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实名制”将从9月1日起正式在内地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中国手机用户即将进入实名制时期。而三大运营商为了手机实名制计划能够顺利进行,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中国联通为例,为了鼓励老用户进行补登录信息,就计划采用送话费等方式。
根据工信部的文件要求,从今天开始,消费者要想开通一个新的移动电话号码,就要出示身份证等合法证件进行实名登记了。主管部门给出的理由是,实行手机实名制是为了治理垃圾短信,保护公众个人隐私,保障通讯安全。坦率的讲,除了那些企图利用手机短信获取利益的群体之外,这个理由基本上不会有人反对。实名了,垃圾短信没了,通讯私隐了,安全了……这看上去的确很美。但我们真的能够看到实名制的主导者所期望的通讯安全状态吗?
几乎每一个曾经被垃圾短信骚扰过的手机用户都知道,垃圾短信之所以会目标正确的定点发至我们的手机上,这很可能跟我们的日常消费行为不无关系。毫无疑问,我们的手机号码成了别人敛财的媒介。每一个手机号码都连接着一个消费个体,每一个手机都是一个广告接收平台。商业思维无孔不入的经营者正是看到了潜在的商机,才不遗余力的搜集、购买甚至盗用用户的手机号码。除了正规的商业主体之外,一些企图获取非法利益的个人和团伙也利用手机和电信网络施展形形色色的骗财伎俩。只要你曾经购买过汽车甚至你在汽车销售公司留下过你的手机号码,关于汽车销售、维修、轮胎、机油、洗车的短信就会永无休止的光顾你的手机;只要你买过房屋或者在某个房地产的销售场合留下手机号码,关于房屋买卖、装修、热水器安装、搬家、二手房租售等等的短信就会源源不断;甚至,你的汽车在马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打过报案电话之后,汽修厂的人可能在警察之前赶到事故现场,向你推销他的维修服务……
面对这些伴随着手机号码的使用而来的不速之客,我们不仅要问:是谁、为了什么出卖了我们的手机号码?而这样的出卖,与移动电话是否实行了实名制,显然无关。
所以,在笔者看来,手机实名制固然对治理垃圾短信有利,但要从根本上遏制垃圾短信,就要从源头上保护公民的手机号码。让包括手机号码在内的公民个人信息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归根结底,除了实名非实名之外,我们欠缺的是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尊重和保护。而要保护和尊重个人信息,当务之急,制定一部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显得必要而迫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