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5-20 1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作人在《野草的俗名》中言:“土俗语亦自佳,即古书中名义多自俗名出,注疏家亦多征引,若郝懿行的《尔雅义疏》最为显著。” 这样只要简单几句话,就能使人一目了然。例如: 释兽:鼢鼠﹝郝疏﹞:“此鼠今呼地老鼠。” 释兽:鼬鼠﹝郝疏﹞:“今俗通呼黄鼠狼。” 释虫:蜓蚞,螇螰﹝郝疏﹞:“今东齐人谓之德劳,或谓之都卢,扬州人谓之都蟟……顺天人谓之夫爹、夫娘者也。 释虫:吊死鬼儿﹝郝疏﹞:“按今此虫吐丝自裹,望如披蓑,形似自悬,而非真死,旧说殊未了也。” 释鱼:蜎,蠉﹝郝疏﹞:“今登莱人呼跟头虫,扬州人呼翻跟头虫。” 引时贤说,不掠人美。 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大量引用同时代学者的见解,将其引为证据,提名姓氏,以示不掠人美;持不同意见者,则申述己意,以明辨是非。除了引用邵晋涵《正义》之外,其大量征引顾炎武、戴震、臧琳、王念孙、段玉裁、马瑞臣等四十余位同时代学者之说。其中,引邵晋涵《尔雅正义》30多条,引段玉裁20多条。郝懿行经常与妻子王照圆进行商讨,《尔雅义疏》中引用王照圆的见解6条。 《尔雅义疏》还纠正了郭璞等古人训诂学家的一些错误。例如: 《尔雅•释训》:“矜、怜、抚,掩之也。”郭璞注:“抚掩犹抚拍,谓慰恤也。”郝疏指出:“怃作抚掩乃古字通借,郭氏望文生义,以为抚掩犹拍,失之矣。” 《尔雅•释言》:“葵,揆也。”郭璞注:“《诗》曰‘天子揆也。’”郝疏指出:“揆者,《说文》云‘葵也。’按此虽本《尔雅》,但《尔雅》本为解经,经有葵字,乃揆之假借,故此释云‘葵即揆也’,亦如‘甲,狎’、‘幕,暮’之例。至于《说文》本为训义,不主假借,当言‘揆,度’而言‘揆,葵’,则义反晦矣。疑此许君之失也。” 除此之外,对《尔雅•释名》等书也有一些中肯的批评。
《尔雅义疏》一直深受学人尊崇。清朝著名学者宋翔凤、国学大师黄侃等对郝懿行《尔雅义疏》给予高度评价。 宋翔凤《〈尔雅义疏〉序》云: “《尔雅》二十篇,则训诂之渊海,五经之梯航也。然至唐代,但用郭景纯之注,而汉学不传。至宋邢氏作疏,但取唐人《五经正义》缀缉而成,遂滋阙漏。乾隆间,邵二云学士作《尔雅正义》、翟晴江进士作《尔雅翼郭》,然后郭注末详、未闻之说皆可疏通证明,而犹未至于旁皇周浃,穷深极远也。迨嘉庆间,栖霞郝户部兰皋先生最后成书,其时南北学者知求于古字古言,于是通贯融会,谐声、转注、假借,引端竟委,触类旁通,豁然尽见。且荟萃今古,一字之异,一义之偏,罔不搜罗,分别是非,必及根原,鲜逞胸臆。盖此书之大成,陵唐跞宋,追秦、汉而明周、孔者也。翔凤昔在嘉庆辛未滞迹京邸,始识先生。时所纂《山海经笺疏》不涉荒怪,而惟求实也,已行于世。《尔雅》则未卒业,一官不达,九原难起。” 黄侃《黄侃论学杂著•尔雅说略》盛赞《尔雅义疏》: “郝疏晚出,遂有驾邢(邢昺)、轶邵(邵晋涵)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辟门户之书。” 晚清重臣李鸿章在《李鸿章家书》称: “言训诂者,以《尔雅》为宗。古书惟郭注邢疏,至本朝而邵二云之《尔雅正义》、王怀祖之《广雅疏正》、郝兰皋之《尔雅义疏》,皆称不朽之作。” 学识渊博 海内推崇 郝懿行终生宦海沉浮,自守廉介,皓首穷经,跻身古代著名经学家、训诂学家行列;其嗜学不倦,著书立说,成绩斐然,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深受世人禀仰。 清苦终老,学识渊博。
郝懿行的人生,在著述方面是幸运而顺利的,但在家庭生活和仕途上却充满着许多不幸与坎坷。其自28周岁起至42周岁,家庭处于多事之秋,先是儿子郝毓麟夭亡、前妻林氏病故,接着幼弟又殇,30周岁时续娶王照圆为妻,夫妇以诗唱和,感情甚笃。数年后母亲谢世,女儿郝英、儿子郝寿恩又相继死于天花。这期间,其曾参加丙午决考,拔为第一,为齐鲁冠,以优贡生入太学。后又赴济南乡试,中举人。但此后在科场上四次会试落第。郝懿行这段经历表明,在清朝以八股文取士的情况下,试图以经学获取功名绝非易事。郝懿行42周岁参加己未会试,正值清*政*府*大臣朱珪、阮元为正副考官,选拔一批经学之士,方以精于经学及第。 郝懿行中进士后,更加酷爱读书,勤于著述。正如其在《励志》诗中云:“五日不读书,筋力欲衰老。十日不作文,心思已枯槁。常恐名不立,青春去人早。铅椠无虚陈,经训恣搜讨。况偕素心人,疑义相与考。偶然窥新境,郎若睹清昊。孜孜入编记,日久成初稿。敢云希古人,亦曰敦宿好。” 郝懿行对宦海沉浮比较冷淡,20余年才迁一官,终身致力于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终于做出了卓越贡献。其《自遣》诗中有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吏隐何须更买山?倦游权作鸟飞还。犹颇善饭宁言老,得少摊书莫等闲。懒性解衣愁应客,寒门非债喜长关。萧然半日无酬对,开卷心恬已破悭。”
郝懿行移居海岱门东之齐鲁会馆后,因官俸微薄,经济困顿,贫病交集,曾一日三餐减为两餐。为医贫,遂设馆授徒,但因生徒寥寥,窘况难转。即便如此,郝懿行仍不改初衷,奋发著述立说。其在《证俗文述首》中言:“余年在逾立,始有志乎读书。资性迟钝,日裁数十行,能倍讽者裁百余言。及浃辰之闲,忽忽如梦,彼百余言已忘其半。更阅一时,半者又忘。偶复追忆,宛如隔世。今齿将及艾,前志不遂,良可于邑,日月不贷人,一的之愚,恐终不复能为我有也。近六七年来,偶有所得,用纸札记,藏弆遂多。今检其纸有破损者,雨湿者,烟熏者,纸尾细书不可辨者。乃者涒滩之岁,稍欲收拾散亡,集而录之。作噩之年,乃能粗就分别部居,令不杂厕,凡为十九卷。”
郝懿行63周岁时,奉旨补缺,任户部江南司主事;69虚岁病逝于京城齐鲁会馆。其一生著述虽多,身后却很凄凉,家里除了图书古籍别无它物,王照圆连为丈夫举葬的钱都没有,只得向友人求借银两,与其子郝云鹤千里迢迢扶柩将其归葬于栖霞祖茔中。清朝著名数学家、同乡牟庭得知郝懿行死后无钱举葬、夫人羁留京邸老无所依的凄苦境况,在《郝公兰皋墓志铭》里多感叹激愤之辞:“古云金满籝,不如遗一经。今日抱书编,不如一囊钱。平生但信古人言,哭死方知事不然。不可生无书,那可死无钱。呜呼!古人一暝百不见,长使今人泪如霰。” 兰皋学派,精于训诂。郝懿行平生不轻与人结交,却注重从选择交友中取得学术上的帮助。中进士前,其与牟庭来往密切,应试往返常同行,所写文章多请牟氏过目。
进士及第后,与经学家张聪咸、胡培翚、胡承珙等人为友,常相聚首,切磋经义。还与阮元、王引之、孙星衍、张澍、藏庸、陈寿祺、钱仪吉等社会名流常往来或通书信,后与其中同道者创立了学术上的“兰皋学派”。 “兰皋学派”即以郝懿行号“兰皋”为名。其主要代表除郝懿行外,还有孙星衍、王引之、陈寿祺、臧庸、马瑞辰、邓显鹤、牟庭等。
孙星衍,江苏武进人,清朝著名经学家。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访碑录》《孙氏家藏书目内外篇》等。 王引之,江苏高邮人,清朝著名训诂学家。著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等。 陈寿祺,福建侯官人,清朝著名儒学家。著有《五经异义疏证》《尚书大传定本》等。 臧庸,江苏武进人,清朝著名考据学家。著有《拜经日记》《拜经堂文集》《孝经考异》等。 马瑞辰,安徽桐城人,清朝工部郎中。著有《毛诗传盏通释》等。 邓显鹤,湖南新化人,清朝著名文献学家。著有《种草堂初集》《相思草》《北上集》《资江耆旧集》《沅湘耆旧集》等。 牟庭,山东栖霞人,清朝著名数学家。著有《同文尚书》《楚辞述芳》《投壶算草》《带纵和数立方算草》《周公年表》等。
“兰皋学派”继承了“乾嘉学派”传统,长于名物训诂和考据,终于自成一家,成为特点突出、著作繁多、成就斐然的一个代表性学派。
学术成就,海内推崇。郝懿行的著作,生前多未刊行,其中,《尔雅义疏》以抄本形式在学者间广为流传;去世后,其妻王照圆“归里,整理先生遗书,以求彰显于世。”至其孙郝联薇任顺天府(今北京)东路同知时,将收存原稿编为《郝氏遗书》刊行。
1881年(清光绪十年),顺天府尹游百川奏呈郝懿行所著《春秋说略》《春秋比》《山海经笺疏》《尔雅义疏》等,上谕:“前据顺天府尹游百川呈进,已故户部主事郝懿行所著书四种,当交南书房翰林阅看,据称郝懿行学问渊博,经术湛深。嘉庆年间,海内推崇。所著《春秋说略》《春秋比》《山海经笺疏》《尔雅义疏》各书精博邃密,足资考证,所进之书,即著留览。”
郝懿行在学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曾在日本神田大成中学发起成立“国学讲习会”专门讲解其《尔雅义疏》;现代文学奠基人、文学巨匠鲁迅,曾经在其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记载过郝懿行的作品《尔雅义疏》,并将其《蜂衙小记》《燕子春秋》《海错》等三部著作辑校整理;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赞赏《尔雅义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好书。
郝懿行的《尔雅义疏》问世以来,对它的研究一直不断,直至当代一些大学硕博论文,均将郝懿行与其《尔雅义疏》作为研究对象,一些工具书如《辞海》等引用《尔雅义疏》甚多。郝懿行倾尽毕生心血著述,在整理中国古典文化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终成一代大师。其著作“精博邃密、足资考证”,多部著作辑入《四库全书》而彪炳史册。 2020年7月,郝懿行被评为“烟台市十大历史名人”之七(按历史年代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