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4168|回复: 0

读《刀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9 11: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刀锋讲述了一个看似很玄的故事,一个美国青年参加了一战,战争中他的一个朋友为救他而死,他开始感到迷茫,对世界的恶感到怀疑,试图寻找答案。为了寻找答案,他放弃了在芝加哥的工作,放弃了青梅竹马的爱人,去到巴黎追寻知识。不久他的爱人及爱人的亲戚来到巴黎,他们试图劝其回国结婚,但失败了,在一次旅馆的争吵中,伊莎贝尔宣称自己喜欢生活,想要戴着珠宝,过上好生活,拉里则坚持要追求精神的快乐,追求真理与知识,二人放弃婚约。(这一段后面我会再做一点分析,因为这次争吵显然是毛姆所特意写出来以揭示两种追求之间的区别,是特别重要的一段,但我觉得是失败的)之后,伊莎贝尔回国嫁给她另一个追求者,这个追求者很爱她,也很有钱。拉里则先去法国、德国劳动,后去到印度,学习婆罗门教,获得了一种快乐与宁静,并将这种快乐阐述给书中的“我”。以此为线索,作者还描述了许多有趣的人物,比如那个埃略特(我其实觉得这个人物是最真实的)、苏珊、索菲等。这个故事很有趣,也很容易懂,从某个角度而言也确实是很深刻的,但写出了这样的作品的毛姆只是个通俗小说家,并未得到我的多少敬意,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毛姆从始至终没给人真正的描述拉里的内心,没有透彻的分析他的心思,没有给出拉里的挣扎,没有给出拉里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每次他们的交谈眼看就要触及到拉里的目的了,作者就用拉里总有些东西不愿说出口,轻快的忽略掉等话语把这个目的绕开)如果只是追求的东西没说出来倒也罢了,但拉里的内心整个没有揭露出来,根本让人感觉不到深度,他所谈及的婆罗门教的内容、那些快乐给人的感觉更多的像是别人的东西,而不是自己的理解与阐释,仿佛这些东西是毛姆从别的书上抄的来的似的。是的,问题就在于毛姆自己显然没有去真正的追求过这些东西,没有体会过追寻所给人带来的滋味,没有感受过其中所可能有的折磨,所以这个拉里刻画的太不真实,太过宁静,太不可捉摸,让人不能真正的给予理解、同情与喜爱。毛姆自始自终在书里摆出的姿态(书中的“我”即为毛姆本人,我也相信他并没有超脱于这个“我”与拉里之上,他确确实实就是那个“我”)就是仰望着拉里,崇敬着他,而从未表现出感同身受与理解,他与拉里始终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注定了毛姆只是个通俗小说家,他无法像黑塞与卡夫卡那样真正的写出时代之痛,他与20世纪上半叶那充满了割裂、痛苦与矛盾的时代离得太远了。
      再一个问题是他许多地方都不够真实,最典型的就是伊莎贝尔与拉里在旅馆里的那次争吵,作者显然想尽量把矛盾表达出来,便让两个人把话全都说出来,把想要的是什么都说出来,这种表达我就觉得不够真实。可能这是读者想要看的东西,但真正吵架的时候会有人说的那么透吗?会有人说的那么想台词似的吗?会有人在吵架的时候说“你是个美国人,这里不是你该呆的地方”等等牵扯到国籍的话吗?当然,如果说伊莎贝尔并不真的爱拉里,所以即使把心里话全说出来只能让拉里离自己越来越远这样似乎也能解释,但从后来作者的分析来看,伊莎贝尔应该是真的爱拉里,甚至为了拉里不惜害索菲,那么她的那些话就分外不真实了。如果她真的爱拉里,想把她拉回身边的话,掩藏住自己的内心尽量安抚拉里才是可取之道,像书里那样直露露的把自己的欲望全说出来,实在不像她这个聪明人的做法。或许,毛姆如果是分析吵架而不是把吵架的过程全写出来会更好一点吧。
      或许早两年看这本刀锋的话,我会很喜欢这本书,对毛姆很崇敬,但两年后,当我已经看过荒原狼(虽然不够理解)后,我就很难对毛姆这样一个既想写的高深,但又写不出多高深的作家产生敬佩了。更何况,我先看过他写的巨匠与杰作,对他对陀和托的讽刺性的评价极其不满,现在看他的小说不太喜欢也在情理之中。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