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2970|回复: 0

疯狂的石头:传国玉玺千年沉浮之谜(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9 15: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节选自《历史密码》,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来点相关知识--------------------------------------------

传国玉玺经过西晋、前赵、东晋、宋、南齐、梁、北齐、周、隋,传到唐朝,至五代十国时失去踪影。有关玉玺的失踪之说,现时有三种说法:

1.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时,玉玺便失踪。
2.公元946年后晋出帝被辽太宗捕获之时丢失。
3.传国玺是在元顺帝手上再度失踪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玺之记录。明军攻入元大都,“俘获诸王子6人,玉玺两枚,元成宗玉玺一枚,元朝共11个皇帝,其它皇帝玉玺均没有缴获。” 据《二十五史纲鉴》载:公元1370年5月,明军横扫漠北直捣应昌之时,缴获元顺帝出逃所带到漠北的一批珠宝。其中既没有元朝的诸帝之玉玺,又没有传国玺。由于传国玺的下落不明,明、清两朝均没有传国玺。是故明朝开国时,明太祖朱元璋有三件憾事,其中首件就是“少传国之玺”。




传国玉玺之谜

    公元936年,当李从珂和后妃登玄武楼积薪自焚时,还牵出一件惊天大案,那就是传国玉玺自此神秘失踪了。从此,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说传国玉玺之前,要先说一说和氏璧。
  而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文物,就莫过于和氏璧了。
  公元前689年,有位叫卞和的楚国人,从荆山上得到一块珍贵的玉石,他知道这是无价之宝,就把它献给楚厉王。不想楚厉王认为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山石,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于是以欺君之罪砍掉了他的左脚。武王即位后,卞和又带着那块玉石前来进献,而武王也同厉王一样,认为仅仅是一块普通石头,又以欺君罪砍掉了他的右脚。文王即位后,听说失去双脚的卞和,每天怀抱石头,跪在荆山下痛哭,以至最后眼泪哭干了,流出了鲜血,于是招来卞和,询问缘由。卞和回答说:“我不是因为别的事情而悲伤,只是因为无价之宝被认为是普通的石头,忠贞的臣民被误认为是刁民,这样的遭遇让我肝肠俱裂。”文王令玉匠对卞和怀中的石头进行打磨,刚切开一角,就发现里面异光闪烁,璀璨夺目,果然是稀世珍宝。文王把它命名为“和氏璧”。从此卞和献玉的故事就成了凝聚着血泪的千古佳话。和氏璧,也成了“天下所共宝”,一直被收藏于楚国宫中。
  三百年后和氏璧莫名其妙地流入赵国,落入赵惠文王手中,引起秦昭襄王的垂涎,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但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时,秦昭襄王却食言;多亏蔺相如凭着大智大勇,先是“完璧归赵”挫败秦王的阴谋,接着又在渑池会上戳穿秦国的第二个圈套,保住了和氏璧。这便是成语“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出典。
  但新一代秦王嬴政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血洗长平,马踏邯郸,终于在血雨腥风中得到了这块令几代秦王梦寐以求的晶莹美玉。当他登基称“始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时,为了显示自己前无古人的至尊伟大,特的用和氏璧制作了“传国玉玺”,并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玺的造型是螭龙盘踞,张牙舞爪。螭是神圣之物,虎是威猛之象,充分体现皇帝独尊和无上权威。刻制这颗玉玺的是著名玉工孙寿,题写玺文的是著名书法家李斯。价值连城的玉质,巧夺天工的雕刻,加上盖世无双的书法,使这颗玉玺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这方传国玺自此就成了承天受命的象征,得之者欣喜若狂,以为“天命在朕躬”,就洋洋得意地宣称自己是名正言顺的正宗皇帝;自称皇帝而没有得到它,就会自惭形秽,心里发虚,甚至被认为是冒牌货,充其量也只是“白板天子”。
  而这方“传国玉玺”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在创业者手里,被视为得天命的神圣之物,而到了末代子孙那里却又无一例外地成了国亡身死的不祥之物。它的辗转流传,易手换主,甚至成了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标志。后来,它的归宿迷失在唐末五代烽火遍野的兵荒马乱之中。此后,虽然它时隐时现,乍沉乍浮,引发了无数阴谋诡计,诱发了无数刀光剑影、血腥厮杀,演绎了无数狂欢与巨痛、惊险与神秘的传奇,但都不能确认,其下落也最终成了千载悬案。
  秦始皇刻传国玺时本想使秦朝天下永世万代传下去,没想到仅传了两代就寿终正寝了。秦末,刘邦先入咸阳,秦始皇的孙子子婴不得不乖乖地捧玺跪于咸阳道上,献给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刘邦称帝后,号“汉传国宝”。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病死,幼帝登基,传国玺由皇太后代管。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出传国玺,太后大骂来人,但被逼无奈,气得将它掷于地,说:“你们兄弟逆悖天理,不会有好下场!”当王莽拿到传国玺时,发现它被砸掉一角,连忙命玉匠用黄金镶饰。新莽政权垮台时,禁卫军校尉公宾得到传国玺,赶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传国玺一度挂在赤眉义军首领的头颈上。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刘秀。因此东汉初年,传国玺重回宫内。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硅携帝出逃,玉玺失踪。汉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兵士见宫中一井在早晨时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玺。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孙坚妻,夺玺。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汉献帝在此,至此,传国玺又归汉室。公元220年,曹丕篡权,逼献帝禅让,汉亡。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公元265年,司马炎同样篡权,称晋武帝,传国玺归晋。公元311年,前赵刘聪虏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公元350年,再传西魏,后西魏乞求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南京),这样,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家。在南朝,传国玺历经了宋、齐、梁、陈的更迭。隋朝一统中国,传国玺入了隋宫。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扬州江都,隋亡。萧后携太子元德带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朝初,太宗李世民因没有传国玺,遂刻了几方“受命宝”“定命宝”之类的玉玺聊以****。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突然与元德太子返归中原,传国玺于是又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而最后一个掌握传国玉玺的皇帝就是李从珂。
  后周太祖郭威登基时,遍寻传国玉玺不着,无奈刻了“皇帝神宝”等两方印玺,一直传至北宋。宋太祖赵匡胤从后周那儿继承了这两方宝印,而没有传国玺。北宋哲宗时,农人段义犁地时发现一方玉玺,送至朝廷。各部各阁的大学士经过多方论证,依据前朝的遗迹,最终确认不是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玺。其后,有关发现传国玉玺的消息就时有耳闻,但都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真正的传国玉玺从此就杳无踪影了!
  传国玉玺既为和氏璧所制,流传万年不坏。它必定静静躺在某个不为人知之处,若有人能访得其踪迹,必定是轰动考古界的一件大事!



传国玉玺下落之谜

    秦王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改定制度。选用和氏壁,命廷尉李斯制作皇帝御玺,玺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由李斯篆书。秦始皇想让这块玉玺也代代相传,因此称为“传国玺”。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行至洞庭湖口,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忙将传国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遏风浪。8年后,使臣从关东来,夜过华阴平郐道,突然有人持璧拦住使臣说:“为吾遗池君,今年祖龙死。”使臣愕然不解,再欲详问,那人放下玉玺璧便不见了,传国玺由此失而复得。其事真假难辨。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兵入咸阳,秦五子婴投降,传国玺落入刘邦手中。西汉建立后,“代代相受”,称“汉传国”。
  曹魏代汉,传国玺作为“君主神授”象征,落入曹丕之手。西晋受禅,又落入司马氏手中。西晋末年,五代十六国更迭频繁,传国玺在血腥的残杀中不断易主。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31年),晋怀帝为刘聪所掳,玺为前赵所有。石勒灭前赵,玺属后赵石氏。冉闵杀后赵皇帝石鉴,夺得传国玉玺,建立冉魏政权。不久,前燕慕容俊灭冉魏,宣称冉阂之妻已献传国玺,封她为"奉玺君",改年号为"元玺",正工建国。实际上,当时传国玺在冉闵部将蒋干之手。不久,被东晋征西将军谢尚购回,献给晋穆帝。传国玺归东晋后,经南方宋、齐、梁、陈四朝,公元589年,陈朝灭亡,为隋朝所有。
    隋朝灭亡后,隋炀帝皇后萧氏与其孙杨正道携带传国玺逃往突厥。直到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萧后与杨正道来归,传国玺才为唐朝所得。朱温灭唐,玺为后梁所有。后梁灭亡后,传国玺落入唐庄宗李存勖之手,经后唐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厚,归于明宗养子后唐废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举兵叛乱,进围洛阳,后唐兵败,李从珂与其家人登楼纵火自 焚。后唐灭亡。令人可惜的是,传国玺此时突然失踪。
  但传国玺的命运却没有到此结束。宋、元、明、清各朝,均有真真假假的“传国玺”不断问世,屡经发现。
  自五代时期传国玉玺失踪,这块国宝真假难辨。真正的传国玺到底在哪里?无人能回答。也许有朝一日能够重见天日。



传国玉玺失落在何处

    在传统戏剧中,每当皇帝出场,总会看到一名太监手捧金印,紧随左右。这金印是封建时代最高权力的象征,皇帝的宝印——玺。
    在无数的宝物中,秦朝的“传国玺”最为珍贵,被历朝视为“至宝”。几千年来,围绕这块镀金玉宝,演出了一幕幕刀光剑影,明争暗斗的闹剧,使“传国主”蒙上了一层更为神秘的色彩。
    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上得到一块玉。他将玉先后献给楚厉王、楚武王,但都被当作普通的石块,卞和也因此犯了欺君之罪而被割断双腿。楚文王即位时,这个不怕死的卞和抱玉痛哭于荆山脚下,文王为他精神所动请人当场鉴别,果然是块稀世宝玉,并经名匠雕琢成璧,人称“和氏璧”。
    大凡珍奇之物,必有不寻常的经历。四百年后,在楚相国昭阳的一次宴席上,“和氏璧”不翼而飞。后来“和氏璧”流失到了赵国,秦昭夏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假以十五城换璧,被赵国蔺相如识破阴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故事。最后赵国为秦国所灭,“和氏璧’还是落入秦国手中。
    秦始皇灭六国,平天下,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代表秦王朝至高无上权力的传国宝玺就是用这块天下绝无仅有的“和氏璧”磨制而成的。这之后,“传国玺”被历朝统治者不停地争来夺去。传说刘邦兵入咸阳时,得到“始皇玺”。西汉王莽篡政,为抢夺宝玺,传国玺被摔缺一角,用黄金镶上。传到东汉末期,传国玺又被汉少帝失落。不久,中原烽烟滚滚,十八路诸侯大动干戈,传国玺几经周折,最后被曹操所得。晋朝时期,传国玺的每一次失得,同样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血腥残杀。当唐高祖李渊完成统一大业时,传国玺改称为“宝”。
    始于“和氏壁”的“传国玺”,就这样被争来夺去地传递了一千多年。但到五代时,传国玺突然失踪,不知去向。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时,命人到处寻找,始终未能得到。直到民国初年,末代皇帝博仪被逐出紫禁城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还苦苦追寻过这块宝玺的下落哩。
    传国玺是怎么失踪的?到底失落在哪里?为解开这一千古疑案,不少人仍在浩如烟海的史料里寻找线索.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