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蛋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壮大,到契的14代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成汤所建殷朝历643年(496~?),经29位帝王,帝乙是第28位,帝乙有多少子嗣无从考查,但长子叫微子启,因为启母未被立为后,所以启也没被立为太子,但仍在朝为臣;帝乙则立正后所生子辛为嗣,这就是纣王。
据《通志·氏族略》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殷商在第29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称郝氏。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之后,应该在公元前11世纪。子期的后裔(子或孙)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
子期祖系考
“子期”父为“帝乙”,“帝乙”先祖为“天乙(汤)”相隔16代,每代都有据可考,据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为“汤”。
商朝帝王中的子期的直系:
1世
成汤公元前1765年~前1752年在位,自南亳迁都西亳,即王位十七年而践天子位,为天子十三年,妃有莘氏之女。
2世
太丁(未即位殁)
2世
外丙
2世
中壬
3世
太甲(太丁子,立三年,不遵汤法,伊尹摄政,太甲放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伊尹乃迎帝而授之政。帝修德,称太宗)
4世
沃丁(伊尹卒。既葬伊尹于亳)
4世
太庚
5世
小甲
5世
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5世
太戊(伊陟为相,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6世
中丁(迁都隞)
6世
外壬
6世
河亶甲(都相州,殷复衰)
7世
祖乙(迁都耿,巫贤任职,殷复兴,)
8世
祖辛
8世
沃甲
9世
祖丁(祖辛之子)
9世
南庚(沃甲之子)
10世
阳甲(祖丁之子)帝阳甲崩
10世
盘庚(渡河,迁都西亳,史称殷乃偃师)
10世
小辛
10世
小乙
11世
武丁(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頉宰,以观国风。得傅险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12世
祖庚(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
12世
祖甲(帝祖甲淫乱,殷复衰)
13世
廪辛
13世
庚丁
14世
武乙(殷复去亳,徙河北,无道,博偶人,囊血,卬而射之,曰“射天”,猎于河渭,暴雷,震死。
15世
太丁
16世
帝乙()
17世
微子启(帝乙未在位时所生,微(魏)国,子爵,名启,为长子,周时为宋王)
17世
帝辛(贬称纣,公元前1122年殷商灭亡)
17世
子期(封于郝乡)
故而推知“子期”乃商汤第十七代孙,与“启(微子)”、“帝辛”同为“帝乙”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