去“时”字是要害,因为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前,有王无年,更无公元的记载,所以共和元年以前只能用某王在位时间来表示时间。殷帝乙时只表示郝姓得姓时间,而无他义。彭先生删去一个“时”字并和“封子期”相连,才牵强附会的发明帝乙封子之说,就这样把汉族郝姓的老祖宗给换了。彭先生这样又删又改太费劲了,如果他写书之前能看过元朝《排韻增广事类氏族大全》一书就好了,说引用元朝无名氏的杜撰就容易多了。但是彭先生杜撰帝乙封子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2帝乙没有一个叫期的儿子,也可以佐证帝乙封子之说是不能成立的。西汉司马迁撰《史记》称:“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年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司马迁只说帝乙的大儿子微子启和小儿子辛,而没有说大小之间还有几个儿子。另据西晋皇甫谧撰《帝王世纪》一书称:“帝乙有二妃,正妃生三子,长子微子启,中曰微仲,行小曰受。庶妃生箕子,年次启,皆贤,初启母之生启及仲也。尚为妾,及立为后,乃生辛。帝乙以启贤且长,欲以启为太子,太史据法争之,帝乙乃立辛为太子,帝乙在位三十七年。”文中没有说有几个女儿,可能重男轻女的缘故吧。综上所述帝乙有三个妻子,尚为后,启母为正妃,箕母为庶妃。帝乙有五个儿子,长子叫微子启,二子叫箕子,三子叫微仲,四子叫受,五子叫辛就是纣王。由此可知帝乙没有一个叫期的儿子。所以帝乙封子之说是不能成立的。这是1700年前的历史记载,其中文中有无错误,我不敢断言。敬请专家指教,也向主张帝乙封子的作者请教,能找出期是帝乙儿子的证据来吗。
(3)彭桂芳先生的大作在大陆出版以后,恰逢大陆改革开放,加之海外侨胞寻根热潮,对姓氏著作的需求大量增加,因而大陆的姓氏作者也就大量涌现,不管是否研究过姓氏著作,有的连一本古代姓氏著作也未看过,抄来抄去就写出郝姓氏起源的论述。有的一看彭先生的著作“引经据典”肯定没错,抄了出书再说,所以帝乙封子之说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在大陆蔓延。有的姓氏专家也被忽悠了,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唐群著《郝》姓专著也照抄不误。最近有的人还在抄,如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百家姓姓氏大全》一书抄的也是帝乙封子之说。更可笑的是郝姓人写姓氏著作也抄彭先生帝乙封子的论述,把自己的老祖宗给换了,有点数典忘祖了吧。不仅大陆的作者抄,而且香港的作者也抄,如香港艺文印书馆穆柳森编著《百家姓辞典》写的汉族郝姓起源也是帝乙封子之说。彭先生的影响太大了。
综上所述,帝乙封子之说是不能成立的,这就是我的看法。对不对,请您评说,谢谢!
10郝子廉之说
郝子廉之说出自大象出版社出版张人元著《中华姓氏故事》一书,该书称:“郝,商朝末期,第一人,郝子廉”。该书虽未明说郝子廉是汉族郝姓得姓始祖,但是我认为殷商末期郝姓的第一人就是得姓始祖。因为殷商末期是汉族郝姓得姓时间,又是第一人,所以始祖非他莫属。我的理解也不知对不对?根据家谱记载,汉族郝姓确有郝廉,他的字是子康,可以叫郝子康,西汉太原人。有的人物介绍资料中确有称郝子廉的,康廉搞混了。也有人称郝子廉为太原第一人,但是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太原第一人应是郝瑗,西汉时出任太原郡守,在太原郡治晋阳县落户。郝廉是郝瑗的孙子,所以郝廉不是太原第一人,更不是汉族郝姓第一人。汉族郝姓第一人是期。不知道我说的对否?请张人元先生指正。
11郝子期(商)之说
郝子期(商)之说出自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王大有著《寻根万年中华》一书称:“始祖,郝子期(商)”这是汉族郝姓得姓3000多年后,这位北京大学的图腾文化学者、历史学家、------王大有先生又为汉族郝姓发明了新的老祖宗。为了查明郝姓的新祖宗,我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及人民大学等高校图书馆查阅古代历史、姓氏文献中人名索引资料,还查阅了晋陕地方志、郝姓家谱及工具书中的郝姓人,复印和摘录了民国以前的800多郝姓人的资料。尽管没有查到这位老祖宗,我还是应当感谢王大有先生,是他“逼”我看了不少书,积累了郝姓人的资料。古人不知道的,王先生知道,所以第一发明人非他莫属。这有可能是王先生的考古发现,但是王先生没有说明。在古籍中查不到郝子期(商),后来又查阅当代姓氏著作中有无郝子期,令人惊奇的发现,古人不知道的郝子期,也可以说在殷商时期绝对没有的郝子期,而当代数位姓氏著作的作者知道郝子期,真神了!如《万姓同根》的作者张天兴、《百家姓寻根与起名艺术.》的作者王军云先生等都知道郝子期,但是谁抄谁的,谁是第一发明人,我可说不清楚了。在殷商时绝对没有的郝子期是怎么发明的呢?我猜想:是不是王先生用现代人名字的构成,去套古代人的名字?如有人称子期是汉族郝姓的始祖,他的后裔都姓郝,所以王先生就命名郝姓的始祖叫郝子期(商)吧。这是猜想,对不对?敬请教正。
12郝骨氏之说
郝骨氏之说出自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徐寒主编《姓氏千年大寻踪》一书,该书称:“出自复姓。据《唐书 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其实徐寒先生写的郝骨氏之说,也不值得讨论。为什么?因为徐先生连《新唐书》都未看过,所以他编写的内容根本不是欧阳修的原意,是他编的,还是抄别人的,我是说不清楚。为了说明不得不重抄北宋欧阳修撰《新唐书》的原文,原文是:“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请看欧阳修的原文中哪有炎帝神农氏?哪有郝骨氏?哪有郝骨氏怎么成了汉族郝姓的始祖呢?所以无法讨论。有的作者连原著都不看,就敢主编郝姓起源的论述,所以不主编出笑话是不可能的。至于郝骨氏,在宋朝罗泌撰《路史》一书中提到过,这里就不说了。徐先生写的这一段近似笑话的论述,不光他一个人写,还有几个人也是这样写呢,其中就有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唐群著《郝》一书,唐群和徐寒写的内容差不多一样,谁抄谁的,我就不知道了 。
四关于汉族郝姓得姓始祖诸多说法讨论的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比较的结果,我认为期是汉族郝姓的得姓始祖,其他说法均值得商榷。上面介绍了汉族郝姓得姓始祖的12种说法,诸多发明的原因何在?上面已经说的,有的杜撰;有的篡改前人的论述;有的抄书抄错了,所以说造成诸多说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的姓氏著作的作者图省事,不看原著,不管对错,逮着就抄,就容易抄出笑话来。这是可悲的。真被800年前洪迈所言中,南宋著名学者洪迈在其所撰《容斋随笔》称:“姓氏之书大抵多谬误,如《贞观氏族志》,今已亡其本。《元和姓纂》诞妄最多。国朝所修《姓源韻谱》尤为可笑。”所以不能把姓氏著作当笑话写。不能把错误的、假的信息当圣经来念,不能忽悠百姓。姓氏著作一定要真实反映姓氏历史,因为只有尊重历史,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正确弘扬中华姓氏文化。这也是姓氏著作的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对于研究郝姓起源我有个建议,希望郝姓家族成员参加汉族郝姓起源问题的研究讨论,研究一定要学习古代姓氏文献、晋陕地方志,也一定看看老祖宗传下的郝姓家谱的序言的怎么写的。必须看原著,不能图省事。另外,研究郝姓起源,必须从构成郝姓起源要素研究起,一个要素一个要素的研究,才有可能搞明白。构成姓氏起源要素至少有:郝姓得姓时间、得姓始祖、得姓发源地、远祖及古姓五大要素。另外,郡望、堂号、郝姓人分布及名人介绍等,也都是研究郝姓起源的参考因素。把这些要素搞明白了,真假就分清了,也就不会随便捡个帝乙、霍叔来当老祖宗了。
以上所述,限于水平,定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教正,批评意见请发WX9988@HOTMIL.COM谢谢!
                                                北京  郝火河2010年4月16日初稿

郝姓起源初探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20: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郝姓起源初探
一、郝姓人口及分布
郝姓是古老姓氏之一,相传3000多年前就有郝姓,郝姓又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大姓之一。袁义达等著《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一书,公布了当代郝姓人口的最新(2006年)统计和姓氏排序。该书称“当代郝姓的人口已达270万。为全国第八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郝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又称郝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山西、山东三省,大约占郝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河南、黑龙江•陕西、内蒙古,这四省的郝姓又集中了30%,河北居住了郝姓总人口的18%为郝姓第一大省。全国郝姓分布仍以冀、晋、鲁为聚集的中心,向南北散布,但东北地区的郝姓发展迅猛。”此外,郝姓在海外已有分布,主要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一些欧美国家。
二、郝姓起源
郝姓起源比较复杂,如同其他古老姓氏一样,郝姓起源也非独此一源,而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郝姓起源的多元化。根据目前所能查到的文献,郝姓的得姓至少有四个源流:第一源流是汉族郝姓始祖期的后裔;第二源流为由其他姓氏人,因某种原因而改姓郝的;第三源流是众多少数民族的郝姓人;第四源流是源自外国人来华定居其后裔中的郝姓人。下面仅就这四个源流讨论分述如下:
第一源流、汉族郝姓得姓始祖期的后裔。
在古今姓氏著作、地方志、家谱资料中有关汉族郝姓起源的说法较多,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据目前所能查到的郝姓的起源就有十多种说法。这是否说明汉族郝姓起源是多元化呢?我看好象不是,为什么?因为我对古今有关郝姓起源的论述,并按照构成姓氏起源要素(得姓时间、发源地、得姓始祖等)进行分类统计和比较而得出这一看法的。因为不管何种说法有三个要素是一致的。一是称期(一曰子期)是汉族郝姓得姓始祖;二是把郝乡(盩厔、太原)称为汉族郝姓发源地。三是多数认为殷商帝乙时,即公元前11世纪为汉族郝姓得姓时间。所以说汉族郝姓起源并非多元化的。有关汉族郝姓起源的其他说法,限于篇幅,不一一讨论。现仅就明朝以前的几种说法略加讨论和比较。
(一)盩厔郝乡之说。
陕西省盩厔县,西汉置,1964年改为周至县。《急就篇》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撰,后为唐朝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古(公元581-645年)注。该书称:“郝利亲。郝,京兆盩厔乡名也,因地以命氏。汉有郝贤,今盩厔县犹出郝姓。利亲,言其善父母也。”(注1)该书首次称陕西省盩厔县郝乡为汉族郝姓发源地。为了叙述的方便,把它简称为盩厔郝乡之说。这是目前所能查到的最早论述汉族郝姓起源的文献。也是当代姓氏著作称之“史称郝氏正宗”的古代文献根据。该书不足之处是没有指明郝姓得姓时间、始祖和远祖等要素。但我认为盩厔郝乡之说是可信的。理由是:1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撰《说文解字》称:“郝,右扶风鄠、盩厔乡。”(注2)即今陕西省鄠县和周至县皆有郝乡。《说文解字》不是姓氏书,所以它未涉及姓氏起源问题,但它证明了东汉时期鄠县和盩厔县均有郝乡的事实。2是南唐徐锴撰《说文系传》、宋朝丁度撰《集韵》、戴侗撰《六书故》和元朝杨桓撰《六书统》等书均称陕西省盩厔县鄠县有郝乡,均为《急就篇》郝乡地名做了佐证。3是《陕西省志》和《盩厔县志》均有郝乡、郝国的论述。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沈青崖等修《陕西通志》称:“商郝国,太昊弟郝骨氏后,右扶风盩厔也。”“郝,太昊弟郝省氏后,帝乙时,有子期,因封之曰郝云。(注3)”乾隆五十年(1785年)杨仪等修《盩厔县志》称:“古骆国,商郝国。《路史》太昊弟郝骨氏之后,右扶风盩厔也。《说文》郝(黑各切)右扶风盩厔乡名,《广韵》商帝乙之弟期,封国于郝(今之郝村)。”(注4)由此可知,《陕西通志》和《盩厔县志》都说盩厔县有郝乡的事实。不仅有郝乡的论述,而且还有郝国的论述。在其文中称:“郝(今之郝村)”引起我的兴趣。为了查证乾隆时的郝村今日之所在,于是我查阅了有关地方志和地理书籍,并找到了答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政区大典》有郝村的记述。郝村为今陕西省户县祖庵镇辖村。并称祖庵镇,建国初为盩厔县第七区,1958年划归户县。商务印书馆1994年出版《中国地名词典》亦有户县郝村的记述:“郝村在户县甘亭镇西北10公里,属祖庵镇,古为骆国地,商代帝乙之弟期封于此,名郝国,后郝国遗址附近成村,故名,村呈正方形,人口1794。”由此可知,古代盩厔郝乡今为陕西省户县祖庵镇郝村,是汉族郝姓起源的最早发源地。
(二)太原郝乡之说。
唐朝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太常博士林宝撰((元和姓纂》称:“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帝乙时,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注5)始有太原郝乡之说。林宝首次提出太原郝乡为汉族郝姓发源地。林宝被誉为谱学大家,对后人影响颇大。尤其是宋朝姓氏著作多从太原郝乡之说。然而林宝奉宰相李吉甫之命编撰《元和姓纂》仅用200多天写成,由于时间短任务急,难免有考究不周的地方。正如清朝著名学者《四库全书》总纂纪昀所说:“宝以二十旬而成书,援引间讹谬。且当矜尚门第之时,各据其谍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公胜,颠倒时代,悖谬显然,其他可知。洪迈《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盖有由也。然于唐人世系,则详且核矣。”据此我认为林宝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值得讨论。
1、关于太原郝乡问题。
林宝一反前人的盩厔郝乡之说,而提出太原郝乡之新说。其根据至今未查到。我认为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知道太原郝乡建于何时,是建在盩厔郝乡之前呢?还是建于盩厔郝乡之后呢?林宝是知道盩厔县的,其文称:“京兆,盩厔县有此姓。”但他避开了盩厔郝乡之说。其次要知道林宝所谓的太原,是指太原县呢?还是指太原郡呢?首先讨论太原郝乡是指太原县郝乡的问题。根据山西通史和地方志的记载,太原县的建制是比较晚的,在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始置,它比盩厔县建制晚了600多年。而且直到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才为并州的州治,在此之前太原郡首府是晋阳县城,公元前249年秦将蒙鹜攻占晋阳城之后,秦在晋阳城设太原郡,晋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晋阳城也是历代战略要地,群雄必争之地,因而晋阳城几经被毁,又多次重建,直到宋太宗于公元979年攻占晋阳城,并下令毁城,火烧水灌把晋阳县城夷为废墟,从此这座千年古城才在三晋大地消失了。另据家谱资料记载,西汉时郝瑗奉调太原郡守,把家搬到晋阳落户才始有郝姓。另外在《山西通志》和《太原县志》中均查不到太原县郝乡的具体记载。因此林宝所称太原郝乡是指太原县郝乡也是不能成立的。其次,再讨论林宝所称太原郝乡是否指太原郡郝乡呢?当今台湾省有的姓氏著作把太原郝乡改为太原郡郝乡。这种解释确切吗?《山西通志》告诉我们秦置太原郡“辖境相当于今忻州、吕梁、晋中和阳泉地区,辖县数目不详,今可考者有17县。”当时没有太原县,那么太原郡郝乡在哪个县境内呢?这17县就有一个郝乡吗?回答这个问题是困难的。另外,重要一点是林宝撰写《元和姓纂》时亦无太原郡,因为唐初于公元618年就把太原郡改为并州。既无太原郡何有太原郡郝乡呢?由此看来,把太原郝乡解释为太原郡郝乡也是不准确的。综上所述,林宝称太原郝乡为汉族郝姓最早发源地是不准确的,也缺乏历史根据。
2、关于“子期”的讨论。
林宝在文中所称“子期”如何解读?林宝之后主要有两种解读:一是把“子” 字解读为裔孙,如北宋著名史学家欧阳修(公元1007-1074年)撰《新唐书》称:“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郝乡,因以为氏。”(注6)从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是根据林宝的太原郝乡之说而写的,但在文中没有出现“子期”字样,而把子字解读为裔孙。我认为这一解读是正确的,即期是汉族郝姓得姓始祖。二是把子字当成名字的构成部分。如南宋著名学者郑樵(公元1104-1162年)撰《通志》称:“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有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注7)郑樵也是从林宝太原郝乡之说的,但他把“子”字当成名字的构成部分。即认为子期是汉族郝姓始祖的名字。郑樵对姓氏起源的研究很有成就的,也被称为谱学大家之一。但遗憾的是他对郝姓起源的论述可能有考究不周的地方,如对“子期”的解读就不甚准确。因为汉族郝姓始祖的名字为期,而不是子期。在历史上有无子期这个人呢?经查多部古藉中有“子期”介绍,其中与郑樵同朝的,也是谱学大家之一的邓名世撰《古今姓氏书辨证》称:“子期,出自芊姓,楚平王子结,字子期,为大司马。白公胜作难,杀子期于朝,后世以字为氏。”(注8)由此可知,历史上确有子期,但他不是汉族郝姓始祖。综上所述唐朝林宝关于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中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三)王子期之说。
王子期之说是南宋末年学者章定首先提出的,其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称“郝,《姓纂》,出于赫咠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注9)章定说他引自《姓纂》,从文中可知章定虽从林宝的太原郝乡说,但林宝并没有这样说。其中有两点不同,一是林宝说郝氏出于郝省氏,而章定说郝氏出于赫咠(据岑仲勉校咠即胥字之讹)氏;二是林宝说子期封太原郝乡,而章定说王子期封太原郝乡。章定把“子期”改成“王子期”多加了一个“王”字,问题也就出在这个“王”字上,他发明了王子期之说。正由于他的谬误,造成误导,致使后人又发明了帝乙王子期之说,但是王子期之说是章定毫无根据的发明,不足为信。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20: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帝乙王子期之说。
帝乙王子期之说是元朝《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的作者发明的。这位作者没有留下姓名,我们就称他为无名氏。他在书中称“郝,徵音,太原,殷帝乙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注10)从文中可知他首次提出帝乙王子期说。他的发明为当代姓氏著作解读为:“殷商在其二十七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在今山西太原市)其后子孙便以封地为氏。称为郝氏。”不过,无名氏的有关郝氏姓起源的论述,不仅元朝以前没有人说过,而且元朝以后主张帝乙王子期之说的作者均不承认这位无名氏的发明。而说是根据南宋郑樵撰《通志》和章定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编写的。但是这一说法也是不准确的。从上述引文中可以看出元朝无名氏才是帝乙王子期之说真正发明者。为便于说明,我将郑樵、章定和无名氏有关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进行对照比较,作一简要讨论。
1、郑樵、章定均称郝氏出于赫胥氏,而无名氏却删去“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等语。他为什么要删去这一段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简而言之,因为他不删除这一段,他就无法杜撰帝乙王子期之说。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郝姓始祖期是属于古代风姓的分支,而殷商帝乙则是古代子姓的后裔,故期和帝乙不是一家人,不仅五百年前不是一家人,而且三千年前也不是一家人。无名氏为了要他们变成一家人,竟然采取篡改前人的论述,而把期和帝乙凑和在一起,拼成父子关系,才能杜撰帝乙王子期之说。在汉族郝姓得姓二千年后,这位无名氏又为郝姓杜撰出一个新的祖宗。真是怪哉!另外,这位无名氏也缺乏严谨的写作态度,或者说他急于出书,也顾不上查阅古籍文献了。他也不想一想商王帝乙有几个儿子,有没有一个叫期的儿子?古籍中有关介绍殷商帝王世系的书不只一本。西晋学者皇甫谧撰《帝乙世纪》称:“帝乙有妃,正妃生三子,长子微子启,中曰微仲,行小曰受。庶妃生箕子,年次启皆贤,初启母生启及仲也。尚为妾,及立为后,乃生辛。帝乙以启贤且长,欲以启为太子,太史据法争之,帝乙乃立辛为太子,帝乙在位三十七年。”(注11)据此可知,帝乙没有一个叫期的儿子?难道此后的一千年无名氏又为帝乙找到一个叫期的儿子,我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所以帝乙王子期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2、在无名氏之前有关郝姓起源的论述中均写有“殷帝乙时”或“商帝乙之世”等语,这均表示郝姓得姓时间,绝无他义,更不能解读为帝乙是期的爸爸。因为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前,有王无年,更无公元的记载。当时纪年均用某帝王在位时间来表示时间的,因此所称“殷帝乙时”只表示商王帝乙在位时是汉族郝姓的得姓时间,并无他义。所以无名氏为了杜撰新说把“殷帝乙时”篡改为“殷帝乙”并和王子期相连,而拙劣地杜撰帝乙王子期之说。元朝无名氏杜撰帝乙王子期之说造成极坏的影响,首先是开创了杜撰先河,之后明朝杨信民凌迪知等杜撰帝乙王子周之说及当今的郝子期之说等可能都是受其影响所致。其次
他是制造汉族郝姓起源论述混乱的源头。他不仅对元朝以后的姓氏著作产生影响,而且对郝氏家谱也造成混乱,助长矜尚门第之歪风。总之,他是杜撰的先驱,制造混乱的源头。
(五)帝乙王子周之说。
帝乙王子周之说是明朝几位作者的发明。如杨信民(公元1383-1450年)撰《姓源珠矶》一书称:“郝,太原,微音,殷帝乙王子周封太原郝乡,因氏。”(注12)另外凌迪知撰《万姓通谱》、李日华撰《姓氏谱纂》和廖用贤撰《尚友录》均如此说。这几位明朝的作者又为郝氏家族杜撰一个新的祖宗。他们几位的杜撰不值得讨论,然而可幸的是他们的杜撰影响不大,就是他们几个人说说而己,后人不加引用其说就是证明。
综上所述,明朝以前古籍中有关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明朝以后也还有不少新的说法,这里就不再讨论了。另外,历来汉族郝姓家谱中有关郝姓起源的论述也是众说纷纭。现在看到的家谱多为元朝以后所撰,可能受元朝无名氏撰《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的影响,“帝乙王子期之说”较为盛行。我看到最早的家谱是南朝梁武帝时期担任江夏太守郝廻撰《丹阳郝氏源流总序》,该文称:“郝氏出于赫胥,为太昊佐臣,曰郝省。”又称“本风姓,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初封大原于郝,为邦国,后因以为氏,凡郝皆其后也。至春秋时,郝为小国,迨隶盩厔之终南,徙并州之太原,周末自终南徙巴蜀汉中。”郝廻一文 是否准确,虽难断言。但我认为是可信的。因为他不仅佐证盩厔郝乡之说,而且比唐、宋时期关于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更具体,来龙去脉更清楚。其中还阐明了被史学家所遗忘的郝国的存在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他指明了盩厔大原郝乡与太原郝乡的先后关系。所以我认为郝廻一文是研究汉族郝姓起源的重要参考资料。
通过以上讨论,对汉族郝姓的起源,可概括为如下五点:
1、汉族郝姓是远古风姓的一个分支。
2、汉族郝姓远祖是郝省氏(一曰赫胥氏)。
3、汉族郝姓得姓始祖是期。
4、汉族郝姓得姓时间是殷商王帝乙之世,距今3000多年了。
5、汉族郝姓最早发源地是盩厔郝乡,即今陕西省户县祖庵镇郝村。
以上五点是否准确?敬请专家指正。
第二源流:
在这一源流中,郝姓人是由其他姓氏人改姓而来的。据有的郝姓家谱记载,其他姓氏人因避难,入赘,从母姓和过继他人等因素而改姓郝的。他们与汉族的郝姓人无血统关系,从而构成郝姓人的另一源流。
第三源流:
郝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血液,也是构成郝姓人的一大源流。已知十几个少数民族都有姓郝的。如:
1.汉晋时期的匈奴人中有姓郝的,包括卢水胡、支胡、稽胡中均有郝姓人。
2.三国时期在河北、东北地区的鲜卑族的乌丸人中,郝姓还是一大旺族。
3.晋朝,在西南地区的南蛮叟族人中也有郝姓人。直到唐朝时期郝姓仍是叟族的大姓。
4.北宋,西夏国党项族中有郝姓人。
5.元朝,蒙古族的都噜姓改姓郝,清朝时期蒙古族中姓哈勒努特的氏族集体改姓郝。
6.清朝,满族八旗中也有郝姓人,世居沈阳市。
7.回、土家、锡伯、苗、彝、仡佬、高山等少数民族均有郝姓。
第四源流:
源自来华定居的外国人中的郝姓人。这里主要是指赡思丁的一支姓郝的后裔。赡思丁的全名是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公元1211-1279年),是中亚地区花刺子模国(今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布哈拉城人。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西征,翌年进攻花刺子模国布哈拉城,赡思丁的祖父率部投诚,其父苦马鲁丁还参加了蒙古军征战,西征结束,赡思丁随其父来华定居。苦马鲁丁任丰净云内三州达鲁花赤。不久苦马鲁丁去世,赡思丁袭父职,任燕京断事官,由于其政绩突出一路升迁,并被封为“咸阳王”,官至云南行省平章政事。1279年病逝在任所,终年69岁。他在云南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深受云南各族人民的拥戴,成为元朝著名政治家。赡思丁的后裔,在元末明初时期改为汉姓,分别为纳、哈、马、忽、速、撒、保、闪、木、赛、沙、苏、郝十三姓。(注13)其中这支源自花刺子模国的郝姓人,是构成中华民族郝姓人的第四源流。
综上所述,郝姓人的源流十分广泛。她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众多少数民族,还有外国人来华定居者的加入,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郝姓人的族群。
以上讨论,限于个人水平,定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批评意见请寄至北京邮电大学18431信箱,邮编100088.谢谢。
郝维新 2009年7月10日初稿
附 注1 见台湾商务印书錧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223册、6页
注2 见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续修四库全书》经部205册629页
注3见 台湾华文书居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陕西通志》一册71、534页
注4见国家图书馆分馆藏书(地170、25—3454)
注5见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890册750页
注6见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273册591页
注7见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373册301页
注8见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古今姓氏书辩证》599页
注9见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933册738页
注10见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952册555页
注11见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续修四库全书》史部301册16页
注12见齐鲁书社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73册436页
注13见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回族研究》第一辑25页邱树森著《赛典赤家族入华时间考》和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卷二50页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20: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郝姓发源地初探
姓氏发源地是研究姓氏起源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汉族郝姓起源就必须了解汉族郝姓的发源地在何地,然而古今姓氏著作中,关于郝姓发源地的记述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看到的至少有六种说法,即周至郝乡之说;太原郝乡之说、太原郡郝乡之说、霍邑之说、郝郡之说、炎帝居邑之说,在这6种说法中,究竟那个说法对呢?究竟以地名命氏的郝乡在哪里?这就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一)郝氏发源地各种说法的比较和讨论
一周至郝乡之说
周至(盩厔)郝乡之说源自《急就篇》一书。该书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撰,后为唐朝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古(公元581—645年)注。该书称:“郝利亲。郝,京兆盩厔乡名也,因地以命氏。汉有郝贤,今盩厔县犹出郝姓。利亲,言其善父母也。”该书首次提出盩厔县郝乡为汉族郝姓发源地,郝姓以郝乡地名而姓了郝。为了叙述的方便,简称周至郝乡之说。陕西省盩厔县,西汉置,1964年改为周至县。《急就篇》是目前所能查到的最早论述汉族郝姓起源的姓氏文献,也是当代姓氏著作称之“史称郝氏正宗”的古代姓氏文献的根据。颜师古提出周至郝乡之说距今已有1400年了。我认为周至郝乡之说是可信的。理由是:
(1)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公元58—147年)撰《说文解字》一书称:“郝,右扶风鄠乡、盩厔县,从邑,赤声。呼各切。”即今陕西省鄠县(1964年改为户县)、盩厔县皆有郝乡。郝乡是郝字的字源,它也是最早说明郝乡在今陕西省的历史文献。它为《急就篇》的周至郝乡的地名予以佐证。之后,南唐的徐锴撰《说文系传》、宋朝的丁度撰《集韵》、戴侗撰《六书故》和元朝的杨桓撰《六书统》等书均称鄠县、盩厔县有郝乡,均为《急就篇》的周至郝乡的地名予以佐证。
(2)《陕西省志》和盩厔县志》均有郝国、郝乡的记载,如清朝十三年(1735年)《陕西通志》称“商郝国,太昊弟郝骨氏后,右扶风盩厔也。”再如乾隆五十年(1785年)《盩厔县志》称“古骆国,商郝国。《路史》:太昊弟郝骨氏之后,右扶风盩厔也。”由此可知《陕西通志》《盩厔县志》都说周至县有郝乡、郝国的事实。均为周至郝乡之说做了佐证。
(3)郝氏家谱关于郝乡的记载,在南朝梁武帝时任江夏郡太守的郝廻写的“丹阳郝氏源流总序”一文中称:“郝氏出于赫胥,为太昊佐臣,曰郝省。”“本风姓,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初封大原于郝,为邦国,后因以为氏,凡郝皆其后也。至春秋时郝为小国,迨隶盩厔之终南,徙并州之太原,周末自终南徙巴蜀汉中。”文中所称“大原”是指盩厔县终南之大原,而非太原。郝廻一文告诉我们,帝乙在位时,郝省氏之裔孙期封于盩厔县终南大原之郝乡,因以郝乡地名而得姓。后迁并州之太原。从而佐证了《急就篇》周至郝乡之说。
二太原郝乡之说
公元812年,唐宪宗时太常博士林宝撰《元和姓纂》首次提出太原郝乡之说,他说:“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帝乙时,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林宝一改前人的周至郝乡之说,而提出太原郝乡之说,但是他未说明修改的理由,而且至今也查不到历史文献的根据。古人有个习惯,引文不说出处,修改不讲理由,所以你不知道他根据什么改的。林宝被誉为谱学大家,对后人影响颇大。尤其是宋朝姓氏著作均以《元和姓纂》为据,当代姓氏著作多从太原郝乡之说。《元和姓纂》大量征引前人姓氏谱谍文献资料,为后人保留了唐以前的姓氏起源论述,这是林宝对中华姓氏文化的最大贡献。然而林宝奉宰相李吉甫之命编撰《元和姓纂》,仅用200多天写成,由于任务紧时间短就难免有考究不周的地方,历有微词。所谓太原郝乡,一般是指太原县郝乡,也有指太原郡郝乡的,太原郡郝乡问题在下面将专门讨论,先讨论的是太原县郝乡问题。讨论太原县郝乡,是建在周至县郝乡之前呢?还是建在其后呢?这是问题的关键。根据历史的记载,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太原郡,郡治在晋阳县,当时还没有太原县,太原县建制是比较晚的,在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始置,由此可知,汉族郝姓得姓1700年后才有太原县,它比盩厔县建置也晚了600多年,所以它怎么会成为郝姓发源地呢?所以说把太原县郝乡说成汉族郝姓发源地是不能成立的。根据家谱的记载,西汉时郝瑗奉调出任太原郡守,把家搬到晋阳落户才始有郝姓,如果有郝乡的话,也只能先有晋阳县郝乡,后有太原县郝乡。这也是佐证。另外,在《山西通志》《太原县志》均查不到有太原县郝乡的具体记载,也是一个佐证。此外,我猜想有一种可能,就是林宝引用家谱资料看错了一个字,如前引用郝廻文中称:“裔孙期初封大原于郝”,其中的大原是指盩厔县终南大原,而非山西的太原。林宝把大原错看成了太原所致。综上所述,从秦朝到隋朝的几百年间,太原郡的首府是晋阳县,当时还没有太原县,哪还有太原县郝乡呢?综上所述,说太原县郝乡是汉族郝姓发源地是不能成立的。
三太原郡郝乡之说
最早把太原郡郝乡说成汉族郝姓发源地的,应是清朝的学者熊峻运,他撰《新纂氏族谱笺释》一书称:“郝,太原郡,系出太昊氏,太昊弟郝省封于郝,殷帝乙王子期,以为氏。”(见齐鲁书社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227册468页)熊氏关于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是一盘大杂烩,起码连抄书都抄错了、也抄乱了,不细说了,仅说太原郡郝乡吧,当今港台有的姓氏著作把太原郝乡也说成太原郡郝乡。这种解释确切吗?我认为是不确切的,因为(1)山西通志告诉我们秦朝设置太原郡的“辖境相当于今忻州、吕梁、晋中和阳泉地区,辖县数目不详,今可考者有17县。”当时还没有太原县,那么郝乡在哪个县境内呢?这17个县就有一个郝乡吗?回答这些问题是困难的。(2)林宝撰《元和姓纂》时亦无太原郡,因为唐朝初于公元618年就把太原郡改成并州,没有太原郡何有太原郡郝乡呢?综上所述,把太原郡郝乡说成郝姓发源地是不能成立的。
四霍邑之说
霍邑之说出自明朝末期郝葵如撰《郝氏家乘》的序言。他说:“吾族本姬姓也,周初封霍叔于霍,而分封其支庶于郝,或因其山而姓霍焉,或因其邑而姓郝焉。盖郝霍皆晋地,郝姓霍姓皆周姓,而分命于君者也。”(见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郝葵如自称是元朝郝经的后裔,但是可惜的是连他的老祖宗写的《陵川文集》都未看过就敢写家谱序言,郝经也不知道霍邑之说,郝姓与霍叔无关,其立论就错了,因此霍邑之说是杜撰之作。他的侄子郝孟邻在其文后的按语中称:“先二伯父序族谱已据《陵川文集》改正。”所以霍邑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五郝郡之说
郝郡之说出自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侯体军著《说姓解名》一书,该书称:“郝,汉代郡名,今属陕西省。五行中具水、土两个。”经查古代史、姓氏文献、陕西省地方志可知,历史上陕西省只有郝乡、郝国的记载,但是没有郝郡的记载,在全国也没有郝郡的记载。郝姓出自古代盩厔郝乡,即今陕西省户县祖庵镇郝村。作者可能一时疏忽,把郝乡抄成了郝郡。
六炎帝居邑之说
炎帝居邑之说出自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王大有著《寻根万年中华》一书,该书称:“郝,071,今序,071,宋序;得姓缘由:炎帝居邑,以地为姓。得姓始祖:郝子期(商);发祥地:山西太原;郡望:太原;释义:郝姓是炎帝火鸟太阳鸟图腾的邑落,为郝,由三足火鸟,火和邑组成。鵔鸟与火合为赤,赤帝邑为郝,以地得姓。”王先生写了86个字来论述汉族郝姓起源。这是郝姓得姓3000多年后,他首次提出炎帝居邑之说,是汉族郝姓起源新说。几年来,为了寻汉族郝姓的根,从先秦的《世本》学起,看了一点古代姓氏文献、地方志和郝姓家谱资料,但是在古代文献中是根本查不到王大有先生所谓的炎帝居邑之说、郝子期(商)、郝氏图腾及其释义等。十分可惜,作者没有告诉我们他是根据什么写的,是他的考古发现,还是有何历史文献的根据?《寻根万年中华》一书告诉我们说,王大有先生是“综合型学者,集美术家、图腾文化学者、历史学家------,”北大真有人才,王先生确是天才,他比2000年前的司马迁知道的多多了,他知道“400万年人种根系,5万年文化根基,-----”总之能寻万年中华的根。但是可惜的是,王先生只顾研究一万年以前的事情,却忽视了研究得姓3000多年的郝姓起源。王先生发明的炎帝居邑之说如何解读?我还真琢磨不透。炎帝是传说三皇五帝中的人物,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居邑指什么呢?我猜想是否指炎帝居住过的地方,不知对否?是指炎帝生的地方?死的地方?还是活动的地方?一种传说炎帝生在陕西,死在湖南,而其一生活动的地方传说太多了,炎帝居邑究竟指什么地方呢?所以说“炎帝居邑”是一个模糊概念。是河南,山东?还是河北、------。我看猜哪都对。看过古代姓氏著作的人都知道汉族郝姓源自郝乡地名,虽然郝乡是在周至还是太原有不同看法,但是炎帝居邑之说,好像从来就没有人说过,因为古人不知道的,王先生知道,所以王先生是第一发明人。从王先生写的86个字的郝姓起源论述的比较分析可知:王先生看过当代姓氏著作,好像从来没有看过古代姓氏著作中关于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因为古代姓氏著作中根本没有炎帝居邑之说、郝子期(商)之说、郝氏图腾之说呢。在古代姓氏文献中,从来也没有发现郝姓与炎帝有什么关系。而说郝姓的远祖郝省氏是太昊氏的佐臣。难道炎帝与郝省氏有什么关系?我真不知道。传说炎帝是姜姓,而郝省氏则是风姓的一个分支,所以三千年前肯定不是一家人,是不是有可能三万年前是一家人,我就说不清楚了。只有王先生知道了。因为他知道“3万年开天初基”。但是炎帝居邑之说至今还查不到任何历史文献根据的。
(二)汉族郝姓发源地讨论的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认为只有唐朝颜师古说的盩厔县郝乡是汉族郝姓发源地的说法是准确的,其他说法都还需要商榷。写此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讨论,明辨真伪,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结论来,从而正确表述汉族郝姓起源问题。
以上关于汉族郝姓发源地的讨论,仅仅是一个外行人的看法,定有不当之词、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敎正,批评意见请发WX9988@HOTMIL.COM 谢谢!
                                        郝火河2010年3月31日初稿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