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如同春节一样,保护古村落,就是让每个郝姓中国人都有‘家’可回。”
近年来,为了抢救和保护古村落,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郝玉彩,税郭镇人大主席郝玉方,民俗专家,税郭镇**教育中心主任郝玉龙的呼吁和努力下,郝湖古村落保护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有价值的古村落得到了保护,郝湖古村落有了自身档案,古村落保护初战告捷。
我国的自然村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
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留下了大量的承载着传统文化,具有较长历史的村落,这些村落如同一颗颗宝石,散落在田野里。但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保护意识,我国大量的古村落消失不见了。
为了抢救和保护古村落,形成古村落的保护标准。
“郝湖村是元明代代的一个迁徙村,有冶炼台,古井及古祠堂庙。经过多年的调查与挖拙,郝湖村的文化遗产得到了细致的整理。”
。
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古村落的抢救和保护进度远远赶不上古村落消失的速度。
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让人着急的是,消失的是什么样的村落,我们并不清楚。”
“如果这些古村落都没有了,都消失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乡愁’?”冯骥才忧虑地说。
专家认为“保护古村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凭专家,学者和志愿者是远远不够的。令人欣慰的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村落的保护应该成为城镇化的一部分,不能将两者分开,甚至对立起来。应该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不能让中国人没有地方寻找‘乡愁’,没有场所寄托‘乡愁’。
2012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落加以保护。在全国选择5000个极具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给予命名保护。
目前,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已经公布了三批,有超过2500个村落列入了国家“保护清单”。
“短短三年时间,就确定了这么多需要保护的传统村落,说明国家已经重视到了传统村落的濒危程度和消失的速度,感到了一种文化压力。”冯骥才说。
“据我了解,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并建立名录。”冯骥才颇为自豪地说,“从这一点来说,应该给我们的*政*府*点一个赞。”
古村落保护还在“路上”
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坚定了冯骥才抢救和保护古村落的信心。他介绍说,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已经全面铺开了。一方面为列入国家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建立档,另一方面去发现尚未列入名录的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信息。
“目前已完成200多个村落的立档调查。”冯骥才说,预计今年底前,中国传统村落档案的第一卷将推出。“这是一个范本卷,将对接下来的普查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古村落保护虽然有了成果,但在冯骥才看来还远远不够。“作为寄托乡愁的载体,村落应该是活态的家园,既有它独特的文明,又具有现代气息。”冯骥才补充说,“要实现这一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古村落保护还在‘路上’。”冯骥才说,比如,进入国家名录后,古村落保护的责任人该如何确定。此外,古村落保护要有一个保护法或法规,不管执行力如何,有和没有差别很大。
“对于被列入保护清单的村落,当地*政*府*必须签署保护承诺书。”冯骥才说,“地方*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负有最主要的责任,必须要一以贯之,不能评选成功,拿到荣誉称号和专项资金就万事大吉了。”
对已经进入名录的村子,冯骥才认为重点是改善居民的生活,让他们享受到现代科技的便利,让他们能在当地获得生活来源,愿意继续住在村子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