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2633|回复: 3

中华文明的上古时代(二):炎黄古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3 21: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皇后边就是五帝。司马迁的《史记》里边,第一篇就是《五帝本纪》。司马迁认为中国可靠的历史应该从五帝时期开始。在司马迁那个时代,他可以看到很多我们今天看不到的文献记录和各种文物证据,以“太史公”司马迁对待历史的严肃态度,他应该不会胡说八道。他在《史记》里边说,五帝以前的事情已经不可考证了,但是五帝的事情我通过文献记录和自己到全国各地游历探访,我认为是大体上是可靠的,我在各种说法里边选取了我认为最靠谱的一种把它记录了下来。所以《史记》就从五帝的时代开始讲了。五帝时代,也就成了比较可靠的中华文明史的开端。

五帝的第一个帝,是黄帝,“黄色”的“黄”,炎黄子孙的黄。黄字在甲骨文里面是这样的:。中间是一个靶子,被一个箭头射穿。黄帝,就是擅长射箭的部族领袖。黄帝所在的被称为有熊氏,他们应该是善于捕猎甚至驯化狗熊。
黄帝和“三皇”的最后一皇——神农氏是有交集的。这个交集,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神话与历史的分界线。

相传,神农的后人组成了一个部族,后代称之为神农氏——注意,我们这里用的词是部族,不是部落。因为不管是神农国还是黄帝部族,都是一个庞大的有组织的族群的概念,而不是原始部落的概念。神农氏和黄帝族都是人口规模很大、文明比较成熟的族群,而且是以农业耕作为主的文明,不是游牧文明或以采摘为主的原始部落。原始部落和国家的分界点应该就是从神农开创农业技术开始的。

农耕技术发明后,我们的祖先就可以在某个地方大规模的定居。农业生产比狩猎或者采摘可以获得更多更稳定的食物,有很多劳动力就可以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开始从事手工业、建筑等方面的工作,还修建了大规模的城池,这就大大超越了部落的概念,而跟国家的概念更为接近了,因此也有学者将这些上古部族称为邦国,也就是城邦国家。但比黄帝时期晚了约一千八百年的古希腊诸国也是城邦国家,其文明发育程度当高于黄帝时期的中国部族,为避免混淆,所以还是以部族命名更为合适。

上古部族的存在,是有考古证据的。现在的考古发现的最早的超大规模史前古城应该是浙江余杭一带的良渚古城。考古学家对良渚古城及其周边遗址的出土物品的碳14进行测定,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距今5300年以前,最晚的也在4500年以前。良渚文明至少从5300年前到4500年前存在了八百年的时间。

整个良渚遗址的分布面积达34平方公里。其核心良渚古城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以上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共发现六座水门。城市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的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良渚文明肯定是一个很大很成熟的农耕文明,已经发现了有稻谷种植的遗迹,还有石头做的镰刀和耕地用的犁出土了,此外还有形式多样的玉器、陶器制品。

另外,还有陕西榆林附近的石峁古城及其周边的石峁文明遗址群,距今也有4000多年。还有山西临汾的陶寺古城,山东济南附近的龙山文化遗址等,距今大概也是4000多年。此外还有很多史前文明遗址不断的被发掘出来。这都说明,在夏朝以前,中国大地上存在着许多已经进入文明时代的城邦。这些城邦之间互相征战,这就是三皇五帝传说的真实历史背景。

这些上古部族文明存在的时间,完整的涵盖了《史记·五帝本纪》记录的从黄帝到尧舜的时间。在夏朝之前。这些古城遗址里都有大量的农业耕作的工具出土,其中石峁古城还发现了青铜器的制作工具,还有城墙和排水沟的遗址,说明他们都是十分成熟的农耕文明。古城及其周边当时至少有成千上万在这里聚集居住,而整个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遗址群则可能居住着数万甚至十多万人口。只有建立了类似于国家的组织体系,才能修建起来这么大规模的城市。

现在,考古学家们正在尝试把良渚古城、石峁古城、陶寺古城、龙山遗址等等这些上古时代的遗址跟三皇五帝的历史记录对应起来。有人认为良渚古城可能是伏羲氏或神农氏族的都城、石峁古城可能是黄帝部族的都城、陶寺古城可能是尧舜时期的都城。

这种具体的每个古城对应哪一个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或城邦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不管怎么说,从大的时间轮廓上讲,五帝时代的历史记录和考古发现能对的上。我们因此可以知道,《史记》中记录的五帝时期的故事,它的大体轮廓,在距今五千到四千年之间,在我们中华大地上,真实的发生过。尽管其中的细节哪些是真实的,哪些不那么真实,现在已经不太可能搞得很清楚了。

我们把古代文献的记录和今天的考古发现对应起来,大体可以得到这么一个五帝时期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五帝之前最重要的部族,是伏羲氏或者神农氏,他们是最早实现从以狩猎型原始部落向农耕国家过度的族群,建立了史前最发达的文明。他们出现的时间应该是距今五千年之前。但是在距今四千五百年左右,这两个族群慢慢的衰落了。在今天陕西附近崛起的黄帝部族开始强大,通过战争征服了神农部族,也可能还有伏羲部族。

当时,在中原大地上还有一个炎帝部族。炎帝,就是善于用火的部族领袖的意思。有很多文献认为炎帝部族就是神农氏,但也有文献记录炎帝为朱襄氏。朱在甲骨文中为在树木中加了一点,表示树干,也可能表示伐木;襄字甲骨文为是一个人顶着盘子在播种的形态,还是与耕作有关,炎帝部族应该是善于种植与采摘植物的部族,因而容易与发明农耕的神农氏混淆。神农是三皇之一,考古表明中国人掌握农耕技术的时间远早于炎黄时期,因此他跟炎黄时期的炎帝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炎帝部族为朱襄氏的说法更可靠,他们有可能是神农氏的一个分支。

炎帝部族跟黄帝部族也经常打仗,互有胜负。后来,炎帝部族遭到了东边蚩尤部族的入侵。蚩字在甲骨文中为上边表示脚趾,下边是一条蛇的形状;尤字在甲骨文中为是一个猎叉上面穿着东西的形态,也是“有”字的前身。蚩尤,就是手持猎叉捕猎,脚下踩着蛇虫的部族。从名字来看他们应该来自于气候潮湿、草木茂盛的地区。


炎帝部族打不过蚩尤,被迫选择了跟黄帝部族结成联盟,以黄帝为联盟的领袖。黄帝部族擅长骑射,炎帝部族擅长农耕生产,炎黄联盟形成了一个搭配的很好的耕战组合。经过多次战争,他们终于彻底击败了蚩尤,击杀其部族首领。

随后,炎黄联盟逐步臣服中原地区的其它部族,建立了以黄帝为首的炎黄古国。我们今天自称炎黄子孙,就是这么来的。炎黄古国历史上有五个著名的君主,也就是三皇五帝中的“五帝”。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三皇,还是五帝,都不是他们生前自封的尊号,而是后人加上去的。“皇”和“帝”的概念应该形成于西周时期,而且,在秦始皇称皇帝以前,它们都是指的天上的神灵。三皇和五帝的意思,乃是后人认为这些上古部族的领袖是伟大的神灵,下凡来帮助人类的,完成使命后就会回到天上,而不是死亡。

炎黄古国的文明,主要由三支上古族群组成:

第一支是以黄帝和炎帝部族为代表的炎黄族群,发源于西北地区,半耕半牧,流动性较强,善于征战,最终击败其它族群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

第二支是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的东夷族群,其农耕历史可能比炎黄族群更为悠久,伏羲、神农的传说很可能就来自于这个分支。蚩尤部族也来自于这个分支。

炎黄族群和东夷族群主要居住在北方几大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共同构成了中原华夏文明。中原文明的特点就是农业耕作,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中国自称华夏,华在甲骨文中的形象是

,就是植物的象征,下边是根、中间是主干、四面是花朵和果实;夏的形象是一个拿着尖嘴锄的人,金文中的夏字没有了右边的那个农具形象,放到了字体下部,变成了上部还是一个人,一手持刀,一手持耒。华夏二字,就代表着农业耕作。华夏民族,就是农耕所形成的民族。所谓诸夏,就是早期在中原大地上从事农耕的诸多上古部族的总称。
第三支就是中南和西南地区的南蛮族群,文明较为落后,带有很强的巫术鬼神色彩,一开始是中原文明的威胁,最终融入了中原文明。尧舜时期的三苗,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还有夏商时期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明,都是这一支系的代表。

炎黄古国的版图,根据《史记》记载,最北边到达了蒙古高原、最西边到达了甘肃、最东边到达山东靠近大海,最南边到达湘江,也就是今天的湖南长沙附近。这个版图基本上就把后来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已经都包含进来了。

这个核心区域,主要包括四大可以进行农业耕种的平原;第一是以西安为中心的渭河-关中平原,第二是从淮河流域一直到燕山山脉的华北平原,第三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第四是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这四大平原总体而言气候比较温暖、降雨量也适中,非常适合从事大规模的农业耕作。

这个核心区域的北边,从东向西是由今天北京北边的燕山山脉、山西和河北交界处的太行山脉、以及山西、宁夏、甘肃北边的阴山山脉构成的巨大地理屏障,可以保护中华农耕文明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西边是青藏高原、南边是云贵高原和大海、东边也是大海,构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地理空间。

在燕山、阴山以北的蒙古大漠、东北的长白山脉、南部和西南部的山区、还有青藏高原等靠近核心区域的地区,生活着一些文明程度比较低的游牧或狩猎民族,他们受中原文明的影响也很大,这些地区就属于中华文明的外围区域。

核心区和外围区,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在未来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人物的故事和壮丽的历史诗篇都将在这里上演。

(未完待续)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13 22: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明的上古时代(一):开天辟地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类化石距今约8-12万年。
随着智人的出现,中国在人类意义上的历史,终于开始。但这还不能算是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也和其他地区人类的祖先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然后才逐步步入文明社会。
这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中国历史的起源。
但人文意义上的历史起源,实际上应该是来自于神话传说。就算我们今天已经知道那些神话故事是虚构的,但上古时代的人们是相信的。这些神话传说构成了上古人类活动的共同记忆,因此也是了解中国历史起源必不可少的知识。
中国的历史的人文起源,应该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开始。
据说,盘古是一个长期在一片混沌中沉睡的巨人。有一天他突然醒了,不知道从哪里抄起来一把巨斧,把这个混沌的世界辟为两半,一半上升为天、一半下降为地——天地分离,我们人类生存繁衍的空间就这样诞生了。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太无聊,决定牺牲自己来为世界增添色彩。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一只眼睛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河流、肌肉变成大山、呼吸变成风雨、声音变成雷电。这个世界才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机。

盘古的故事,从一开头,就把中华文明的独特性表达出来了。
在这个故事里边,我们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跟别的民族不同,盘古创造了这个世界之后就死了,牺牲自己来为世界增添色彩。而世界上其它地方的神话,一般都是神创造了世界之后不会死,而是继续统治这个世界,变成最高统治者。特别是西方人的上帝,便是这样。
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世界里,没有一个主宰一切的神灵。我们中华民族,也就一直不是很崇拜和相信万能的神灵,而是敬仰那些像盘古一样,牺牲自己来为别人造福的英雄。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盘古说,我要这世界有光,于是他就要献出自己的眼睛,才能变出太阳和月亮,这个世界有了光,他自己却什么也看不见了。
我们的文化,就崇拜这种英雄。遇到困难,我们认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甚至牺牲去克服它,而不是祈求神仙的帮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化上最大的一个特点,也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文化根源上即植根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
盘古死了以后,又出现一个伟大的女英雄:女娲。在神话传说中,她用泥土创造了人类。泥土的黄色的,所以我们中国人是黄皮肤。  

女娲之后,又出现一个伟大人物,叫伏羲,他创造了家庭制度,让男人和女人通过正式的婚姻结为夫妻,然后生儿育女,养育后代,而且创造了姓氏,通过姓氏来确定血缘关系的传承,同姓不通婚,也就是禁止近亲结婚,这有利于保证后代的健康。伏羲奠定了人类最基本的社会行为模式。
后来又出现一个英雄叫神农,他发明了通过农业耕作来获得食物的农耕技术。
这个女娲、伏羲,还有神农,一个负责造人,一个负责让人类组成家庭和社会,一个负责创造农业技术。这三个英雄,就被称为“三皇”。
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女娲不是“三皇”之一,她跟盘古是一个级别的,都是创世神。盘古负责创造天地,女娲负责造人,他们是神。而三皇都是人,不是神。取代女娲地位是燧人氏,这个人发明了钻木取火,把火带给了中华民族。这样,“三皇”就变成了燧人、伏羲和神农。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就是“二圣三皇”,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这是“二圣”;燧人取火、伏羲定制、神农种地,这是“三皇”。

盘古和娲的故事属于纯粹的神话,已经没有任何痕迹可以考证了。但“三皇”的传说很明显与真实的历史相联系。燧人氏的故事,代表了我们的祖先对发明人工取火技术的记忆。取火技术的发明,带给了他们光明和温暖,这个印象太深刻了,他们就把它编成燧人的故事一代一代讲给后代听,传唱了几千年甚至可能上万年,流传至今;伏羲的故事,代表了我们的祖先对组成家庭,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的那种感觉所流传下来的记忆;而神农的故事,则代表了我们的祖先对发明农耕技术,告别原始狩猎生活的时代记忆。
(未完待续)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13 23: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姓氏源流通谱普及本


据历代通鉴辑览卷之一:太昊伏羲氏、女娲氏、柏皇氏、中央氏(亦曰中皇)、大庭氏(亦曰朱颜氏)、粟陆氏、骊连氏(亦曰昆连)、浑沌氏(亦曰混敦)、赫胥氏、尊卢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亦曰子襄)、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等十六氏,皆袭伏羲氏之号。合计一二六0年。朝代下续三皇三炎帝神农氏。
  二、三皇一燧人氏:燧人氏,三皇之首,发明钻木取火,以备火化,熟食保健。燧人氏生於黄帝纪年前岁次岁次乙卯一八0九年、民国前六四一七年、公元前四六0六年(编者招琳注:燧人氏出生年,以三皇二太昊伏羲氏在位元年,加三十年而得来之年数。)妣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羲。」新校本宋书,志,卷二十七,志第十七,符瑞上:燧人之世,有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而生太昊帝宓牺氏,母曰华胥。通志卷一三,皇纪第一引春秋世谱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三坟证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
  燧人氏生太昊伏羲氏,姓风,太昊伏羲氏生咸鸟至巴人,後裔有姓李氏者衍传西晋五胡十六国之成汉,及少典氏生启昆,启昆衍传三皇三炎的神农氏及五帝一黄帝轩辕氏,後裔统称为炎黄子孙之由来,是直系衍传。
  据王圻续文献通考氏族典第十一卷,盘古氏至三皇一燧人氏之间衍生姓氏如下:
  自大騩氏至无怀氏等十九氏衍生姓氏如下:隗氏、大隗氏、大嵬氏、嵬氏、饶氏、挠氏、刹氏、鬼騩氏、豗氏、傀氏、浑氏、沌氏、屯氏、吉氏、仓氏、史氏、侯氏、冈氏、夷门氏、仓颉氏、柏氏、柏常氏、柏侯氏、白侯氏、中央氏、中黄氏、大氏、大庭氏、栗氏、陆氏。釐氏、骊氏、赫氏、赫胥氏、葛氏、权氏、尊氏、尊卢氏、罈(覃改尊)氏、祝氏、融氏、祝宗氏、祝和氏、祝融氏、昊氏、巢氏、朱襄氏、阴氏、零氏、怀氏、无怀氏等共五十一个氏姓。
  三、三皇二太昊伏羲氏:姓风,父燧人氏,母华胥。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於雷泽【月令疏云,有大人之迹出於雷泽之中。】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月令疏作庖牺,上下文合。】长于成纪【长字依易疏补。】蛇身人首,有圣德。」据清高宗敕撰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太昊伏羲氏後依序为、女娲氏、柏皇氏、中央氏、大庭氏、粟陆氏、骊连氏、浑沌氏、赫胥氏、尊卢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等十五氏。即伏羲氏元年为黄帝纪年前甲申一七八0年、民国前六三八八年、公元前四四七七年。至无怀氏黄帝纪年前癸未五二一年、民国前五一二九年、公元前三二一八年共一二六0年。下续三皇三炎帝神农氏。 
 三皇二太昊伏羲氏衍生姓氏如下:姓风。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顾相氏、务相氏。罗氏、朴氏、督氏、鄂氏、度氏、夕氏、龚氏。佩氏、凤(鸟改缶)氏、飌氏。任氏、己氏。姒氏、庖氏。周武王封伏羲之後于宿乃有,密、宿、须句、颛、叟。叟氏、颛叟氏、东氏、东蒙氏、胊氏、须胊氏、宿氏、罔氏、密氏。伏氏、虙、宓氏、服氏、牺氏、戏氏、希氏、包氏、(女包)氏、鲍氏等四十六个姓氏。伏羲之弟郝骨氏:郝、郝骨氏等二个姓氏。共有四十八个姓氏。
  四、祝诵(融)氏:路史前纪八,祝诵氏:祝诵氏,一曰祝龢,是为祝融氏。未有嗜欲,无所造作。师於广寿,以毓其德。刑罚未施,而民劝化。三纲正,九畴序。是以天下洽龢,万物咸若。於是听弇州之鸣鸟,以为乐歌。作乐属续,以通伦类,谐神明而龢人声,是以耳目聪明,血气龢平,而寿令长。移风易俗,天下大治,则歌乐为之节文也。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後世火官因以为谓。都于会,故郑为祝融之墟,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後有祝氏、融氏、祝宗氏、祝龢氏。(注云:见姓苑等书、白虎群儒通义,以祝融为三皇。宋衷论三皇,亦数祝融,而出黄帝。梁武帝祠画像:述先伏羲氏、次祝诵氏、次神农氏,乃及黄帝、颛帝,盖有所本,岂得云帝浩之臣哉。洪臣相云:先儒说三皇不一,太史公采大戴礼,迁少昊而不录,又经传颛帝之後,黎为祝融,惟庄子以祝融氏与伏羲、神农、赫胥同辞。白虎通既依史记遂以羲、农、祝融为三皇。至论五行,则又以祝融为南方之神,初非通论。此梁碑以祝融为祝诵,而介於羲、农之间,白虎之说也。)赞曰中载:「祝诵氏之属续,朱襄氏之来阴。阴康氏之来龢。伏戏氏之立基,神农氏之扶犁(禾刀牛)。黄帝氏之云门。少典氏之九渊。高阳氏之承云,高辛氏之六厉。尧之章,舜之招,禹之夏,是皆得天地之中,以发人之仰,道人之扶,达人之慧,而为政之平,则凡以得乎人声之龢而已。固顾清龣一奏,而凤凰翳日,萧韶九成,而百兽率舞,其事然也!」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9-13 23: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氏族时代(三皇-巢皇与燧皇、昊皇与羲皇、农皇)


氏族(前10000年--前4000年)

氏族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上古时期,以相同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成员出自共同的祖先。他们往往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标记。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即母权制,称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到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即父权制,称父系氏族社会。

为了叙述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革之需,我们有将距今五万年至八千年划分为介于“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的时段,称之为“细石器时代”,也叫“中石器时代”。此时已经出现了氏族社会。巢皇与燧皇,昊皇与羲皇,农皇可能与以石片石器和细石器为代表工具,石器已小型化的“细石器时代”相近。

大巢氏、燧人氏、伏羲氏、有娲氏、神农氏、共工氏、祝融氏七个名号均被中国古人列为三皇之一,只是组合不同。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的大巢氏巢居时代;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的燧人氏熟食时代;结绳为网,以畋以渔的伏羲氏渔牧时代;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的神农氏耕稼时代。他们处在上古距今约12000-6000年前。

远古时代在炎黄古史传说体系中,经盘古氏、大巢氏、燧人氏,然后依次是伏羲太皞系、神农炎帝系、轩辕黄帝系,期间有: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乔结氏、仓颉氏、轩辕氏、赫胥氏、尊芦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东扈氏、帝鸿氏等。

巢皇与燧皇

01 弇兹
弇兹氏是中国史上有记载的最早部族,在距今约15000至13000年的昆仑山(今甘肃祁连山)。因女首领玄女创立结绳记事,而将北极星命名为织女星。后燧人氏与弇兹氏建立互为婚姻的血缘联盟,始称燧人弇兹合雄氏。之后一支又沿太行往东入河北,今保定徐水南庄头遗址距今12000年,发现有陶器,当是其活动中心。

02 大巢
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巢,鸟窝也。单从字的解释看,巢皇大巢氏是东夷人。东夷文明最大特质就是鸟崇拜,这是判定东夷民族的重要依据。史传大巢氏先民兴起于莒地,栖居在石娄山(石牟山),即牟娄,本牟夷国。因是巢楼之制始起的地方,所以石娄山又名屋楼山或屋楼崮,在今山东莒城东20里。

03 燧人
距今万年,燧人氏已达河南,所居之地有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有鸟若鹗,用咀啄燧木,发出火光。有圣人从中受到启发,折下燧枝钻木取火,后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皇。燧木取火的燧人氏族,又叫燧明国,在今河南商丘睢阳一带,当地一直流传有“燧人击石取火”的神话,有燧皇陵也位于其古城西南。

04 盘瓠
盘瓠氏是燧人氏一支,当时过着半牧半农生活,是以葫芦为主食,被众人称为瓠民。河西走廊的裕固、六盘山的固原,山西固关等地隐约留下了他们早期的行踪和痕迹。后盘瓠氏东迁,还参与炎黄蚩大战,败而逐步南迁。苗、瑶、畲等族共奉盘瓠为始祖。因“瓠”字与“古”字音近,“盘瓠”后来成为“盘古”音转。

05 华胥
今陕西蓝田华胥镇为古华胥国所在,距今约有八千多年,应当是伏羲氏和女娲氏的母族华胥氏的居地,蓝田北三十五里有羲母陵。燧人弇兹氏崇拜太阳与火,华胥氏为其青鸟(素女)氏后裔,又叫赫胥氏,前期应当属于光华崇拜(自然灵崇拜),后期再变成花华崇拜(植物灵崇拜),华夏的华字古作光华解,就源于华胥氏。

06 雷泽
雷泽氏是须女部落(即华夏的夏族)女王,在甘肃东南部仇夷山仇池一带,又叫仇夷氏。燧人弇兹氏有三大分支:大鵹(玄女),少鵹(须女),青鸟(素女),合称三柯氏。雷泽氏的后世沿桑干河及支流黄水河发展,迁居于浑河、壶流河,建都于代王城(今河北张家口蔚县),再迁涿鹿山,建“洛乌”城(今河北张家口涿鹿)。

昊皇与羲皇

01 太昊
太昊氏,又叫太皞氏,上古东夷部族祖先和首领。东夷是上古在中原可与华夏抗衡的部族,与华夏交往十分频繁,并创造了商文化。东夷部族世居之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一带。陈,太皞之虚,在河南淮阳,今存太昊墓。周代后其后裔渐次东移,直到春秋战国时,各支才渐被鲁、齐、越等国吞并,融入华夏。

02 伏羲
伏羲氏源于华胥氏,原活动于渭河流域的陈仓(今宝鸡一带),后出潼关沿黄河向东进入中原,约6500年前与今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一带,都汶上(今山东济宁西北)的东夷太昊氏最后融合成为中原太昊伏羲氏族,并以各自的蛇与鸟图腾融合为龙图腾,都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炎帝伐补,夏商有羲,当羲皇后世封国。

03 有典
伏羲时代,专门从事观测天文星象系统之人群,被称为巫觋集团,女为巫,男为觋。其记录观测演算的结果,形成文献,编成典藉。该集团在氏族编制上便设置为专业典籍史官,身份显贵,世代相袭。于是把男觋集团叫有典氏,把女巫集团叫有硚氏。有典氏后又大典氏和少典氏。后炎黄皆出于少典氏与有硚氏的联姻。

04 有娲
有娲氏就是伏羲女巫集团有硚氏,与伏羲氏世代通婚,至炎黄虞夏仍保持这种关系。皇封娲于汝水之阳,汝水源于今河南嵩县,流经汝阳、郏县、舞阳、汝南、新蔡至淮滨入淮河。汝作女当因女娲居地而名。太行山有女娲山和皇母山的别名。河南西华有女娲故都娲城遗址。娲皇风姓,陵称风陵,在今山西永济风陵渡。

05 大庭
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大庭氏原伏羲氏分支,兴于太行山,数百年发展,成很有实力部落。于是走出太行山,在黄河北吕梁山南,兴建村镇,结束游猎,建立部落,定居下来。因首领叫大庭,族便为大庭氏。北京延庆古崖居原名“大庭阪”,有宫庭式建筑,位于中央山梁处,形制与半坡相同,距今约七千多年。

06 有巢
有巢氏为大巢氏后。古皇有巢氏袭伏羲之号王天下,都河南舞阳,传七世,权臣为变而亡巢湖。巢湖名源于其所建方国古巢国,巢皇大巢氏、古皇有巢氏和尧时巢父被称为其远古三祖。“石楼山在琅邪,昔有巢氏治此山南”,这个琅邪指滁州琅琊山,而山之南正是今安徽巢湖地区,区内凌家滩遗址为有巢氏时代晚期。

农皇

01 神农
神农氏最初所居是一个名叫连山的云遮雾绕的大山区,在今湘粤桂交界的九嶷山区,九嶷南麓至今还有连州市、连山、连南等县、市地名,九嶷腹地古亦为荆楚之地。族以其地而得氏,故神农氏称为连山氏。亦曰大庭氏,烈山氏(烈山:山名,在湖北随州市北。又名厉山﹑随山﹑重山﹑丽山,相传神农氏生于此)。
  
02 祝融
祝融氏是神农氏后代,以火施化,把火成功引入住房内,为先民创造了温暖的家,号赤帝,后人称其火神,被列为三皇。考古专家认为河南新郑的大河村文化和秦王寨文化属于祝融文化。祝融氏后裔从中原迁徒到达今河南西南和湖北西北部,是楚人直系先祖。祝融氏死后,葬衡山之阳,后人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

03 共工
共工氏是神农氏后代,发明筑堤蓄水,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重要贡献,关于他的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后人称其水神,列为三皇。共工氏活动区域处在豫西和晋南之间的黄河两岸,居于河洛腹地。在今河南辉县,有共工城遗址。共工氏初盛于三皇时代,五帝时代多次与其他氏族发生战争,最终战败,被流放于幽州。

04 魁隗
(炎帝)魁隗氏源于少典氏与有硚氏(任姒)。《山海经·中次六经》载:“又西十里曰廆山”,廆山,古又称魏山(按古汉语通假规律,廆与傀,槐,块,魁,魏,隗俱可通假),在今洛阳宜阳、新安一带。又《山海经·中次三经》云:自青要山“又东十里,曰騩山。”騩与隗亦相通假。初国伊,继国耆,其又称伊耆氏。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