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1980|回复: 3

初中历史知识拓展:地主、富农、中农、贫农是如何划分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3 14: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中历史知识拓展:地主、富农、中农、贫农是如何划分的?

不管八年级上册还是下册的历史书中,涉及到土地政策的内容,都会提到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那么这些成分是如何划分的呢?

地主: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生产工具(牛和犁等),完全不种地,把地租给别人或雇佣长工的是地主。



《白毛女》中的黄世仁就是典型的地主。其中描写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年秋天,在华北某地杨各庄,贫苦农民刚收完谷子,汗水还没干,地主黄世仁和管家穆仁智就吆喝着一群家丁,凶神恶煞地强迫他们交租。”可见黄世仁就是完全不种地,而把地租给别人的地主。

富农: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生产工具,自己也种地,但是需要雇佣短工的是富农。



《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就是典型的富农。白家有十多亩上等的水田,中等和下等的田地数目书中没有具体的写出来,但是肯定是有的。生产工具有两匹骡子,有红马,有黄牛。家中有长工鹿三,而鹿三的儿子黑娃也要帮忙割草。白嘉轩也需要自己下地,书中描写到“太阳升上白鹿原顶一竿子高了,这一块一亩多的地上耕翻完了,卸下犁具再套上铁齿耙,白嘉轩扯着两条套绳指挥吆喝着红马耙磨过一遍,地面变得平整而又疏松。”白嘉轩的母亲、妻子也需要纺线织布。

中农: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不用雇佣农民,完全靠自己家人种地的是中农。

贫农:有土地但是不够种需要租别人家的地,或者没有工具需要租用,有时也打短工的是贫农。

鲁迅的作品《故乡》中的人物闰土,其原型叫章闰水,闰水的父亲名章福庆,家在杜浦村,家中有一片沙地,种些瓜豆棉花之类,农忙的时候在乡间种地。闲时在鲁迅家帮工。章福庆虽在鲁迅家帮工。

赤农:什么都没有,给人家打长工,或者租地主的土地工具是赤农。


《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就是典型的赤农。家中没有土地,靠租黄世仁家的土地过活。



《白鹿原》中的鹿三也是赤农,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睡觉在马棚,靠给白嘉轩家当长工过活。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4: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产队回忆三大员--队长、会计、记分员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干部带了头,才能有奔头。生产队虽小,不能没领导。队里称得上领导的,第一是队长;有权的,是会计;不宜得罪的,还有记分员。

  小队就二十九户,从白发老人到吃奶孩子的一百五十三口。三大姓二十八户、加一户小姓。大的组织是生产队,小的组织是各姓家族。出一天工,工分不一样的、难做不难做也不一样。去公社打柴油,拖个板车,算十分工。下河挖河堤,一身泥累到爬不上岸的也是十分工,还有就是累死也挣不到十分工的活。队员挣工分是吃饭的活计,常拿不到十分工,年底算帐得倒找钱给生产队,分的粮食喝粥都不够。队长分活,就这就压倒一切。

岁月穷苦,十分工值一角八分钱,够买6两米。一家几口、齐刷刷站在那,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常年不见荤腥,少油没糖,吃粮自然多。第一紧要事吃饱肚子,其他的将就着过。住的土坯茅草屋,盖的少,尽量修着用。乡人常见的瓦匠木匠,瓦匠活少,木匠活多。修修农具、娶媳妇做床和柜子、嫁闺女陪二个木箱都是木匠活。地方有风俗:木匠木匠,好吃三样。三样不是确数,木匠做活,要做几样菜,其中一样是鱼肉荤腥,一样炒个豆芽做个豆腐菜,这些需要买;炖个青菜,这个家前屋后的都有。手头宽的再做几样,没钱的也行了。备几两酒,不要多,不喝木匠没心做活,喝多了没法干活,木匠有数,主家也有数。这一桌菜在农人看,是好的了。好菜得请队长,谁家有木匠活,提前一天去队长家打招呼:二伯,明天给孩子打家俱,你过来帮忙陪客呀。队长客气一声:那个你们自家吃就是了,我就不去了。主家照例回一句:家里没人陪呢,明个守着了。第二天,队长会到场。

队长姓高,出自最大姓;会计姓李,是另一姓,也是一种平衡。会计算工分、队里的收入支出。管着钱袋子,也有权。社员要用钱,找队里借,队长批了,没过会计这一关,就会麻烦。有次逢集(地方小,交易的东西少,农历一五九公社有个集,社员可以物品拿到集市上卖,小贩子也于这一天来赶场,这叫逢集),王大头有次要借钱去赶集,进门敬了队长一支烟,自已叨上一支,知道会计不吸烟,就没客气,大大咧咧地坐下与队长拉话,说着借钱的事,队长爽快地答应了,回头没找到会计。

王大头刚进来,会计就猜到他的来意。出门时与媳妇拌了几句嘴,心里不痛快;王大头进来敬烟又没与他客气,更加不痛快:拿豆包不当干粮,由他的了。趁他们讲话,走了出去,到最远的田畔站了一回,扯了几根野草,气也消了。午饭时间也到了。转回队部,里面没人。队长回家吃饭,王大头没借到钱回家了。

记分员负责记工分。日常农活,一起上工,大部份都是十分工。农活不紧,地少人多,天天做,也不能安排紧,否则明天就没得做。凭着感觉给工分的,比如临时去挖个沟、垫个堤、割次草什么的,没有准确的数,这时工分员就有权力了。这也得看人下药方:队长的人得罪不起、强横的人不能得罪、能凭自己感觉定工分的不多。


生产队地不多,事不繁,也有层面。队长、会计、记分员俨然就是生产队里的第一层面了。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23: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天皇居然可能是吴姓后裔!




日本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称号,为当今世界唯一使用皇帝名号的国家元首。据传天皇谱系万世一系,数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纯正的血统。

如今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被猜测为徐福的神武天皇,或者近代的明治天皇。而你可能不知道,在日本,历来有“皇祖太伯说”,意为天皇的祖先是吴太伯。

吴太伯何许人也?

吴太伯,又称泰伯,姬姓,名为姬太伯,春秋时期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故称为吴太伯。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古公亶父是周文王姬昌的爷爷,而泰伯就是周文王姬昌的大爷爷。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按照当时的礼法,吴太伯本应该继承首领位置,可是太伯察觉到父亲想立位给季历,为了避免兄弟间的争斗,于是太伯自动让位,说服弟弟仲雍一起跑到当时的江南地区,建立国家。后来古公亶父去世后,太伯回去奔丧,季历与众臣请求太伯即位,太伯拒绝;之后季历被商王文丁暗害后,太伯再一次回去奔丧,群臣与侄姬昌再次请求太伯即位,太伯依旧选择拒绝。孔子对太伯的行为高度评价:“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也对太伯的行为极度推崇,故将吴太伯放在世家第一。

而吴太伯又与日本天皇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吴太伯在江南地区建立国家后,在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吴国在楚国叛臣申公巫臣的帮助下,采取连晋抗楚的政策,得到楚国的支持快速发展,以至于到春秋末期吴王阖闾的统治时,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可惜好景不长,在鼎盛以后就很快被灭掉了,吴王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继位后,北上黄池之会时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偷袭,公元前473年,会稽之战后,夫差失败自杀,吴国灭亡。

后人往往记载吴王夫差兵败,难以忍受失败的屈辱,自杀而亡。但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其中有个神奇的巧合,恰好在吴王夫差失败那个时间点,原本没有水稻的日本突然出现了水稻,文明也开始飞速发展。

据研究日本最早有水稻的明确记载是在弥生时代,弥生时代时间大约是西元前5世纪中到西元3世纪中期。此时日本始有水稻种植出现,并且很快普及开来。中国作为水稻发源地,中国人将水稻带过去的可能性极高,并且当时中国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地区,即使落败的中原国家残余力量也有足够的军事文化能力将其征服并快速普及开来。

今天我们对于日本人的起源主要有几种观点:

1.在北海道居住的阿伊努人,由北欧迁徙而来与亚洲黄种人混居的后代;

2.由朝鲜半岛的原始居民迁移而来,主要依据是日本的语言特色和语法和韩语、东北亚少数民族语系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3.源自古代商朝末年,是“吴太伯”之后;

我们可以推测也许是吴王夫差子孙或者其部下在战争失败后,无奈只好带着自己的残余部队渡海逃遁,比如一些故事中越国的文臣陆蠡与西施在越国灭吴后,便不知所踪。有极大的可能,它们渡过茫茫海峡,来到当时的日本,带来了中国的稻谷,凭借着远超于当地的军事力量,统治了日本,成为日本最早的统治者,即天皇的开端。

有关日本最早文献,陈寿所撰《魏志·倭人传》中记载:“自古以来其使诣中国,皆自称大夫夏后少康之子。”而《晋书·倭人传》记载:“日本户有七万,男子无大小,皆鲸面而文身,闻其旧语,自谓泰伯之后。”

从《魏志》到了《晋书》中,则将“太伯后裔”与“少康子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不管历史真假与否,可以看出,日本作为小国,进入华夏后,附会华夏先祖,自称华夏苗裔,以取得与天朝上国的平等交流地位,可见日本对华夏的向往。

而后来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国力强大,民族意识的觉醒,加上清末甲午海战的失败,“皇祖太伯”的说法逐渐受到抵制和否定。

到了侵华战争时期,出于战争的目的,有学者明确提出:“吴太伯说”在此非常之时实不可信,以大日本民族之优秀,不可能也不允许起源于支那之地,“吴太伯”后裔的说法实在是浅陋至极”。这个时候,“皇祖太伯”的说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失去了它存在的土壤。在日本天皇军国主义下,为了强化天皇的绝对统治,天皇乃天照大神的后裔的说法在普通民众中大行其道。

中国强大时,日本附会华夏先祖,强认宗亲,而强弱偏转,他们却将那一段历史当做耻辱,这副嘴脸简直令人作呕。

尽管这样,倭人作为“吴太伯”之后的说话源远流长,深入人心,无怪乎后来的大军阀吴佩孚搬出吴氏族谱,指出他和日本明治天皇平辈,同为吴泰伯的第121世嫡孙,是当时裕仁天皇的大爷!

不管“皇祖太伯”的说法是真是假,不得不承认正是华夏文明的发展,滋养哺育了日本文明的兴盛,可是当华夏文明陷入危难时,这群白眼狼不仅没有守望相助,反而尽起屠刀,对华夏文明造成了更深的灾难。

随着今天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历史必然还会重演,当有人在腆着脸皮,跑过来强认亲戚时,请对那些不肖子孙,大声说一句:滚蛋!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