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6160|回复: 3

质疑“帝乙封子之说”的真实性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30 14: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质疑“帝乙封子之说”的真实性
最近去国家图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查阅古代史资料时,看了几本姓氏著作,复印了相关郝姓的论述。学习后发现又有新的发明,如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陈文宫著《中华千家姓》一书又为汉族郝姓发明了一位新的老祖宗叫子旗,是他的考古发现?还是杜撰?另外还看了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韦显知等主编《中国百家姓》、齐鲁书社出版邵冠文著《我们的姓氏从哪里来》、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孙晓芳主编《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和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郝明知著《兴山百家姓寻根》等书关于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均抄袭“帝乙封子之说”。帝乙封子之说是台湾彭桂芳首次提出“帝乙封子,乃有郝氏”,为了叙述的方便简称帝乙封子之说。之后香港大陆的姓氏著作争先恐后的引用,有的姓氏专家也被忽悠了,学习开始我也相信帝乙封子之说的。但是查阅了彭桂芳引文的原著使我惊奇的发现,彭的引文是经其篡改而发明了帝乙封子之说的,所以帝乙封子之说值得商榷。然而当前帝乙封子之说甚为流行,成了主流说法,我担心假的变成真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质疑帝乙封子之说的根本原因。现就其说的真实性可靠性说点看法,向主张帝乙封子之说的作者们请教。
一帝乙封子之说的由来
汉族郝姓得姓3000年后,1974年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彭桂芳著《五百年前是一家》一书中关于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中,首次提出帝乙封子之说。该书说:“帝乙封子,乃有郝氏。3100年以前,我国就有“郝”这个姓氏。他们是我国历史伟人商汤的后裔,家世背景光彩异常。郝氏的得姓,是在殷商的第27代天子帝乙之时,帝乙于公元前1191年即位之后,把他的儿子期封于今山西太原的郝乡,后来期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我国的郝姓也自此出现。关于郝姓的来源,历来的姓氏之书都采认同样的看法,譬如,《通志·氏族略》上指出:“商帝乙封子期于太原郡郝乡,因以为氏。”;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也说:“殷商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彭桂芳关于郝姓写的很多,但是摘录的这一段则是她发明帝乙封子之说的核心表述。这一大段话中包括两个意思,一个是说帝乙封子之说的表述,二是说帝乙封子之说的援引古代文献的根据。学习后发现彭桂芳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值得商榷。
二帝乙没有一个叫期的儿子
殷商王朝帝乙有没有一个名字叫期的儿子,是证明帝乙封子之说能不能成立的关键。根据我对殷商王朝帝乙进行“政治审查”的结论是:帝乙没有一个名字叫期的儿子,也没有一个叫子期的儿子,所以帝乙封子之说是不能成立的。理由分述如下:
1帝乙的简历:帝乙是殷商王朝的国王。由于中国古代史记载的不甚准确,所以当今历史、姓氏著作连帝乙是第几代也没有个准数,一说他是殷商王朝第27代天子;二说是29代王;三说是30代王。为什么连代数都数不准呢?这可能是对“代”的定义不严密所致,如父子是两代,而弟弟接哥哥的班算几代?是否有点乱套了。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断定帝乙是殷商王朝的30代王,在位26年(公元前1101—1076年),现从其说。帝乙在位26年政绩不佳,接班人也选的不好,所以加速了殷商王朝的灭亡。
2对帝乙的家庭成员的审查: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45—约86年)撰《史记》一书称:“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司马迁只说大儿子和小儿子,而没有说大小之间还有没有儿子。经查西晋学者皇甫谧(公元215—282年)撰《帝王世纪》一书称:“帝乙有二妃,正妃生三子,长子微子启,中曰微仲,行小曰受。庶妃生箕子,年次启,皆贤,初启母之生启及仲也。尚为妾,及立为后,乃生辛。帝乙以启贤且长,欲以启为天子,太史据法争之,帝乙乃立辛为太子。帝乙在位37年。”综上所述帝乙有五个儿子,长子叫微子启 ,二子叫箕子,三子叫微仲,四子叫受,五子叫辛就是纣王。我相信1700年前的历史记载。据此可知帝乙没有一个叫期的儿子,也没有一个叫子期的儿子。所以说帝乙封子之说是不能成立的。古代文献中有哪一本书说帝乙有一个叫期的儿子吗?请主张帝乙封子之说的作者不吝赐教。
三彭桂芳为什么不能引用原文?
彭桂芳想要证明“帝乙封子之说”的可靠性,她引用了所谓南宋郑樵著《通志》和章定著《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关于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来证明。然而可惜的,就是她在引文中漏了馅,我也是从其引文中发现了她的杜撰问题。一是她抄的不是原文,因为我查过多种版本就是查不到她所谓引用的原文,她可能为了发明帝乙封子之说,引文是经其加工修改而成,所以她的引文既不是原文也不是全文。二是她说章定是唐朝人是不对的。看过原著的人均知章定是南宋末年人,而彭则说章定是唐朝人,让他早出生了500年,不知何意?为了证明彭不是引用原文、全文,现将她所谓的引文与郑樵和章定的原文对照比较如下:
郑樵说: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   殷帝乙时,有子期封太原郝乡,  因氏焉。
彭引郑文:(                        )  商帝乙(  )封子期于太原郡郝乡,因以为氏。   
章定说:郝《姓纂》出于赫咠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
彭引章文:(                                 ) 殷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
《姓纂》说: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     帝乙时,   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
从上面的对照比较可知,括号内的内容均被彭桂芳删掉。为什么要删改引文呢?这就是问题的要害。下面仅以郑樵的《通志》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为例,略做分析如下:
1郑樵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告诉我们:郝姓的远祖是赫胥氏,他是太昊氏的佐臣,在殷商王朝帝乙在位期间,赫胥氏的裔孙期(子期)封太原郝乡,以郝乡地名姓了郝。从郑樵的原文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有“帝乙封子之说”的,帝乙封子之说完全是彭桂芳杜撰的而强加予郑樵的冤假错案,应该为郑樵平反。
2既然郑樵没有说过帝乙封子之说,而彭又要说是郑樵说的,那怎么办呢? 彭桂芳采取了篡改郑樵的原文来为自己的发明服务。首先将郑樵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的前半段给删掉了,后半段又加工修改了,为什么又删又改呢?一句话就是为其发明的帝乙封子之说服务。因为她不删掉前半段不修改后半段就发明不了帝乙封子之说。先说说她为什么要把“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一段删掉呢?因为根据家谱和部分姓氏著作的记载,赫胥氏(一说郝省氏)裔孙期是古代风姓的后裔,而商汤的裔孙帝乙则是古代子姓的后裔,所以期和帝乙根本不是一家人,不仅500年不是一家人,而且可能5000年也不是一家人。彭桂芳为了让期和帝乙变成一家人,并拼凑成父子关系,就必须删掉郑樵论述的前半段,才能消灭期的远祖,使期和赫胥氏脱离血缘关系,以达到发明帝乙封子之说。但是这种作法实在是令人费解。另外,彭对郑樵论述后半段的删改也是为其发明帝乙封子之说服务的。主要是将“殷帝乙时”改为“殷帝乙”,删掉一个“时”字是要害。因为“殷帝乙时”是表示郝姓得姓的时间的,因为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641年)以前,有王无年,当时纪年均用某帝王在位时间来表示时间的,并无他意。而彭删掉一个时字,就把表示时间一词变成一个人名“商帝乙”了,然后再和“封子期”相连,就发明了帝乙封子之说。但是彭桂芳这样又删又改的发明并不高明,读者一核对原著就露馅了。然而很多姓氏著作的作者引用彭的发明连郑樵、章定的原著也不核对一下,是否太马虎了吧。我认为姓氏文化是历史文化范畴,所以姓氏作者应该实事求是来论述郝姓起源,而不能靠删改古代文献来为自己的立论服务。我认为彭桂芳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应该的。
3关于郝乡问题,郑樵说太原郝乡,而彭桂芳加了一个郡字,说太原郡郝乡。加的对不对呢?严格意义来说,两人说的都不对。因为根据郝氏家谱和陕西地方志的记载汉族郝姓最早发源地是陕西省盩厔县(1964年改为周至)郝乡,1958年划归鄠县(后改为户县),今为户县祖庵镇的郝村是郝姓最早发源地。现在能看到的古代文献,古代第一个论述郝姓起源的是唐朝著名学者颜师古(581—645年)在注《急就篇》说:“郝,京兆盩厔乡名也,因地以命氏焉。”颜师古明明白白说根据盩厔郝乡的乡名才有了郝姓,家谱亦说盩厔是郝姓的发源地。为什么郝姓发源地搬家了呢?问题出在唐朝的林宝,在颜师古后200年,唐朝太常博士林宝著《元和姓纂》则说:“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帝乙时,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由此可知,是林宝给搬了家。但是林宝所说的太原是指太原县,还是太原郡?没有说明。秦置太原郡首府是晋阳县,800年后,到了隋朝才建置太原县,所以太原县郝乡不可能是发源地。太原郡辖17个县,能只有一个郝乡吗?讨论郝乡太费笔墨,不说了(详见中华郝氏网上拙文《郝姓发源地的探讨》)。但是可以证明彭说:“关于郝姓的来源,历来的姓氏之书都采认同样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我学习古代姓氏文献发现,历来的姓氏著作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几乎没有“同样的看法”。而且我还发现古代姓氏文献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引用前人的论述均不说出处,似有抄袭之嫌;二是修改前人的论述不讲理由,似有篡改之嫌。三是引用前人的论述总要做点修改。为了证明我的看法写了《古代文献中关于郝姓起源和郝字字源的论述》发表在中华郝氏网上,请查阅,不再赘述。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4: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质疑“帝乙封子之说”的真实性
最近去国家图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查阅古代史资料时,看了几本姓氏著作,复印了相关郝姓的论述。学习后发现又有新的发明,如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陈文宫著《中华千家姓》一书又为汉族郝姓发明了一位新的老祖宗叫子旗,是他的考古发现?还是杜撰?另外还看了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韦显知等主编《中国百家姓》、齐鲁书社出版邵冠文著《我们的姓氏从哪里来》、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孙晓芳主编《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和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郝明知著《兴山百家姓寻根》等书关于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均抄袭“帝乙封子之说”。帝乙封子之说是台湾彭桂芳首次提出“帝乙封子,乃有郝氏”,为了叙述的方便简称帝乙封子之说。之后香港大陆的姓氏著作争先恐后的引用,有的姓氏专家也被忽悠了,学习开始我也相信帝乙封子之说的。但是查阅了彭桂芳引文的原著使我惊奇的发现,彭的引文是经其篡改而发明了帝乙封子之说的,所以帝乙封子之说值得商榷。然而当前帝乙封子之说甚为流行,成了主流说法,我担心假的变成真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质疑帝乙封子之说的根本原因。现就其说的真实性可靠性说点看法,向主张帝乙封子之说的作者们请教。
一帝乙封子之说的由来
汉族郝姓得姓3000年后,1974年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彭桂芳著《五百年前是一家》一书中关于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中,首次提出帝乙封子之说。该书说:“帝乙封子,乃有郝氏。3100年以前,我国就有“郝”这个姓氏。他们是我国历史伟人商汤的后裔,家世背景光彩异常。郝氏的得姓,是在殷商的第27代天子帝乙之时,帝乙于公元前1191年即位之后,把他的儿子期封于今山西太原的郝乡,后来期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我国的郝姓也自此出现。关于郝姓的来源,历来的姓氏之书都采认同样的看法,譬如,《通志·氏族略》上指出:“商帝乙封子期于太原郡郝乡,因以为氏。”;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也说:“殷商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彭桂芳关于郝姓写的很多,但是摘录的这一段则是她发明帝乙封子之说的核心表述。这一大段话中包括两个意思,一个是说帝乙封子之说的表述,二是说帝乙封子之说的援引古代文献的根据。学习后发现彭桂芳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值得商榷。
二帝乙没有一个叫期的儿子
殷商王朝帝乙有没有一个名字叫期的儿子,是证明帝乙封子之说能不能成立的关键。根据我对殷商王朝帝乙进行“政治审查”的结论是:帝乙没有一个名字叫期的儿子,也没有一个叫子期的儿子,所以帝乙封子之说是不能成立的。理由分述如下:
1帝乙的简历:帝乙是殷商王朝的国王。由于中国古代史记载的不甚准确,所以当今历史、姓氏著作连帝乙是第几代也没有个准数,一说他是殷商王朝第27代天子;二说是29代王;三说是30代王。为什么连代数都数不准呢?这可能是对“代”的定义不严密所致,如父子是两代,而弟弟接哥哥的班算几代?是否有点乱套了。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断定帝乙是殷商王朝的30代王,在位26年(公元前1101—1076年),现从其说。帝乙在位26年政绩不佳,接班人也选的不好,所以加速了殷商王朝的灭亡。
2对帝乙的家庭成员的审查: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45—约86年)撰《史记》一书称:“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司马迁只说大儿子和小儿子,而没有说大小之间还有没有儿子。经查西晋学者皇甫谧(公元215—282年)撰《帝王世纪》一书称:“帝乙有二妃,正妃生三子,长子微子启,中曰微仲,行小曰受。庶妃生箕子,年次启,皆贤,初启母之生启及仲也。尚为妾,及立为后,乃生辛。帝乙以启贤且长,欲以启为天子,太史据法争之,帝乙乃立辛为太子。帝乙在位37年。”综上所述帝乙有五个儿子,长子叫微子启 ,二子叫箕子,三子叫微仲,四子叫受,五子叫辛就是纣王。我相信1700年前的历史记载。据此可知帝乙没有一个叫期的儿子,也没有一个叫子期的儿子。所以说帝乙封子之说是不能成立的。古代文献中有哪一本书说帝乙有一个叫期的儿子吗?请主张帝乙封子之说的作者不吝赐教。
三彭桂芳为什么不能引用原文?
彭桂芳想要证明“帝乙封子之说”的可靠性,她引用了所谓南宋郑樵著《通志》和章定著《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关于汉族郝姓起源的论述来证明。然而可惜的,就是她在引文中漏了馅,我也是从其引文中发现了她的杜撰问题。一是她抄的不是原文,因为我查过多种版本就是查不到她所谓引用的原文,她可能为了发明帝乙封子之说,引文是经其加工修改而成,所以她的引文既不是原文也不是全文。二是她说章定是唐朝人是不对的。看过原著的人均知章定是南宋末年人,而彭则说章定是唐朝人,让他早出生了500年,不知何意?为了证明彭不是引用原文、全文,现将她所谓的引文与郑樵和章定的原文对照比较如下:
郑樵说: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   殷帝乙时,有子期封太原郝乡,  因氏焉。
彭引郑文:(                        )  商帝乙(  )封子期于太原郡郝乡,因以为氏。   
章定说:郝《姓纂》出于赫咠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
彭引章文:(                                 ) 殷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
《姓纂》说: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     帝乙时,   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
从上面的对照比较可知,括号内的内容均被彭桂芳删掉。为什么要删改引文呢?这就是问题的要害。下面仅以郑樵的《通志》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为例,略做分析如下:
1郑樵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告诉我们:郝姓的远祖是赫胥氏,他是太昊氏的佐臣,在殷商王朝帝乙在位期间,赫胥氏的裔孙期(子期)封太原郝乡,以郝乡地名姓了郝。从郑樵的原文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有“帝乙封子之说”的,帝乙封子之说完全是彭桂芳杜撰的而强加予郑樵的冤假错案,应该为郑樵平反。
2既然郑樵没有说过帝乙封子之说,而彭又要说是郑樵说的,那怎么办呢? 彭桂芳采取了篡改郑樵的原文来为自己的发明服务。首先将郑樵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的前半段给删掉了,后半段又加工修改了,为什么又删又改呢?一句话就是为其发明的帝乙封子之说服务。因为她不删掉前半段不修改后半段就发明不了帝乙封子之说。先说说她为什么要把“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一段删掉呢?因为根据家谱和部分姓氏著作的记载,赫胥氏(一说郝省氏)裔孙期是古代风姓的后裔,而商汤的裔孙帝乙则是古代子姓的后裔,所以期和帝乙根本不是一家人,不仅500年不是一家人,而且可能5000年也不是一家人。彭桂芳为了让期和帝乙变成一家人,并拼凑成父子关系,就必须删掉郑樵论述的前半段,才能消灭期的远祖,使期和赫胥氏脱离血缘关系,以达到发明帝乙封子之说。但是这种作法实在是令人费解。另外,彭对郑樵论述后半段的删改也是为其发明帝乙封子之说服务的。主要是将“殷帝乙时”改为“殷帝乙”,删掉一个“时”字是要害。因为“殷帝乙时”是表示郝姓得姓的时间的,因为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641年)以前,有王无年,当时纪年均用某帝王在位时间来表示时间的,并无他意。而彭删掉一个时字,就把表示时间一词变成一个人名“商帝乙”了,然后再和“封子期”相连,就发明了帝乙封子之说。但是彭桂芳这样又删又改的发明并不高明,读者一核对原著就露馅了。然而很多姓氏著作的作者引用彭的发明连郑樵、章定的原著也不核对一下,是否太马虎了吧。我认为姓氏文化是历史文化范畴,所以姓氏作者应该实事求是来论述郝姓起源,而不能靠删改古代文献来为自己的立论服务。我认为彭桂芳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应该的。
3关于郝乡问题,郑樵说太原郝乡,而彭桂芳加了一个郡字,说太原郡郝乡。加的对不对呢?严格意义来说,两人说的都不对。因为根据郝氏家谱和陕西地方志的记载汉族郝姓最早发源地是陕西省盩厔县(1964年改为周至)郝乡,1958年划归鄠县(后改为户县),今为户县祖庵镇的郝村是郝姓最早发源地。现在能看到的古代文献,古代第一个论述郝姓起源的是唐朝著名学者颜师古(581—645年)在注《急就篇》说:“郝,京兆盩厔乡名也,因地以命氏焉。”颜师古明明白白说根据盩厔郝乡的乡名才有了郝姓,家谱亦说盩厔是郝姓的发源地。为什么郝姓发源地搬家了呢?问题出在唐朝的林宝,在颜师古后200年,唐朝太常博士林宝著《元和姓纂》则说:“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帝乙时,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由此可知,是林宝给搬了家。但是林宝所说的太原是指太原县,还是太原郡?没有说明。秦置太原郡首府是晋阳县,800年后,到了隋朝才建置太原县,所以太原县郝乡不可能是发源地。太原郡辖17个县,能只有一个郝乡吗?讨论郝乡太费笔墨,不说了(详见中华郝氏网上拙文《郝姓发源地的探讨》)。但是可以证明彭说:“关于郝姓的来源,历来的姓氏之书都采认同样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我学习古代姓氏文献发现,历来的姓氏著作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几乎没有“同样的看法”。而且我还发现古代姓氏文献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引用前人的论述均不说出处,似有抄袭之嫌;二是修改前人的论述不讲理由,似有篡改之嫌。三是引用前人的论述总要做点修改。为了证明我的看法写了《古代文献中关于郝姓起源和郝字字源的论述》发表在中华郝氏网上,请查阅,不再赘述。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4: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4关于引用南宋末年章定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的问题,彭桂芳也是采取删掉章定关于郝姓起源论述的前半段的办法来为其发明帝乙封子之说服务。其手法与目的如删改郑樵《通志》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这里要说明一点,经我学习研究发现南宋章定也是一位篡改引文的能手。古代作者引文一般是不说出处的,而章定则称他是根据唐朝林宝撰《元和姓纂》简称《姓纂》而写的郝姓起源的,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下面作一对照比较
林宝说:郝,       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 帝乙时,   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
章定说:郝,《姓纂》出于赫咠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王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郑樵说:郝氏        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时,有子期封太原郝乡,因氏焉。
对照可知章定是说了假话,他没有看过林宝的原著,他写的根本不是引用林宝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他实际抄的是南宋郑樵的《通志》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而且对引文修篡改了两处,一是把赫胥氏改成赫咠氏;二是把“有子期”改成“王子期”。章定改成王子期是要害,谁的王子?是赫咠氏裔孙的王子?帝乙是赫咠氏的裔孙吗?都是没有历史根据的。章定的篡改发明了王子期之说,制造了混乱,开创了杜撰的先河。元、明朝时期姓氏著作中的杜撰均与章定有关。但是就从章定的文中也找不出帝乙封子之说的根据,然而就是章定篡改而成的伪说,彭桂芳也未敢引用全文,这就说明彭要删掉章定论述前半段的要害。总之章定的伪说也帮不了彭桂芳的忙。
   5关于子期的解读。关于郝姓起源论述中,子期的是唐朝太常博士林宝首先提出来的,说的有点含糊,所以后人的解释出现不同的说法。北宋著名史学家欧阳修著《新唐书》一书将子期解释为裔孙期,也就是说把“子”字解释为裔孙,根据郝姓家谱记载证明欧阳修解释是对的,期是汉族郝姓得姓始祖。而南宋郑樵改为“有子期”,加了一个有字,郑樵改的对不对?我说郑樵改的不对。郑樵是南宋著名史学家,也是一位训诂学家,但是可能一时疏忽,搞错了。为什么?因为郑樵在“子期”前加了一个有字,所以子期就变成了郝姓得姓始祖。现在不少作者称子期是郝姓始祖,可能源于郑樵。但是子期不是郝姓始祖。子期何许人也?经查与郑樵同朝的著名姓氏学者邓名世撰《古今姓氏书辨证》说:“子期,出自芈姓,楚平王子结,字子期,为大司马。白公胜作难,杀子期于朝,后世以字为氏。”邓名世告诉我们:历史上确有子期这个人,但他不是帝乙的儿子,更不是郝姓的得姓始祖。
6综上所述帝乙封子之说是不能成立的。然而当今有的姓氏著作的作者把这一假的发明奉为圣旨。更令人不解的是研究古代帝王史的北京历代帝王庙的“百家姓展览”也称帝乙是郝姓的始祖。经询问说是某专家的研究成果。实在不敢恭维这位专家的研究成果,他可能连一本古代姓氏文献、郝氏家谱、陕晋地方志都没有看过,只看过《五百年是一家人》一本书就断言。这是研究吗?还是在忽悠?作为郝姓的一员,我最担心的就是假的可能变成真的。
在学习古今姓氏著作中使我感到:汉族郝姓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姓氏,因为有的姓氏作者老想着惩治郝姓老祖宗,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贪污受贿,但是他们要不断的撤换我们的老祖宗,郝姓远祖和始祖已被撤换十个之多。还不甘心。请看被他们撤换我们的老祖宗有:
汉族郝姓远祖:郝省氏、赫胥氏、伏羲氏之弟郝骨氏、赫咠氏、郝胥氏、赫骨氏、商汤、契、伏羲氏、有扈氏
郝姓得姓始祖:期、子期、王子期、帝乙王子期、帝乙王子周、王子斯、霍叔、帝乙之弟期、帝乙、郝之期(商)、郝子廉、郝省氏、子朝、子旗
作为郝氏家族的一员,我要大声疾呼:姓氏著作的女士、先生们,请笔下留情,别在随意折腾惩治我们的老祖宗了。谢谢!
7关于汉族郝姓起源的表述。以上探讨的是帝乙封子之说不能成立的原因,而郝姓起源应该如何表述呢?根据我看到的家谱资料,并以唐朝姓氏文献和陕西省地方志关于郝姓起源论述的综合佐证,我拟按照姓氏起源的构成要素分述如下:
1)  郝姓的远祖是郝省氏,太昊氏之佐;
2)  郝姓得姓始祖是郝省氏的裔孙期
3)  郝姓得姓时间是殷商帝乙在位期间(公元前1101—1076年);
4)  郝姓的发源地是盩厔郝乡,即今陕西省户县祖庵镇郝村;
5)  郝姓源自古代的风姓,是风姓的一个分支;
6)  郝姓郡望是太原、京兆、安陆。
我想模仿唐朝林宝的写法,拟改写为:“郝氏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商帝乙在位期间,郝省氏的裔孙期封于盩厔郝乡,因地以命氏焉。”此写法对林宝的原文有两点修改,一是“子期”改为“郝省氏裔孙期”。修改的根据是参考郝姓家谱和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关于郝姓起源论述(郝氏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乡,因以为氏。)二是“太原”改为“盩厔”。修改的根据是参考郝姓家谱和唐朝颜师古注《急就篇》关于郝姓起源的论述(郝,京兆盩厔乡名也,因地以命氏焉。)这一写法有何不妥?敬请郝氏宗亲批评指正。
四结束语
著书立说是好事。著书立说是研究姓氏学问的结果,而不是编瞎话的结果。今天少数人富起来,作者应该不会去为稿费而著书立说吧。写书引用前人的论述是必要的,因为几千年的姓氏历史,你不引用你怎么知道。然而抄书必须比较研究,必须别伪求真,不能图省事盲目抄书,更不能专捡编瞎话的抄,否则就容易抄出笑话来。正如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说:“无论做哪门学问,总须以别伪求真为工作。因为所凭借的资料若属虚伪,则研究出来的结果当然也随而虚伪,研究的工作便算白费了。中国旧学,十有九是书本学问,而中国伪书又极多,所以辩伪书为整理旧学里头很重要的一件事。”梁启超说的多深刻啊,学习研究郝姓起源就必须别伪求真,愿你我共勉之!
我是学习无线电通信专业的,对家谱和姓氏知识是门外汉,离休后,为给我的老祖宗郝伯全(1264—1358年,山东莱州市郝姓始迁祖)寻根,开始学习古今姓氏著作。我的学习也仅是入门,所以以上所论还是一个初学者的议论,加之年龄大、眼神差,可能看错了,因此其中定有不当之词和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写此文的目的在于向主张帝乙封子之说的作者请教,希望交流看法,谢谢!批评意见请寄北京邮电大学眷18楼432信箱,邮编100088,或发xiangq32@gmail.com
                            郝火河2011年2月22日初稿2011年6月4日修改
致                出版社,因不知作者的信址,请转作者            审阅拙文,并希望得到批评指正,谢谢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于 2011-11-19 13: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质疑“帝乙封子之说”的真实性]
火河 兄长,弟身在海外二十多年,同为学人,深感学风严谨之重要。感谢辛勤劳动之成果,使得郝氏上百万(?)后人得益非浅。如果知道古典的专门史书的书名等话,日本国家文书馆可能有国内的稀有藏书,小弟可尽力而为。如中国地震的史料书籍,也可从此而知。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