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2440|回复: 0

甲骨文从哪来?探秘最早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6 10: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甲骨文从哪来,探秘最早文字



文字保存着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传承的基因。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寻找中华大地上最早的文字,便是一种文化上的寻根之旅。

目前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已发现的中华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与兽骨之上的文字,用于占卜之用。



甲骨文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且甲骨出土数量众多,目前甲骨文已经发现的单字便有4500余个,可供解读的文字有2000余个。这些甲骨上的文字,清楚的记载了商代中晚期的事件,也为商的存在留下了无可辩驳的铁证。

在1899年甲骨文被正式发现之前,由于缺乏文字的实证,商的存在同样存疑。可见文字记载的重要性,如今正是因为没有找到类似甲骨文一样的存在,夏朝的考古即便到了现在也充满了争议。争议的焦点倒不是夏朝到底存在与否,毕竟通过多年的考古,中华历史的时间和源流通过古迹已经完整的展现了出来。争论的焦点是,到底哪一个遗址才是夏的遗址,夏的传承到底是哪一个?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类似安阳殷墟这样,找到大量文字记载的实物。

而如今成体系最古老的甲骨文仅仅是三千多年前的文字,而且是一种发展很完备的文字,其记载的历史也仅仅是从商朝中期开始的,似乎甲骨文突然之间从天而来,却完全找不到它的源流在哪里。虽然在中国很多古老的遗址中都发现了疑似“文字”的刻画符号,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如同甲骨文这样得到学术界的公认为一种古老的文字。

那么甲骨文到底是从何而来,其源头又在何处,为此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渐变说

持有这种观点的是目前大部分的考古学家,他们认为甲骨文是一种相对完备的文字,就如同进化论中一种已经进化成功的物种,并不会突兀的出现在那里,它一定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一步步才走到了甲骨文这样完善的地步,这是一种渐变的过程。

然而对于为什么如今发掘了数量众多的古代遗址,仍然完全找不到一点成体系文字存在的实物证据这一点。这一派的解释是说,之所以找不到甲骨文之前更早的文字,是与古人的书写与记录方式有关的。

目前确认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其后便是周代青铜器上的金文。

这派学者认为,不论是甲骨还是青铜器都不是商周时期的主要文字载体,真正的文字载体还是竹简。



甲骨文是商代人占卜的卜辞,金文往往记载着铸造者的故事,但这并不能说明商代人仅仅是在祭祀或者周代人仅仅是在铸造青铜器的时候才使用文字。相比于占卜与青铜器的铸造,文字本身记录和传播的作用,应该还会有更大范围内的使用。只是载体却只是一般的竹简。

目前考古所发现的最早的竹简是战国时期,而且是因为特殊环境原因才得以保存到现在。在之前春秋、西周,殷商甚至夏很可能使用的都是竹简作为记录工具。韦编三绝这个成语说的是孔子的事情,这至少说明了虽然没有找到春秋时期的竹简,在春秋时期的主要书籍还是以竹简的形式存在的。

但因为竹子本来的材质原因,使得它无法如同兽骨与青铜器那样保存如此久的年代。

周人重礼,他们以青铜器作为地位的象征,于是将很多事件铭刻在了青铜器上,所以周代的历史可以通过金文一窥;商人好祭祀,他们习惯在国家大事之前进行占卜,于是大量的文字留在了甲骨之上,才使得殷商的历史得以保存。但商周时代应该还存在着数量是金文、甲骨文十倍百倍计的竹简,只是因为环境因素而无法保存至今。而且如果之前的人没有类似商周这样的奇特习惯,只是以竹简记录文字的话,有可能完全无法找到他们时代的文字记载,比如夏代的文化与记载。

观点二:造字说

在这种说法里,认为甲骨文就是一种凭空出现的成熟文字,或者说,甲骨文是在商朝中期,被造出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在这一派学者看来,文字并不同于生物,如果单单就某一种文字来说的话,是可以不经过文字的初期,中期,慢慢丰富的时期这样的发展,而直接在短时间内就成为成熟文字的。

比如说在后代,类似西夏的西夏文等很多周边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后,所创立的本民族的文字。在以当时的汉字为基础的情况下,集合一群智慧之士,再以某种规则进行修改,那么可以在短短十多年内,就创造出完备的本民族文字,而且这样的文字根本不用经历类似象形啊,这些阶段,可以直接到达文字的成熟期。如今的日文,实际上也是日本在借鉴唐代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既然一种完备的文字是可以在短时期内被创造出来的,那么甲骨文这种已经完备的文字,自然也可能是在商代中晚期才被商人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字。如果是这样,那么甲骨文就根本找不到什么源流,或者说甲骨文之前,就没有更早的甲骨文进化形态。

但凭空创造一种文字是很困难的,凡是通过造字的方式来快速创造文字,必然要有另一种成熟文字作为参照物才行。否则文字还是难逃一步步发展的渐变阶段。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虽然说在后世汉文化占据了中华文化的绝对主导地位。但在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当时的商人在各方面是否处于绝对的领先,并无定论。比如说四川发现的三星堆古蜀文明,其在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其文明程度,在青铜器冶炼的技术,等很多方面,都可以与中原的商王朝相媲美。当时的殷商文明对于周边的其余少数民族文明来说,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

既然如此,那么很可能在三四千年前,最早的完备文字,并非是殷商的甲骨文,而是其他某个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完备文字,甲骨文不过是在模仿此种文字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造出来的。在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看来,中华文化本来就是在不断吸收与兼收并蓄中发展的,甲骨文不过是其中的一次吸收罢了。



比如早在五年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出现的刻画符号,目前已经发现了600余个,其中有200多个属于重复出现,虽然还无法进行解读其中的含义。而且其句式排列也不如甲骨文这样的完备,往往也就是几个符号的排列,很难具体的描述出一件事情,所以目前良渚的刻画符并未被公认为一种文字。(这就好比八卦,每一个卦象代表一个意思,八卦互相排列组成六十四卦等更多的卦象,则代表了更多的意义,但这并不能说明八卦是一种文字,它仍然还是属于符号的范畴)但无论如何,良渚的刻画符号已经拥有了文字的雏形。



在这种观点中,中华文明是多源流的。不论是四五千年前的良渚,还是三四千年前的三星堆,都说明至少在周以前,甚至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原文明无法对当时中华大地上的其他文明源流产生凌驾式的绝对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落后与其他周边文明。这就有了向周边文明学习和借鉴的可能。

然而这种说法也面临着和前边渐变说同样的问题,如果甲骨文真是因为造字而产生的。那么甲骨文之前应该有一个作为模板文字的参照物,这种文字是什么,良渚的文字显然还没有成型,时间差距也很大,三星堆虽然有少数刻画符号,但还无法被称为文字,更遑论以此为基础创造甲骨文了。

所以讨论陷入了死循环,无论是渐变说也好,还是造字说也好,都因为无法找到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来证明自己的正确。相信一旦真有考古发现,无论是哪一方的观点正确都必然震惊世界。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