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中秋节前的最后一周里,作为传统节日食品的月饼,总难逃昙花一现般“短命”的结局,在其时令性较强的市场上上演着最后的“疯狂”。“七折”、“六折”、“五折”……手中握有多余月饼券的市民,看着行情如股市般惨绿的月饼市场,自然有些不甘;胆大的“黄牛”在繁华的街头、寂寥的小巷边,或遮遮掩掩或大摇大摆地兜售着各类月饼券;耐心排了几个小时队的市民,只为尝一尝手工现制的鲜肉月饼……这段时间,围绕着月饼的众生百态竞相显现,让人们笑言,“这真真是个"月饼节"”,而在这“月饼节”里最后的疯狂也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一面是月饼券“黄牛”市场上的各种“疯狂”,一面却是大商场中各类包装豪华、精美的礼盒型月饼的落寞,不由让人心生感慨。面对一边火般的热情一边水般的平静,加之今年散装月饼的市场行情也很不错,不得不说,人们面对消费应该开始学会冷静思考。包装精美的月饼,相较于散装月饼其内在并无太大差别,而对于自家食用来说,确实无此必要。精美的包装唯有在送人献礼时才能派上大用场。然而,这其中并不排除,因部分大商场的豪华月饼能买到打折的“黄牛”月饼券,所以人们转而投向“黄牛”的怀抱。但面对消费者对于散装月饼的热销,咱们应乐见其成,至少,我们能看见人们的消费观在慢慢转变:不止着眼于华丽的外表、包装,而更关注内在的实质、口味等。
为实实在在的内在物品买单,而不是包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