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找回密码|10秒快速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中华郝氏网QQ群  高级群:147271458   ①:45622334    QQ群②:108401083    QQ群③:87019721    QQ群④:18004876     捐助功德榜     捐助网站   

关于郝氏网   致郝氏宗亲    致游客信   忘记密码或更名    中华郝氏网注册教程   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郝鸿昌   郝知本教授专版   我要当斑主!    版主管理群 :46913743

查看: 5344|回复: 1

郝经故里——陵川县鲁山村!曾是郝氏远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1 06: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郝文忠公祠正门遗址

  目前陵川留存有纪念郝经的两处祠宇,一座是鲁山村的郝文忠公祠,一处是县城南街的棣华堂,清代也改建为郝文忠公祠。从历代《陵川县志》的记载分析,郝经的八世祖郝祚始迁陵川,最初应居住在鲁山村。清代乾隆间的泽州府知府朱樟曾经作有《鲁山村郝文忠公故里》一诗,诗中写道:“疏族繁枝衍,孤忠众口传”,诗后自注:“鲁山村在今邑西十五里,文忠郝氏先世故宅处,尚多祖属。其裔迁河南修武县,春秋祀典则一至”。又注道:“村中郝姓皆公远族”。我们询问当地群众,他们也众口一词说郝经的故里就在鲁山村。


鲁山村鸟瞰

  

鲁山村在陵川县城西北8公里,四围环山,村北主山古称鲁山,故以名村。村庄位于山间盆地中,背山向阳,藏风聚气,风水绝佳。现在村中居民大多数为郝姓,应该是朱樟所说的郝经“远族”。在村中部我们寻找到了“郝文忠公祠”的旧址,现在已经改建成民居了。


主人是一位姓郝的老太太,她告诉我们:这是个“庙”,土改时期分得的。前几年儿子要娶媳妇,批不到宅基地,“庙”又快坍塌了,不得已申请村委会批准,才拆了“庙”盖了新房。我们看到郝文忠公祠旧址坐北朝南,只有一进院。据她介绍,原来的祠宇也只三间,风格是传统的上党地区两层阁楼式建筑,为石质楹柱。祠内原供奉有近二尺高的石像早已不存。原墙上镶嵌的小石碣还置于东房檐下。石碣标题是“重修郝文忠公祠堂捐钱碑记”,落款时间是“大清嘉庆八年十一月朔六日”,内容是郝氏族人捐钱的名单和数目。

  

祠门外还有过三间东向的奶奶庙,与郝经祠堂共同组成这座古村落的宗教活动“圣地”。结合祠堂的位置、历史,我们推断这里可能就是朱樟所提到的“文忠郝氏先世故宅处”。


棣华堂与郝文忠公祠



郝文忠公祠建筑构件

  在陵川县城的南街路西也有郝经故宅“棣华堂”,清代在此基础上改建为郝文忠公祠。乾隆《陵川县志·营建志·祠祭》:“郝文忠公祠,在南街。祀元学士郝经。经曾大父兄弟七人同居友爱,因建棣华堂。后即于此立祠。”

  我们查阅了郝经撰写的《棣华堂记》,文中记载了棣华堂的来历和含义:“郝氏世业儒,至先曾大父昆季七人,皆治经力学,教授州闾。有声张彻,郝氏益大。中堂数楹,聚族歌哭之所也。诸昆皆贤,乃植棠于庭,名曰‘棣华’。取《诗》:‘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之义也。”他又记道:随着家庭人口繁衍“于是有别居之议”,他的曾叔祖郝震难过的抚棠而泣,“不寝食者三日”。最后各位兄长决定,全家“聚庐同食以终”。这一年,“棣华特盛,人以为友爱之瑞焉”。金末战乱,郝氏迁居各地,“而郝氏不绝。陵川故居独棣华堂与庭中之棠存”。



鲁山村重新郝文忠公祠碑

  从文章内容分析,郝经一家大约由他的高祖父郝璋开始迁居到陵川县城南街。郝璋有子7人,郝震最幼,却是郝氏儒学的开创者。他认为作为儒学世家兄弟应该友爱,分家之事有违礼教。家族庭院中的棠棣花成为他们崇儒家风的象征。在他及子侄郝天挺、郝天佑学术思想影响下,棣华堂以培育出郝思温、元好问、刘霄昂、郝经等历史名人而声名远播。郝经虽然没有机会回过故乡,可棣华堂的道统精神却如影随形地追随他的一生。这不只是一种家乡情结,更是一种文化理念铭刻在他心中。


  棣华堂旧址在县城南街西侧,清初改建为郝文忠公祠。据传祠宇庭院坐北朝南,呈长方形,有堂屋三间,两旁各有耳楼两间。院门南开,与南城墙相对。堂屋内原有郝经塑像一尊,两边塑有伺者各一。1941年,祠宇被日寇烧毁。建国后曾经是县糖业烟酒公司所在地。现在院落犹存,房屋凌乱,临街改建为商业门面房,名为“棣华商厦”。瓷砖墙上嵌有2005年县文物局镌刻的《棣华堂故址碑》。



落雁池旧迹

  落雁池旧迹在棣华堂旧址东侧约百余米的棋源会堂一带,这也是后人为纪念郝经营建的一处著名古迹。

  郝经“借鸿雁传书”的故事见于《新元史·郝经传》:“开封民射雁金明池,得系帛诗云:‘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后题曰:‘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咸谓经之忠节所感动。时南北隔绝,经不知改元,故题曰中统十五年云。”

  原来郝经在真州被拘期间,与外界音讯不通,非常焦急。在被拘的第15年,他手书尺帛,亲系腊书于雁足,放雁北归传信。1275年3月,汴梁有人在宫苑金明池射雁获得这封书帛,据载帛书长2尺,宽5寸,共59字,背有郝经印。人们将信进呈于忽必烈。忽必烈见书感叹道:“有四十骑留江南,曾无一人如雁。”又特将这封雁足书,珍藏于元朝秘书监。不久,在元军的南伐压力下,贾似道被迫遣总管段佑,礼送郝经北归。郝经北归受到沿途百姓的迎接,元世祖亲自召见并赐宴庆功行赏。然而,由于郝经长期被拘禁,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在回归几个月后,便溘然长逝,享年仅53岁。

  郝经出使南宋,被拘真州,16载矢志不移,全节不屈,最后以鸿雁传书的方法北归大都,成为一段与苏武齐名的千古佳话。历史上,先有过苏武借鸿雁传书的故事。但是明代学者宋濂认为:“昔苏武使匈奴,匈奴诡称武死,汉昭帝使者谕:天子射上林得雁,足有帛书,言武牧羝泽中。武因获还。此盖一时假托之辞,非有事实也。”清代著名学者赵翼说:“是苏武雁书之事虚,而郝经雁书之事实也。”他们都认为,苏武鸿雁传书,只是汉昭帝一时的假托之辞,而郝经的鸿雁传书确有其事。

  明洪武间,山西按察司副使宋文在巡陵川时,重修了郝经故第棣华堂,并在东侧百米的地方建一大泊,移花植柳,取名“落雁池”,以此纪念郝经“鸿雁传书”故事。清代戏剧家许鸿磐还以郝经鸿雁传书为题材,创作四折杂剧《雁帛书》,该剧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北海分馆。陵川历次修县志,也均将郝经鸿雁传书的事记述其中。明万历十七年(1589),陵川知县完东气主持重修了棣华堂、落雁池。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陵川知县孙必振又新建了雁池亭,并镌刻郝经的《雁帛诗》与《饩雁》两诗于石碑之上。

  建国前雁池亭因年久失修坍毁,而落雁池一直保留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后被淤平改建为电影院(即今棋源会堂)。现陵川县城东南隅还有以此典故命名的“落雁街”,深切表达着陵川人民对郝经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据悉,最近河南省开封市已经策划在古代宫苑金明池旧址上修建金明池公园,并拟在公园内修建主体建筑“雁书亭”,以纪念郝经这位为祖国和平统一而献身的著名陵川籍的一代宗师。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21: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陵川县鲁山村:郝经故里 古树寻根
      位于陵川县秦家庄乡的鲁山村是元代文学家郝经的故里,村里有一颗千年古树,根盘半坡,冠荫半岭。相传这棵树为郝氏家族所栽,在郝氏后人和当地人心中,它不仅是郝氏家族和鲁山村历史的见证,更是他们故乡根脉的象征。
      鲁山村位于陵川县城西北10公里处,这里四面环山、阡陌纵横、民舍参差、鸡犬相闻,是一个历史悠久而民风淳朴的古村落。据《陵川县志》记载,这里是元代文学家郝经的故里。
      在位于秦家庄乡的鲁山村,也就是元代大文学家郝经的故里,可以看到一棵四五个人都难以抱住的千年大槐树,据说这是郝氏家族刚刚迁徙至此地时所栽的,后来随着家族的不断繁衍壮大,郝氏后人开始去往全国各地,而这颗大槐树便成了他们心中根脉的象征。每年清明节前后,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郝氏后人到这里寻根祭祖、一解乡愁。
      这颗树栽于原郝氏祠堂边,树干高十数米,树围5到6米,其根蔓延半坡,似条条苍龙盘卧,树桠虬曲缠绕,树身斑驳皲裂,虽历经风霜却依然苍劲挺拔。
      在郝氏家族流传至今的家谱中,第一页便画有此树,意为郝氏之根,而树枝交错所指之处则是郝氏后人最初迁徙之地。
      白驹过隙、岁月流逝,如今,郝氏后人虽遍布全国各地,但在不少人心中,这棵树深植着一辈又一辈郝氏人的不朽根脉,烙刻进一代又一代游子魂牵梦绕的精神故园,它让天南海北的远游子孙脉脉相连,也庇佑着他们一生的平安和喜乐。
研究天下郝氏渊源,继承和发扬先祖优秀历史文化,与时俱进振兴郝氏名望!

中华郝氏网 郝氏宗亲网 郝氏论坛  http://www.zhhsw.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