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36891|回复: 59

莱州历史大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3 16: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莱州历史大观

-尹洪林编著

纵观古今
       罗数千年于一册间
  横涉百科
      古邑风情展卷可得

——题记


              内容简介

       《莱州历史大观》记述了莱州(掖县)自夏代至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各方面历史。三十二个章节、五十余万字,纵观古今,横涉百科,可谓是莱州(掖县)历史资料之大观。
        《莱州历史大观》汲取邑地的“志、书”精髓,选辑保存下来的地域文化资料之重点。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译写中突出其地方性和时代性,努力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在保持原资料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充分运用新、奇、智、趣等手法,为本书输入了较强的可读性。
        《莱州历史大观》资料详实,可作研究地域文化的工具书,又可为茶余饭后的消闲读物。鉴古知今,继往开来,是研究莱州历史,促进改革开放,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好书。



《莱州历史大观》由莱州市退休干部、国家一级作家尹洪林先生历经三十年撰写
   《莱州历史大观》记述了莱州(掖县)自夏代至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历史。三十二个章节、五十余万字,纵贯古今,横涉百科,可谓是莱州(掖县)历史资料之大观。
    《莱州历史大观》汲取邑地的“志、书”精髓,选取保存了地域文化资料的重点,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译写中突出地方性和时代性,努力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在保持原资料不变的情况下,充分运用新、奇、巧、智、趣等手法,使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莱州历史大观》资料详实,可做研究地域文化的工具书,又可为茶余饭后的消闲读物。鉴古至今,继往开来,是研究莱州历史,促进改革开放,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好书。

莱州市尹洪林先生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一级作家,曾被烟台信息工程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对莱州市的历史古迹颇有研究。其先祖曾在清朝任三品衔的工部侍郎,遗下不少珍贵的古书,其中有莱州市第一部县志(四百年前的手抄本),还有明洪武甲子年(1384)首巡《过氏宗谱》,附有《莱丘铭》、《刺血书》、《暴寒书》以及秦碑等,均是古文,叙述了古过国在东莱山的悲壮史。这些古文被专家视为国宝,经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专家考证,司马迁〈史记〉中几次提到第五名山东莱山即为现山东莱州市的东莱山,为“世上名山”?,排除以前“东莱”是指整个山东半岛的说法。为此莱州市博物馆馆长林光旭撰文《中国第五名山东莱山考记》刊登在《文化与收藏》杂志上发表,大大提高了莱州市文化古迹的地位。尹先生深切地感到这批古书的价值,如何进一步挖掘中国文化古迹资源,干一件有利于地方和子孙千秋万代的大事。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6: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简而直      传新而奇

              (代序)



经简而直      传新而奇
                  (代序)

       尹洪林与我父亲马孝正是忘年交,二十余年来,我一直尊他为大哥。两个月前,他带这部书稿来让我父亲写序,老人住外未归,我欣然为之。大哥连续五年有作品被选入国家精品库,是国内为数不多获此殊荣的作家之一。能为大哥的专著写几句话,是很高兴的事。
    八年前,大哥被烟台信息工程学校聘为客座教授,连续为该校的地域文化读本《古邑春秋》撰写了五集文稿,这些史料不仅使师生受益,在邑地的影响也很大。然而,我也清楚的知道,大哥写《莱州历史大观》的夙愿已有三十多年了,这五集文稿无疑也是为完成这个夙愿作基础准备。
    有件事我至今记得很清楚:二〇〇三年春,大哥送来《古邑春秋》第一集文稿,请我父亲谈意见。老人家刚看了两篇,便拍案叫好,他对我说:“我一生研究文史、讲授文史,如何把史料讲述生动,如何能使听者乐闻,闻者乐道,是我研究了一生的课题。真未想到,洪林能突破这个难题。”我看了大哥写的文稿,再对照史书和原资料,也不由得点头称是。这些文稿都立足于历史的真实,用新、奇、巧、智、趣等创作手法,把古旧呆板的历史材料写活,写出风趣,这实在是一种创造。让几位同行阅了文稿,大家同是这个看法。
    几个人的话能成定论,但大哥在二〇〇五年初春“蟾宫夺桂”的事却是不容质疑的。自二〇〇〇年至二〇〇四年的连续五年中,他有六篇文章被选入国家精品库。这六篇文章都是历史题材的,以往古旧呆板的历史资料在大哥的笔下变得生动有趣。或引人入胜、或催人泪下,能吸引人一口气读到底,以至被故事刊物引进又共同推举为年度最佳故事。连续五年有作品被选入国家精品库的作家全国仅有几人,大哥是其中唯一写历史题材的。据几位选家说:他写的东西史书有据,没有编造,读来亲切又实在。多年来,大哥经常应邀外出讲学,他的这种新颖的写作方法已影响了越来越多的文史作者。
    我和大哥交厚多年,知道他收藏有一些珍贵的史料。这部书中的一些史料,曾有不少开发旅游景点者提出巨资购买的,我曾几次大哥出让,但大哥是把“金钱”看得很淡的人,一次次回绝了登门求购的人。后来听说他把这些资料无偿奉献出来,作为烟台信息工程学校的地域文化读本,他的敦厚大度又一次得到验证。
    以一人之力编著一个县市的历史大观,且要做到求善全而无遗落,此话说来简单,实践起来却绝非易事。综观全书,大哥确实做到了。我为有这么一位挚友高兴,在佩服他的同时,也被他热爱家乡、热衷于地域文化宣传的精神所感动。
    当年为祝贺大哥“蟾宫夺桂”,我父亲曾为他题词:“山藏异宝草木秀,人富学问誉声多。”看了这部书稿,压不住心情激动,写此文也复述这句话以为序。
               马书田
       2011年6月10日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6: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序



      三十多年前就想出这本书,但一直没有一段比较长、能一气呵成整理资料的时间。从去年初夏开始,借守孝避事的机会,在家分类整理及译写一些该增补的材料。由于有三十多年的构思与笔记积累,进展也算顺利。
   文革“扫四旧”期间,私人手中的地方志、书类书籍大多被销毁,而这类资料官方保存的也不多。文革后,寻常市民想看一看《县志》很不容易,想查点地方历史资料或进行相关研究就更难了。也就是考虑到这一点,三十多年来,我始终想写这本书。因为我保存有比较完整的一些地方志、书资料,其中有一些还是孤本书。把这些历史资料整理成册,可以作为本市地域文化教育很好的材料,鉴往知来、资政育人,更好地为本市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一九六九年初,时在县宣传部工作的迟汝舟老师(原是掖县一中教师,曾搞过一段文艺创作)以帮助工作为名,借我到“县文艺创作组”从事创作。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专心地研究地域文化资料。一九**年,迟老师调任城关公社书记,在他的直接帮助下,我在深入研究的同时,选择一些有现实意义的史料,陆续写成小文章在各类报刊发表。如:(晋)刘毅不畏强暴和举荐至公的事、(明)滕谧教子的事、(清)于中行清风贯巷的事······此段经历,应算是本书的资料积累阶段。
    一九八〇年,迟老师调任教育局局长。这一年,孙智斌老师(已退休,今住程郭镇洪沟头村)从平度调回来。孙老师古文功底扎实,治学态度严谨,迟局长安排他和我一同研究、译写资料。这期间,我们译写了大量的资料,实地考察了本市大部分的历史遗迹,整理了几十本研究笔记。此段收获最大,应该是本书的起草准备阶段了。
    此后,我在工作之暇,开始有计划地把本市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撰写成文学作品,相继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八四年写的《东莱三凤》材料,在省级刊物发表;八五年写的大戏《清官箴》(取材“东莱三凤”赵家的事)在省级刊物发表。同年,莱州市吕剧团排演了本戏;八八年发表电影剧本《孤城魂》(取材为明末孔有德叛军围攻莱州城的事);八八年——二〇〇五年,将地方志、书上的历史名人,以清官、名臣、名宦、武将、名医、名道、贤人名士、传奇人物和在掖县的外籍人等分目,分别写出辛次膺、王俊民、毛纪、刘重庆、董基、徐殿飏、刘长生、孙守常、任瑛、刘聿、宗泽、崔覃首等人的《传记》材料一百余篇,大多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这二十年,不仅我的文学创作取得很大收获,而且对手中的史料也更加熟悉了。

   二〇〇三年,烟台信息工程学校聘我为客座教授。四年间,我为学生整理撰写了八十余万字的地域文化材料,出版了《莱州历史大事考记》、《莱州历代典故索源》、《莱州历史人物故事选》、《东海神庙》、《仙峰道谷大基山》等五本莱州地域文化方面的专著,为此书的最终完成奠定了基础。
    三十年前,我曾将此书构思命名为《掖县历史大观》。掖县建市后,顺势更名为《莱州历史大观》。后来有朋友说:以前莱州“州管七县”,单说掖县历史,用《莱州》为“名”好像说不过去;也有朋友提议可命名为《掖县志赏释》、《掖县史话》之类的。待本书初稿辑成后,看过的朋友都说:本书资料详实,就该叫《莱州历史大观》。至于古、今“莱州”名称中的区别,相信读者是不会混淆的,不必在书的名称上过于拘泥。因此,本书就定名为《莱州历史大观》。
   本书在编写中选辑了《莱州府志》、《掖县全志》、《莱州市志》、《莱州市地名志》、《莱州古邑掖县》的一些有关记载,译录了《邑志佚文》、《掖邑典故索源》、《掖邑乡贤考记》、《掖乘》、《掖邑宦绩》、《东莱野语》、《识小录》、《随山录》等书及旧时邑地一些名人《札记》的一些资料。将莱州(掖县)自夏至民国间有文字记载的大事,基本上都做了整理。
   本书所辑史事的原则:一是在国家的史书中有记载的事;二是在本市有影响,被记于邑地志、书中的事;三是在百姓中流传广泛,经考察确实存在,又有现实意义的事。
   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每译录一件事,必先在邑地志、书上找依据。邑地志、书记载简单的,则根据事件发生的年代,查阅《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国书”,能找到依据的则根据记载译录;“国书”中未有记载的,则根据邑地志、书两本或多本的记载互相对照、引证。对一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事一般不录,但对流传广泛的,则照原文译录,记清年代,写清出处,给读者一个比较直观的明确交待。
    《莱州府志》和《掖县志》对莱州(掖县)上古历史的记载有遗落,是当时修志者受资料限制的原因。如:“寒浞处浇于过”是志书上最早的记载。“寒浞处浇于过”是寒浞追杀帝相之后的事。而夏自帝禹开始,经帝启、太康、仲康后,才是帝相执政。那么,帝相向上的五世间,邑地是谁执政?《史记》上说:“向帝贡竹器和山茧之丝。”有贡,必定有执政官才对。再者。“寒浞封子浇于过”的这个“过”是怎么来的?是谁封的国?又是谁建的都城?邑地志、书对这些事都未说明。
    夏朝传君十七位,受祚四百五十八年,在《莱州府志》和《掖县志》等志、书中,对其的记载只寥寥数语。而夏之后的商朝历三十位君王,共六百四十四年的时间,邑地志、书中除记有“商时莱为侯国”、“沙丘城世传商纣所筑,秦始皇崩处(此句应为记秦朝的事)”外,也再无述解。为写好邑地在夏、商两代的这个“断层部分”,我除查阅大量资料外,还专程找到几位国内著名的历史学家求教。在几位专家的热心帮助下,不仅查明“夏封过国”、“商纣王筑沙丘城”的细节,还寻到“唐厥锸龙坛”、“过君自降爵位”、“过戈后裔大祭祖”等一些资料。
   关于这段历史的译出,不仅填补了莱州(掖县)夏禹至相期间和“少康复国”前后的历史空白,把邑地的历史记载又向上推溯了一百余年,也让我们能更多地了解莱州的上古大事。仅凭这一点,本书的出版也是很有意义的。




    周朝的历史比较杂乱,特别春秋战国间的事,很找到划一的说法。在几位老教授的帮助下,查明一些人们常说但又很难寻到来由的事,如:“莱侯国,莱伯国及莱子国”的事。特别是以前鲜为人知的“东莱有日夜出”的典源,也都依旧记载译录出来。
    《掖县志》对秦、汉、晋,特别南北朝及金代的一些事写的太拘谨。其撰稿人受时代局限和传统的“忠君”思想影响,将“救民于水火”的农民起义领袖(东汉)张伯路、(晋)刘伯根、王弥、苏峻、(金)杨安儿、杨妙真等人都定性为“贼”、为“恶”。在整理这类史料中,本书举晋代邑人苏峻为例,以《晋书》、《资治通鉴》为依据,列举出苏峻的重要经历、记实记事,对其忠奸则不加评论,力求还其一个真实面目。让莱州人了解到邑地在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些重要人物。
    隋、唐、五代、宋、元间发生在本邑的大事,除县志记载的外,将《邑志佚文》所记的也选辑一些,尽量做到不遗落。明、清及民国的资料丰厚,除译录县志所载外,还选了一些有现实意义又有可读性的资料译写刊用。
    莱州历史上出现的官宦人物极多,辑录中不可能全部涉及到。有些人虽然出士入仕但少有政绩,邑地也很少有人知道,属于被历史大潮淹没的人物;有些虽有详细记载的凡事,有些尚一时之兴的旧诗或艺文等,对今人来说没有什么借鉴意义,本书在选辑中皆予以舍弃。
    编写一邑的历史大观,工程不算浩大但也并不轻松。仅查阅的史书、资料也够人搬车载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本书辑写中一定存有不少谬误之处,诚请法家不吝赐教。
    本书中引用了《莱州市志》及其它一些志、书的资料。在此向志、书作者表示感谢。
    为方便阅读本书,卷中所记事件的历史纪年都注了公元纪年,所列的旧地名也都注了新名。
               
          作者(尹洪林)
       2011年6月10日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6: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拖一世
    毛纪的曾祖父名叫毛伯全,明朝洪武初年随父母逃荒从四川(有误,应是安徽淮泗地区,见于《东莱崇儒毛氏族谱》序文)到莱州的。
    毛伯全到莱州时,莱州城刚建成没多久。城中除府、县两座衙门大院前的路两边民房较多外,大院后面的路两边,还都是荒地。毛伯全的父亲毛士原在县衙大院后面官府指定的地方,用官府给的钱建起一处草房,全家定居下来。
    毛家的新房前有棵榆树,树上有个喜鹊窝。一天,毛伯全看见有一只小喜鹊在枝头跳跃,他年小顽皮,拾着石头去打小喜鹊。一只小喜鹊被石头打伤,落在地上被他捉住了。他用一根小绳拴住这只小喜鹊的腿,高兴地在院门外玩。
    毛伯全的父亲毛士原出门干活回来,看到儿子拖着一只小喜鹊玩,心中有些恼火。他打了儿子两巴掌,问明小喜鹊是从树上打下来的,急忙把小喜鹊腿上的小绳解开,爬上树把小喜鹊送回窝里。
    当夜,毛伯全的父亲毛士原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一只巨大的喜鹊站在身边,口吐人言:“我的三个孩子长大后是为人做好事的,也是保你家三世启运的。你不教育儿子**护它们吗?他用石头打伤一只已折了些运,更不该用绳拖着玩。虽然你救回小喜鹊,但因为你疏于管教孩子,铸成此错,还是要受罚的。”大喜鹊有些惋惜地叹了口气说:“你夫妻平日行善积德,本来天意许你第三世富贵。因这一石一拖之错,就得罚你一拖一世,且到第四世再获富贵吧!”醒来后,他把梦告诉妻儿,一家人从此对小生灵倍加爱护。
    这梦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在毛家却一辈辈传了下来。巧的是,毛伯全的后代三世是毛纪的父亲毛敏,他一生刻苦读书却未求得富贵,直到毛纪做了官,家中才富贵起来。
    “一拖一世”的故事是毛纪当笑话讲给胡仲谋听的,胡仲谋当典故记下来汇进书中。如今读来,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毛鸿飞:莱州府掖县人。同治元年举人。始祖:士原,元时由原籍淮泗迁徙掖县城里。毛绅的先祖毛士原于元朝中期由今天安徽泗县迁居莱州城东南隅居住,第四代出了一位显赫一时的人物——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大学士毛纪。毛纪的大伯父毛进的次子毛晟一支子孙,散居小原集、西障毛家、前小朱、沙河交通村以及平度界山等村庄,毛绅是第十六代。毛绅之孙毛鸿飞(1836-?),系清咸丰十一年(1861)、同治元年(1862)并科举人,曾出任山东省福山县教谕(即县教育局长)。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6: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寄盐行善

    “寄盐行善”是个很有名的典故,现演变成好多名言。
    毛纪的祖父名叫毛刚,他为人敦厚,勤劳能干,对老人很孝顺。因受生病的寡母拖累,而立之年(三十岁)还没说上媳妇。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前后,莱州府、县衙门官吏更换频繁,治理比较乱,立冬之后连给百姓腌制咸菜的盐都运不进城。新上任的官吏贴出榜文,征百姓去海边运盐。毛刚服侍着母亲,也凑空赶着毛馿去海边驮盐。
    这天,毛刚赶着驴刚出城门,一位坐在路边的老翁叫住他,说自己走累了,求毛刚送他回家。毛刚问清他家住在城西山后陶家疃(今城西北的五个庄陶家疃),热情地说:“正好顺路,我扶你骑上吧。”他小心地扶老人上了驴,自己在前面牵着,一直将老人送到家门口。老人要给他钱,毛刚笑着推辞,又匆匆赶着驴去海边驮盐去了。
    第二天一早,毛刚又赶着驴去海边驮盐。回来时走到陶家疃南,见一位老婆婆坐在路边,双手捂着心口处,一声声地呻吟着。毛刚走到她身边,关切地问她是否生了病?老婆婆看了他一眼,说自己离家很远,想进城看病,走到这里却疼得走不动了。毛刚略一沉思,指着陶家疃说:“我昨日刚认识一位老翁,你在此少等,我去他家寄放下盐就来驮您进城看病。”说完,毛刚赶着毛驴急急向村里走去。
    老翁一见到毛刚,又要倒茶又要做饭款待他。毛刚简单说了要送老婆婆进城看病,把盐先寄放一下的事,就想动手卸盐。老翁拉住他的手说:“你昨天说驮一趟可挣二十文,误了差要倒罚二十文。你同那位老太太并不认识,送她进城会误了送盐的。这事只是赔点钱却也罢了,若老太太有个三长两短,可要麻烦啊。”老翁扶正被毛刚拉歪的盐袋,指了指向东的路又说:“别多管闲事了,快从这里出村吧。”毛刚摇摇头,着急地说:“老人有病,我不能这么走了,否则我良心不安。”卸下盐,赶着毛驴匆匆去了。
    老婆婆骑上驴不再呻吟,一路上不断问毛刚的一些家事,进了城也不问何处有医生,又要去毛刚家歇歇。到了毛刚家,老婆婆见毛刚的母亲躺着炕上,就让毛刚赶快做饭。毛刚以为她饿了,赶紧生火做饭。等服侍老婆婆和母亲吃完饭,他正想赶着驴去陶家疃驮盐,老婆婆的儿子却寻上门来。
    老婆婆的儿子进门交给毛刚二十文钱,说他已代毛刚将盐运回城交了差。他扶着老婆婆走了不久,毛刚家就来了为他说亲的人。
    说亲的人讲了一番话,令毛刚母子大感意外。原来昨天被毛刚送回家的老翁和今日来的老婆婆是老俩口,夫妻俩有个女儿,模样长得好,又十分贤惠。老俩口一心想为女儿找个好婆家,听人说城里东北隅有个叫毛刚的小伙子样样好,老夫妻就暗中请人指点着认识了他。昨日老翁先试探了毛刚的人品,今天老婆婆再次试探并编理由进他家看了,这才让人来说亲。
    这门亲不用说一谈即成,毛刚说了个好媳妇。毛刚“寄盐行善”的事一传出,人们都说他“行善得福”、“善有善报”,还有人把典故中的“盐”字写成“缘”,把得福的“福”字写成“妇”,但典源都是以上这个事。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6: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潦漫佳城

   “潦漫佳城”讲的是毛纪父亲毛敏死因和死后安葬的事。此事被清初大文学家蒲松龄虚构一番写进小说,看了小说的人传讲时又另加渲染,变成了许多说法,且大多带有迷信色彩。今按毛纪本人所讲,胡仲谟记于《东莱野语》中的同名典故,译此典源。
    毛纪的父亲毛敏性格内向,他八岁时想进学堂读书,但由于家里穷,付不起学费,只能拿着书请识字的人教一下,回家自己读写。毛敏有远大志向,他每天帮父干农活,起早贪黑地读书学习。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府衙组织学子考试,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位土里土气的庄稼汉竟能考中举人。
    一天未进正规学堂的人考中举人,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知府崔恭看了毛敏写的文章后,召见他,发现他确实是个人才,亲自推荐他到官办学堂教书。毛敏有了月薪,也有了时间,更加刻苦地读书学习了。
    毛敏在官办学堂教书十年,他的学生有不少考中举人。这期间他也去参加过几次省试,想考取进士,但总是榜上无名。在此任知府六年的孟玘很同情毛敏,离任前向朝廷推荐他。朝廷一纸公文下来。升毛敏为杭州府教授,令他即刻上任。教授是九品职,俸禄不多。毛敏干了两年,回家娶了妻,以后杭州、莱州两头跑,再也不想出士入仕的事了。毛敏在杭州干了十八年,因为朝廷下文将府教授由正九品降为从九品,俸禄也减少了。在外省吃俭用,又要顾家中妻儿,毛敏感到太累了,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辞职回了家。
    毛敏对庄稼活并未生疏,夫妻种着地,养着鸡鸭牲畜,供给着儿子毛纪读书,浓浓的天伦之乐让他觉得比在杭州任教授时心情舒畅。这年夏季的一天下大雨,第二天地里不好干活,他忽然萌发了去城西玩耍的想法,对妻子说了声,独自出了门。
    毛敏的死讯惊了家人和乡邻,大家跑到这个水坑边,想了好多办法才把他的尸体捞上来。有知情人说这地是城南张家村张斐的,这个坑是他请阴阳先生选的阴宅(坟墓)。这几日张斐令人开挖大坑想修墓,昨天潦水入穴才漫平的。提起张斐的名字,人们都知道,他是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解元,十三年(公元1448年)进士,如今在朝中官任户部郎中(三品职)。这几天正休假在家中。
    人们正在劝着毛纪母子节哀,却见张斐骑着马来了。昨天下了一天大雨,张斐到这里看看,想回去后安排修墓的事。他一见雨水漫平的墓穴边停着一具尸体,立刻明白是在墓坑中淹死的,想到别人的阴魂冲了自家墓穴的吉气,他的脸慢慢地拉长了。

     毛纪母子跪在张斐面前,哀告说毛敏的阴魂留在此墓穴中,求张斐将墓穴转卖给毛家。众邻居也纷纷替毛纪母子说好话,愿凑钱出高价帮毛家买此墓地。张斐沉思了一会儿,长叹一声说:“毛敏未进学堂能考中举人的事,我早听说过,可惜生时不曾相识啊。”他慢慢走到毛敏尸体旁,深深地施了揖礼,说:“毛兄,此就是您的安息处。我立即派人送棺来,为您换盛装,搭灵堂,给您赶修佳城。”看了一眼毛纪母子,又说:“毛兄,请您放心,我会安排人每月为嫂夫人送柴米,孩子读书的事一切有我。我要让他出人头地,胜过你我。”说完,头也不回地上马去了。
    张斐一诺千金。以后不管在京在家,他府中每月都来人给毛纪母子送柴送米送钱。张斐特别关心毛纪的学业,时常派人来取毛纪写的文章,到朝廷请文才高的人修改指点。在他的关心和帮助下,毛纪母子的生活没有因毛敏去世而出现困难,毛纪的学业也日见长进。
    毛纪入仕的时候,张斐已年纪大了。他知道毛纪刚做官没多少钱,怕他为建房、为娶妻做出贪污受贿的事,让人在村后选佳处为毛纪建了府第,又张罗着为他娶了位门当户对,美貌贤惠的妻子。他不断告诫毛纪要做好官、做廉官。毛纪也不负众望,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6: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老忘形会

    “五老忘形会”简称“五老会”,是毛纪去(辞)职回乡后,同城中四位致仕官员一起活动时戏称的组织名字。他们不问政事,在一起饮酒品茶,写诗作画,游山玩水,消磨时光。后来回乡的官员也有陆续参与者,人一多就改称叫“士老乐会”了。
    毛纪虽然一直是这个组织的首领,并称该组织为“忘形会”或“乐会”,但被“斥归”的失落感是有目共睹的。他总结总结在仕途上的坎坷经历,写了不少揭露官场腐朽黑暗的文章。但也只是在几位知己中传阅,从来未在“会”中公开。
    嘉靖十一年,胡仲谟任莱州知府。他请毛纪与刚致仕回乡的滕谧到府衙纂修《莱州府誌》。有修志事缠身,毛纪就不再参加“会”中活动了,这个“会”也慢慢解散了。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6: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纪改匾
     
    “毛纪改匾”虽不属于纯典故,但却包含了一个重要资料。考虑到此资料如今鲜为人知,在整理邑地典故时一并写出来,使之不失传后世。
    毛纪改的是莱州城四门城楼上的大匾字。明朝洪武四年,莱州卫指挥使茅贵缮修莱州城,将元朝大德六年筑的土圩子墙改为砖石墙,历时三年,直到洪武六年才修好。新城修竣工不久,莱州知府胡天佑就接到了升迁公文。茅贵与胡天佑交情很深,他觉得胡天佑为修城出了不少力,就请胡天佑为莱州城的四门城楼题匾留为纪念。胡天佑题写的四门城楼大匾分别是:东门:“莱日蓬迎”、南门:“云峰呈秀”、西门:“福禄环山”、北门:“蓉岛风清”。
    嘉靖十一年,知府胡仲谟请毛纪纂修《莱州府誌》,志中要记录修城的事,也要记录四门城楼大匾上的字。这天,胡仲谟同毛纪来到城上,谈到匾上的字,两人都觉得字意好似有些别扭。毛纪说:“当年的胡天佑知府题匾时,可能只想到在城头放眼看到的地方,如云峰山、福禄山、芙蓉岛等。就东门的‘莱日蓬迎’来讲,也似有压人一头之感。”胡仲谟点点说:“我也有同感。我还觉得‘呈’字用的太大,‘福禄’只环一山太窄,‘芙蓉’一句太平淡。”他想了想又说:“这几块匾已挂了一百六十多年了,也该换了。您老才学高深,请改改字吧。”
    毛纪早有改匾之意,他沉思片刻说:“东门改为‘日出蓬迎’。自古蓬莱称为仙境,仙境迎日出,既表现登州(蓬莱)为仙境,又暗示本城天降吉祥;南城‘云峰呈秀’的‘呈’字改为‘拱’字。能令人想起山形,又有宝山贡献文秀之意;西门前后字倒过来,改为‘山环福禄’,意思就宽了;只有北门我想换两个字,改为‘蓉岛翰林’,暗喻莱州人才一浪推一浪,多得如海中的浪头一样。”他的话刚落音,胡仲谟连声称赞:“好!这样一改,东示吉,西示福,南示文,北示才,意思全齐了。不愧是一代首相,您把这四块匾的字改绝了。”
    胡仲谟请毛纪提写匾上的字,毛纪极力推辞,说胡仲谟是莱州知府,这字理应由他题写。胡仲谟谦虚一番,题写了四块匾上的字,重制了大匾,分别挂在四门城楼上。
    “日出蓬迎”、“云峰拱秀”、“山环福禄”、“蓉岛翰林”四块大匾自明嘉靖十一年挂在城楼上,历清、民国共三朝,共计四百多年。虽经几次修缮城楼却没有一位官员提出重换、重写大匾的。据说主要原因是没有人能写出比此含意更深邃、意境更秀美、语言更贴切的匾言了。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6: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姊妹易嫁

   “姊妹易嫁”是蒲松龄《聊斋》中的一篇小说,经山东吕剧团改编成戏剧传演,后又拍成电影。艺术作品本无典源可寻,考虑到作品写的是毛纪,且故事流传较广,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内容。
    张有旺长女素花自幼与放牛娃毛纪定亲。后张家富裕,毛家衰败,毛纪幼年为人牧牛养家,因不堪东家虐待,归家发愤读书。进京赶考前到张家辞行,遭素花嘲讽。毛纪中状元后,乔装落魄前来迎亲,素花执意不嫁,造成僵局。有旺次女素梅,爱毛纪诚笃,甘愿代姐出嫁。真相大白后,素花后悔不迭。
    艺术作品离不开虚构,这里要说明几点:毛纪未考中状元;其妻姓官不姓张;戏中毛纪自称“毛文简”是错误的,“文简”是毛纪死后皇帝赐的谥号,他是不可能以此二字自称的。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6: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贫苦可励志

    “贫苦可励志”典故出自明代莱州城,典故是莱州举人滕谧的一句话:“贫苦可励志,富足泯雄心。”
     滕谧,1487年生,1559年卒,字危言。他幼年丧父,服侍母亲孝名远播。由于生活艰难,他自小立下雄心壮志,日夜苦读诗书,定要入仕为官。
    弘治十四年(1501年),十四岁的滕谧考中举人。张榜之日,观者人人赞叹,都说滕谧是神童。当时的莱州知府朱绅很喜欢这个少年举人,听说他家中贫寒,拿出一些银子赠给他,滕谧婉言谢辞。朱绅以为滕谧在众人面前不好意思收,第二天派专人将钱物送到他家中。未想到滕谧当天把这些钱物送回来,他再三拜谢后,说:“贫苦可励志,富足泯雄心。”朱绅对他更加钦佩。
    正德三年(1508年),二十一岁的滕谧考中进士,入仕为官。他初任户部主事,后以清廉之名升任镇江知府、湖广副使。
    滕谧性格耿直,因痛恨奸臣严嵩独揽朝政,告病致仕。他曾助毛纪纂修第一部《莱州府志》,受毛纪影响,乐于钻研莱州玉石雕刻工艺。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