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祖庙遗迹
二十三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山西人祖山后形成共识
北大考古学教授对此有不同看法:女娲只是传说
二〇一二年六月初,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院长李文儒等二十三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人祖山后形成共识,根据北京大学碳14同位素测年**头骨为六千二百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在山西省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对于把“女娲”与人祖庙发现的人骨画等号,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前天接受采访时认为很“玄”。
新石器时代人骨未必都要与“三皇”联系起来。
据报道:早在一九八四年,娲皇宫遭人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整理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明代人的墨书记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
从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三日至十月九日,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的指导下。考古工作者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二百九十一件(套),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二千一百年至九百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专家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因此,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
对此,曾在长期在山西从事考古发掘工作的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他表示最近并没有听说过这次发掘及相关的研究,但是他告诉我们:“在中国,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骨很多,未必都要与所谓‘三皇’时期联系起来。所谓‘三皇’、‘五帝’目前看来还都只是传说,都很玄。所以,你问这个是不是女娲的骨骸,这我可不敢说呢。” |
|