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72103|回复: 2

盐城“二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1 15: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盐城“二郝


1964年12月26日,董加耕在北京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应毛泽东主席邀请,参加他的生日寿宴。董加耕是当时闻名全国的回乡务农知青,周恩来总理向毛泽东介绍:“主席,这位是董加耕同志,江苏盐城人”。毛泽东听后随口说道:“盐城好,盐城有‘二乔’。”
毛泽东说的盐城“二乔”,是指当时鼎鼎大名的、都是盐城籍的胡乔木和乔冠华。胡乔木(1912—1992)本名胡鼎新,“乔木”是笔名;时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毛泽东五大秘书之一,被称为“党内一支笔”。乔冠华(1913—2003)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现在,台湾居民见到去宝岛旅游的大陆盐城游客时,往往会竖起大拇指说:“盐城好,盐城出‘二郝’”。

盐城“二郝”,是指郝柏村、郝龙斌父子俩。


1919年8月8日,郝柏村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县(今盐城市盐都区)葛武乡郝荣庄。父亲郝绪龄(字肇基),母亲袁珍宝。郝绪龄自幼饱读诗书,原本要科举入仕,但要考秀才之时,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他便守着祖上留下的100多亩土地,在家耕读课子——田间劳作之余,一边自己读书,一边辅导孩子读书。
郝柏村共有兄弟姐妹7人,他行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郝柏森和郝锦春、郝秀春、郝争春3个妹妹。郝柏村4岁时与哥哥姐姐同时染上天花,哥哥姐姐不幸病故,而他抵抗力强,从病魔手中挣脱。
在哥哥和姐姐夭折之后,父亲对郝柏村寄托了莫大的希望。郝柏村刚满6岁,父亲就送他去读私塾。郝柏村当年就读的私塾,设在郝荣庄西北角的净土庵内。净土庵建于清康熙年间,由前殿、后殿、东西厢房组成。“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衣胞之地兴化县,毗邻盐城。郑板桥幼年丧母,继母看他天资聪颖,便将他送至娘家郝荣庄,随舅父郝振高在净土庵师从郝家族人郝梅岩读书。后来郑板桥在郝荣庄待了好多年,并在当地留有很多字画。
1935年,16岁的郝柏村初中毕业,他当年读的初中就是今天名闻遐迩的江苏省盐城中学。郝柏村考取了常州中学高中部,但他最终放弃了读高中,而到南京报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该校前身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1927年9月,黄埔军校本部迁往南京,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中央军校。
经初试、复试,郝柏村被录取为中央军校第12期炮科新生。对于郝柏村来说,考取中央军校是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他成了职业军人。
郝柏村进入陆军军官学校不久,1936年元旦在南京中山陵团拜时,第一次见到校长蒋介石。从那时起,郝柏村就非常崇敬蒋介石,立志一生追随。
全国抗战爆发后,陆军军官学校由南京迁到庐山,不久又迁到武昌,因形势逼人,军校加快了教学步伐,郝柏村所在的第12期学生于1938年1月20日在武昌提前举行毕业典礼,校长蒋介石亲自主持了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之后,陆军军官学校放假两周,郝柏村回盐城探视父母。自从1935年考入陆军军官学校,他已经3年没有回家了,父母见到一身戎装的儿子非常高兴。那是难得的团聚,兵火连天,狼烟四起,家里人都知道他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甚至可能永远见不上面,所以全家特地乘船到盐城拍了一张全家福,那时候只有县城才有照相馆。这次拍全家福,是他母亲第一次拍照,也是她留在世上唯一的照片。所以他格外珍视这张全家福,不论到哪里,都带着这张珍贵的照片。后来郝柏村到了台湾,请人把这张照片绘成大幅油画,挂在家中的客厅里。他还请人依据照片制成父母的铜像,安放在书房里,日夜相伴。
19岁的郝柏村在老家住了10天。1938年农历正月初八,他与父母洒泪而别,按时返校,奔赴抗日战场。
郝柏村从盐城回到武昌,被分配到湖南宁陵炮兵学校,学习由苏联援助的火炮使用技术。
1938年9月,日军第二十一军扑向广州,国民党第四战区部队在那里进行抵抗。郝柏村参加了这一战役。在战场上,他身边的战友被打死,而他则脑部受伤。所幸子弹碎片没有击中要害,而是在他的脑部“潜伏”了70多年后,才在一次体检中被查了出来。
1939年,郝柏村参加皖南战役,被任命为陆军炮兵第七旅十四团二营五连中尉排长,后代理连长。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其后,郝柏村随孙立人所率领的中国远征军第三十八师赴缅甸作战,战胜后转进印度休整。
1944年初,郝柏村被调回国内,在重庆的陆军大学第20期学习。学习结束后,升任炮兵第十四团参谋主任,随部队驻防郑州、徐州。徐州离盐城不远,郝柏村却难回家乡。这时,作为国民党军军官,他身不由己地被卷入第二次国共内战。


在陆军大学受训期间,郝柏村邂逅并结识了“大贵人”顾祝同。顾是蒋介石黄埔嫡系将领,与卫立煌、陈诚、蒋鼎文、刘峙一起名列“五虎上将”。抗战期间,顾祝同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抗战胜利后,顾祝同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1946年任陆军总司令,与海军总司令陈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并列为国民党三军统帅,但是陆军总司令手下的兵最多,权最大。
顾祝同与郝柏村同为苏北人,顾的老家在涟水东边甸湖小镇,与郝的原籍盐城县相距仅百十里,抗战和内战时期,那里叫涟东县,与盐城县同属盐阜区,顾祝同将郝柏村作为老乡看待。顾早年曾任黄埔军校教官,虽然并未教过郝,但对也属于黄埔军校出身的郝柏村心存信任感。
顾祝同1948年5月接替陈诚出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后,便把炮兵营长郝柏村调到身边,出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办公室上校随从参谋。对于郝柏村来说,调往这个负责全局的重要岗位工作是其人生重要的一步,跟随于顾祝同左右,使他有机会直接接触国民党军队高层。
作为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的顾祝同,如同消防队长,根据蒋介石的命令,飞往沈阳、徐州、北平指挥“辽西”“徐蚌”与“平津”三大会战。郝柏村也随顾祝同亲历了这触目惊心又翻天覆地的“三大会战”。(原作者:孟昭庚)在顾祝同身边,郝柏村目睹国民党军队由强到弱、由胜到败开始走下坡路的整个过程,目击了蒋介石从志在必得又一败涂地的惨相。
到了台湾之后,郝柏村被送往美国学习,1955年从美国回到台湾后,担任陆军第三军炮兵指挥部上校指挥官。
1957年,郝柏村被任命为“金门防卫司令部炮兵指挥部”少将指挥官,驻守金门,统一指挥金门5个师和1个军的“炮兵指挥部”。38岁的郝柏村,成为当时蒋介石军队中最年轻的将军。
20世纪50年代,十几万国民党军队云集金门。郝柏村在16岁时进入中央军校,学的就是炮科。有着多年炮兵作战经验的郝柏村看到炮兵用沙包堆成的野战掩体,以为不妥,因沙包不坚固,经日晒雨淋很容易破损,而金门打的是持久战,他主张构建钢筋水泥的永久性炮兵掩体。然而当时金门的美军顾问却主张炮兵阵地应该机动,不宜用固定的永久性掩体。郝柏村以为,金门是个小岛,机动的空间很小,坚持建永久性钢筋水泥掩体。“金门防卫总司令”刘玉章、“国防部部长”俞大维都支持郝柏村的意见。于是在郝柏村的指挥下,对金门的炮兵阵地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
1958年夏天,郝柏村正在台南网寮家中轮休。8月2日,蒋介石召见郝柏村。8月4日郝飞回金门,出任陆军第九师师长兼战地指挥官,戍守在最前沿——离大陆最近的小金门。
8月20日,蒋介石从台湾飞往金门前线视察,首先来到小金门,郝柏村向蒋报告了战备情况。当天晚上,在“金门防卫总司令部”,蒋介石对金门驻军营以上军官训示,“誓死守卫大、小金门,不成功便成仁”!
就在蒋介石刚刚离开金门,一场震撼海峡两岸、震惊世界的炮战开始了!
1958年8月23日17点30分,暴风雨般的炮弹从对岸解放军阵地倾泻到大、小金门,这就是“8·23炮战”。
猝不及防的金门“防卫总司令部”3位副总司令赵家骥、吉星文、章杰当场被炸死。正在金门视察的“国防部部长”俞大维受伤,金门“防卫总司令”胡琏连滚带爬才躲过了一劫。
郝柏村在“8·23炮战”中以分秒之差,躲过一劫。那天,他刚刚上完厕所回来,才进了指挥所的门,一发炮弹把厕所打掉了,气浪几乎将他掀倒,但他却没有受伤。
“8·23炮战”是对金门炮兵阵地的严峻考验。由于在郝柏村的指挥下,金门炮兵已经建起钢筋水泥的永久性工事,所以损失不大,这一点,深受蒋介石的赞许。
郝柏村在金门立下战功。他担任“师长”的“第九师”获“大胆部队”的称号,获蒋介石颁授的“虎”字“荣誉旗”,这是国民党部队的最高荣誉,他本人亦获四等云麾勋章。
在金门的3年,郝柏村“成就突出”,被蒋氏父子所看重。郝柏村不仅与蒋介石有了多次直接接触,而且与蒋经国有了更多的交谈。1958年“8·23炮战”期间,蒋经国在炮火声中来到小金门,开始了郝柏村此后30年对他的追随。蒋经国一生总共去了金门123次。作为金门的守将,郝柏村一次次接待蒋经国,与蒋经国结下深厚的情谊。
后来,郝柏村经过台湾“三军联合参谋大学”将官班深造,旋又被派往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深造,1963年回台湾升任陆军第三军副军长、军长,1964年4月,晋升为金门防卫部中将副司令。
1965年12月,蒋介石亲自给郝柏村新的任命:“总统府”侍卫长。郝柏村明白,这是重要的任命,是蒋介石对他的高度信任和培养。
侍卫长身处政治核心,除了负责“总统”的安全,领导武官,协调宪兵、警察和部队外,还包括照料“总统”的生活起居。“行政院”和国民党的公文,都要先送到侍卫室。尤其是情报系统的公文,历来都是由侍卫长亲自送到“总统”办公室,绝不假手他人。
郝柏村以如履薄冰的心态,认认真真做好侍卫长工作。他不仅与蒋介石朝夕相处,而且与蒋经国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从1965年至1970年,他担任蒋介石的侍卫长达5年之久,期间几乎每天都和蒋经国见面。1970年以后,郝柏村任第一军团司令、“国防部”作战部次长、陆军副总司令。1977年后任陆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
从1981年11月22日至1989年11月22日,郝柏村担任“国防部参谋总长”长达8年之久。他的军衔也升为一级上将。在蒋介石去世之后,台湾再无特级上将,所以一级上将成了国民党军队的最高军衔。
虽然“总统”是“三军统帅”,但是“参谋总长”握有调动、指挥军队的实际权力,亦即兵权。按照岛内军界的规定,“参谋总长”任期两年,可是郝柏村竟然连任4届达8年,成为历任在职最久的参谋总长,可谓权重一时,所以当时人称郝柏村是“镇岛大将军”。
郝在1986年3月进入“国民党中常会”,成为“中常会”中唯一的职业军人。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5-6-21 15: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莱州郝公 于 2015-6-21 15:44 编辑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病逝,终年78岁。
经蒋经国一手提拔的“农业专家”李登辉,从“台北市长”而“台湾省长”而“副总统”。按照台湾“宪法”规定,“副总统”李登辉在蒋经国去世当天便宣誓继任“总统”。李登辉摆出一副忠于蒋经国“遗志”的姿态,在蒋经国遗像前久久沉思默哀,悲痛至深。
1988年1月27日,在国民党临时中常会上,李登辉被推举为国民党代理主席。同年7月8日,在国民党“十三大”上,李登辉“转正”,正式当选国民党主席。这样,李集党政首脑于一身,唯缺兵权。手握重兵、被人称为“镇国公”的郝柏村在台湾政坛的分量凸显出来。李登辉为安抚“国军”,并逐渐减少郝柏村的军事影响,先于1989年升任郝柏村为“国防部部长”,后又于1990年 6月1日,任命郝柏村为“行政院院长”。
李登辉在任命郝柏村为“行政院院长”之前,附有条件,即郝必须“提前除役”,亦即放弃一级上将的军衔,以一个“文职官员”身份出任“行政院院长”。
在郝柏村当“行政院院长”之初,李登辉的“**”面目还没有十分暴露。李在1990年5月20日的“总统”就职致辞中,明确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与大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有中国人同为血脉相连的同胞”,“中国的统一与富强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期盼”。(原作者:孟昭庚)郝柏村在出任“行政院院长”时,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在他任内,海峡两岸的关系进入转变期。台湾逐步改变了多年坚持的“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
1990年9月中旬,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代表韩长林、陈长文签订“金门协议”。“金门协议”是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分别授权的民间团体签订的第一个书面协议,是海峡两岸和解的先声。
郝柏村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坚决反对“**(台、独)”。
1991年10月,当民进党要把“台湾独立”正式列入该党党纲时,郝柏村正担任“行政院长”,他坚持要“依法处理”,甚至提出要解散民进党。郝柏村以为,把“台湾独立”正式列入民进党党纲,是“陷台湾两千万人民福祉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接着,1990年11月21日,台湾方面批准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大陆方面在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海协会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的成立,使海峡两岸有了交流的途径和平台。
再接着,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基会与海协会在香港举行会谈,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重要共识。此后,台湾“行政院”大陆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苏起把两会在1992年达成的这一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石。
李登辉后来“**(台、独)”面目暴露,提出“两国论”,即海峡两岸是两个“国家”,成了“**(台、独)之父”。李登辉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说,从来没有什么“九二共识”——因为1992年他是“总统”,连他都不知道有什么“九二共识”。李登辉说,在历史档案里,找不到“九二共识”4个字。
郝柏村则依据事实予以反驳。1992年他是“行政院院长”,拥有最权威的发言权。郝柏村说,虽然历史档案找不到“九二共识”,但是“九二共识”的事实是存在的,而且现在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与台湾的繁荣就是“九二共识”带来的良好成果。
郝柏村说,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不管大家歧见有多深,只要没有军事冲突,我们可以从事政治的、经济的、社会文化的各种竞争。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才能维护和平竞争。
郝柏村认为,国民党与共产党、台湾与大陆,“基本上是制度问题、内政问题”。海峡两岸绝不是“国与国的关系”。郝柏村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在他担任“行政院院长”时,腹背受敌,上有李登辉,外有民进党,对他进行夹击。民进党反对郝柏村,曾经组织万人游行,口号是“反对军人干政”、“打倒强人政治”。郝柏村坦然答曰,我不是“军人干政”,而是“军人参政”,何况已经“提前除役”,放弃一级上将的军衔,不再是职业军人。当时担任“立法委员”的陈水扁,则在“立法院”质询郝柏村时当场掀桌子。民进党还列出郝柏村的所谓“八大罪状”。
郝柏村再三强调:“一个中国的原则,才是维护台海平静的重要基础。反‘**(台、独)’才是真正的爱台湾。”
郝柏村成为“**(台、独)”势力的眼中钉。民进党有人曾经形容郝柏村:“像斗牛场上的公牛,只要亮出‘**(台、独)’的红布,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冲过去。”
确实,在台湾,哪里有“**(台、独)”,郝柏村就往哪里猛冲猛打。
由于郝柏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他担任“行政院院长”任内,批准成立了陆委会和海基会,为台湾与大陆“三通”开辟了互相联系与协调的重要通道。
正因为郝柏村坚决反对“**(台、独)”,明里受到民进党的攻击,暗里受到“总统”李登辉的排挤,逼迫他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
1993年1月30日上午,当“国民代表大会”在台北阳明山中山楼举行闭幕典礼时,郝柏村遭到民进党的围攻。郝柏村不甘受辱,当场振臂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消灭**(台、独)!”而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
当天台湾各电视台在新闻节目里,反复播放这一镜头,在台湾民众中产生极大的震撼。至今,许多台湾民众一说起郝柏村,第一反应就是他高呼“消灭‘**(台、独)’的正义之举”。


1992年9月23日,郝柏村的长子郝龙斌回到盐城郝荣村探亲。当时他还是一位科学家,在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担任教授,趁去北京出席国际原子能总署主办的“国际辐射加工研讨会”的机会,顺道来到南京,通过堂兄的安排,从南京乘坐一辆轿车直奔郝荣村,事先并没有跟盐城市*政*府*台侨办打招呼。郝龙斌在郝荣村只停留了一个半小时便匆匆离去。有人问及,郝柏村是否可能回家乡看看?郝龙斌回答说:“现在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当时郝柏村正担任台湾“行政院院长”。
随着海峡两岸的气氛日渐宽松,已经从要职高位上退下来的郝柏村,决定在1999年清明节返乡祭祖。
1999年4月3日,郝柏村偕夫人郭莞华,儿了郝龙斌、郝海晏,孙女郝汉祥,友人周仲南、马正平及随行人员一行18人,上午7时许乘华航621次班机经香港转机到祖国大陆,飞抵南京。
首站行程,郝柏村一行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他说:“那时候的我就在南京城,我真荣幸能够保卫自己的国土。”抗日战争爆发时,郝柏村正在南京中央军校就读。参观过程中,郝柏村面容严肃,对于相关史料的保存情况甚为关切。他表示,大屠杀残害无辜百姓的暴行,只要是中国人,无论是什么党派都不会忘记。他也曾为抗战流过血,日军一样欠他血债,他不赞成血债血还,但是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却不容抹杀。
4月4日上午,郝柏村率领郝家一行人在南京孙中山陵寝前鞠躬献花,花圈上款写着“总理孙先生灵右”,下款书“党员郝柏村”。
当天下午,郝柏村一行驱车行程300多公里,历时5个多小时,回到老家盐城,下榻盐阜宾馆。一别家乡61载,一个甲子过去了,如今已成八十老翁的郝柏村终于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圆了回家梦!
4月5日清明节大清早,郝柏村与夫人、儿子、孙女以及亲属一行20多人从盐城市区回到郝荣庄老家,开始了他阔别故乡61年以来首次扫墓之举。(原作者:孟昭庚)下车后,郝柏村一行没有进屋,直接步行至双亲墓前,率家人行跪拜磕头礼。“爸爸妈妈,你们的儿女们都回来看你们来了!”郝柏村百感交集,眼泪夺眶而出。郝柏村父母的坟墓,在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中被毁。1987年4月,由当地*政*府*帮助修复。墓前两侧依次种植了黄杨、紫薇、塔松和水杉,花岗石墓碑的碑文是由郝柏村胞弟郝柏森亲自所拟:“显考郝公绪龄妣袁氏珍宝之墓”。郝柏森大学毕业后,在贵州省遵义市工作和居住,曾任遵义市政协副主席。
1992年3月,台湾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凌峰率《八千里路云和月》摄制组来到盐城郝荣村,专门拍摄了修缮一新的郝柏村故居、郝柏村父母墓以及郝氏家祠。这个消息引起了郝柏村的注意。
完成了整个扫墓仪式,郝柏村一行回到了离双亲墓地约半华里的郝荣庄。
坐落在盐城市区西南大约30公里处的如今叫郝荣村的郝荣庄,是郝柏村的出生地,也是他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地方。宽阔的上官河从村边流过,与兴盐界河在村前交叉汇合。在村口的巨石上,刻着郝柏村题写的“郝荣村”三字。郝荣村里有郝氏宗祠。郝氏宗祠北门头石匾上刻有“龙凤灵奇”4个大字,为郝柏村父亲郝绪龄老先生当年所书。祠内有一棵银杏树,已逾百年,古拙苍劲,枝繁叶茂。建造于清嘉庆年间的郝氏宗祠经修复后,风格依然。据考证,郝氏家族迁至盐城的始祖叫郝贵四,他原是苏州阊门富户。明代初期,当时的朝廷从江南迁徙大量人口到苏北一带进行垦荒,史称“洪武赶散”。在“洪武赶散”之中,郝贵四迁往盐城郝荣庄,传至郝柏村,经历了18代。
郝荣庄被一条东西向的夹沟河分隔成北庄和南庄,一座小巧玲珑的砖拱桥又将南北二庄连成一体,郝柏村的故居在北庄。
郝柏村故居朝东的大门上有郝柏村亲笔所题“郝氏故居”4个大字,故居前后两进,砖瓦结构,始建于1919年4月,因历史原因,故居易主后年久失修。1992年4月盐城市人民*政*府*批拨经费将郝柏村故居按原样重新修缮,占地面积307平方米。前进3间为客厅、书房,抱柱上有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不过奢华不过俭;也知稼穑也知书。”
如今的郝柏村故居,已成为盐城旅游的一个景点,每年都有不少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来此观光,受到好客的郝荣村村民的热情接待,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夕阳西下,郝柏村一行要回盐城市区过夜,他对老家依旧恋恋不舍,频频回头端详。抬眼看看乡亲们,大多数都是“相见不相识”。 是啊!61年了,他1938年农历正月初八离家返回军营时,他们还没有出生呢!
郝柏村对故乡充满亲情,从1999年4月4日第一次返回故乡,到2011年9月7日从台北乘坐首航航班回故乡,他已是第七次回大陆祭祖、省亲、旅游。
2001年7月,郝柏村率领20多位台湾高级退役将领赴桂林旅游,其中5位上将,多位中将,是台军访问大陆最高级别退役将领团。
2005年10月,郝柏村来到扬州、盐城两市访问。在“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扬州古城,他道出了心声:“踏上扬州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扬州变化太快了,真可谓一天一个样!”
2009年8月6日,郝柏村应画家黄君璧幼女黄湘詅邀请,来北京参加黄君璧作品展。郝柏村此行十分低调,定位为私人行程。郝柏村与黄湘詅是“忘年之交”,黄湘詅过去曾与京剧票友郝柏村同台演出《霸王别姬》。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5-6-21 15: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郝柏村在辞去“行政院院长”一职之后,同年8月在国民党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当时主席为李登辉。
1993年2月 27日至1996年5月19日,郝柏村还担任“总统府资政”。
1996年,国民党提名李登辉、连战为正、副“总统”候选人,郝柏村与林洋港退出国民党,搭配参选“总统”,获得160万票,在四组参选人中列第三位。
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在竞选中胜出,曾经聘请郝柏村为“总统府”资政,遭到郝柏村拒绝。
2005年2月6日,国民党主动恢复郝柏村党籍,并聘其为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郝柏村依然保持着活力,他喜欢看书读报,办公室里放着很多书,他读书,著书。2011年6月出版了他花费了4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一部长达500页的新著——《郝柏村解读蒋公日记(1945—1949)》,这只是他晚年众多工作中的一项。据称,郝柏村已经写好自己的回忆录,现在锁在保险箱里,待百年之后付梓。
郝柏村与夫人郭莞华共生二子三女:长子郝龙斌、次子郝海晏(龙驷),长女郝海雯、次女郝海玲、三女郝海琪。郝柏村的5个子女,皆事业有成,内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长子郝龙斌,他是现任台北市市长。
郝龙斌,1952年8月在台湾出生,原本走的是学者之路。他从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毕业之后,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获食品营养学博士。1984年返台后任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副教授、教授。1990年任台湾红十字会顾问。1995年8月,因不满国民党的现状而退出国民党,加入新党,同年获新党提名,当选第三届“立法委员”,投身政坛,任“立法院”科学技术协进会会员。1998年当选第四届“立法委员”。2000年3月,任新党召集人,后辞去新党召集人职务,于2006年1月,宣布加入国民党,并辞去红十字会秘书长职务,投入2006年台北市市长选举。2006年5月,郝龙斌通过国民党党内初选,正式成为台北市长国民党籍候选人。2006年12月8日,受到父亲郝柏村的鼓励,郝龙斌击败谢长廷、宋楚瑜、李敖等多位候选人,当选台北市市长。在胜选之夜,郝柏村出现在郝龙斌竞选总部,分享儿子胜选的喜悦。当时,郝龙斌对父亲大声地说:“报告总长,我已经把山头攻下来了!”郝龙斌的这一诙谐之语,被台湾媒体广为报道。当选台北市市长后,郝龙斌对大众说:“我胜选证明了清廉的国民党战胜贪腐的民进党。”
2006年12月11日,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接受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专访时表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是台湾以及台北市生存发展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希望台北变成两岸之间的桥梁。
郝龙斌在接受专访时还表示,对于两岸的发展,父亲郝柏村对他的影响非常之大,自己始终相信,两岸的和平是台湾生存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自己也希望两岸人民,长远来讲,一定能够合。
当吴小莉问到,当选台北市市长后,有没有考虑赴大陆,或者做更多两岸之间的城市交流的意向时,郝龙斌表示,只要对两岸的和谐有帮助的,或者对台湾的经济发展有帮助的,能做的事情都会全力以赴。
“将门出虎子”。人们这样把郝龙斌与他的前任进行比较:马英九从出任蒋经国英文秘书,到当选台北市市长,花了18年;陈水扁从“台北市议员”“立法委员”到台北市市长,苦拼了15年;郝龙斌从1995年当选“立法委员”到当选台北市市长,只花了10年。
2010年郝龙斌的任期届满,积极投入连任的竞选。11月27日,他再度高票当选台北市市长。
对于郝龙斌从政,郝柏村对他说的一句话使他永远难忘:“什么都许,就是不许搞‘台、独’!”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